網絡平台「MetaTrader 4」上開戶,詐騙案 涉案金額近億元


網絡平臺“MetaTrader 4”上開戶,詐騙案 涉案金額近億元

圖為警方抓捕犯罪嫌疑人

中新網上海9月26日電“炒外匯”,是近年來比較熱門的投資項目,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了。然而對於大多數的老百姓而言,相比股票、基金等傳統投資項目,這仍是一個較新的領域。正因為民眾對該領域的認知有限,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老百姓嚮往高回報的心理以及對網絡投資平臺的“一知半解”,設計圈套騙取投資者的錢財。

記者26日獲悉,上海公安機關近日搗毀了一個利用虛擬外匯投資平臺實施詐騙的犯罪團伙。

2018年5月下旬,長寧公安分局天山路派出所接被害人陳阿姨報案稱:其於2017年9月通過朋友介紹,結識一自稱“外匯交易專家”的人員何某(女,53歲),並根據何某推薦,在網絡平臺“MetaTrader 4”上開戶,後通過該平臺投入資金15萬元(人民幣,下同)。此後,何某通過花言巧語說服陳阿姨,獲得了其代理操作的委託,並收取約1.5萬元的佣金。

陳阿姨本以為這樁委託省心省力,坐等收錢即可。可令她沒想到的是,剛剛才過了一個月,便收到噩耗,何某發來的短信稱:“由於投資失誤,陳阿姨的15萬元全部虧損,一分不剩。”

陳阿姨納悶了,即便是投資失誤,也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輸的“精光”。於是,陳阿姨來到了天山路派出所報案。起初,民警還以為這是一起普通的投資失敗案例,但在向何某通話瞭解情況後發現事有蹊蹺。原來,何某此前通過地鐵口散發的金融廣告找到了一家外匯券商公司,並結識了該公司行政主管陳某。隨後,經陳某介紹,何某在該公司註冊並投入了18萬元用於“炒外匯”,但不久後投資失敗全部虧空。何某心有不甘,於是她便找到了陳阿姨,想通過代理賺佣金的方式減少損失。可何某在自身沒有能力進行外匯操作的情況下,毅然和陳阿姨協商了代理投資外匯的相關事宜,已經屬於隱瞞事實的情況了。更可疑的是,連續兩次近33萬元的投入,在如此短時間內消耗殆盡,確實令人費解。

接報後,長寧分局迅速成立專案組開展調查。為了儘早弄清案情,專案組兵分多路,一路對被害人提供的資金賬戶流向進行調查梳理,另一路則對廣告上印發的券商公司情況開展排摸。經過初步調查,專案組發現這極有可能是一起虛擬投資詐騙案件,存在多處疑點。一是民警發現被害人的賬戶資金最終流入的是一家新能源科技企業,該企業沒有相關經營證券投資的資質。二是民警查詢該公司註冊信息及人事架構,瞭解到從公司法人朱某、CEO錢某再到技術、財務總監均為親屬關係,且CEO錢某曾有過金融犯罪記錄。三是民警通過對該公司資金流向的梳理發現,所有投資人的資金均被匯入到同一個資金池賬戶,並且有近1億元的資金被用於購買了金融理財產品。也就是說,所有投資者的錢並沒有實際的用於外匯投資交易,而是在“體內循環”。這一重大發現,讓專案組基本斷定這是一個利用網絡平臺進行虛擬投資的詐騙團伙。

2018年7月3日,專案組經過前期排摸,確定了幾名犯罪嫌疑人居住點後,兵分多路同步實施抓捕行動,一舉將犯罪嫌疑人朱某、CEO錢某等團伙成員6人抓獲歸案,繳獲作案使用的手機10餘部、銀行卡10餘張。

到案後,民警連夜開展審訊工作,經過梳理分析,基本理清了該詐騙團伙的作案手法。該團伙利用名下公司扮演“虛假券商”身份,並在國外開發的一款名為“MetaTrader 4”的網絡平臺上開設賬戶。隨後,通過廣告營銷等手段進行宣傳招攬投資者,並以公司在境外有正規金融牌照為幌子讓客戶覺得在公司投資是有合法保障的,並在廣告介紹中特意放大投資槓桿(1:400,正規券商為1:200以內)來吸引投資者關注。

在積累了客戶資源後,該團伙利用“MetaTrader 4”平臺原有的A通道(live通道,實際交易通道)和B通道(DEMO通道,模擬操作通道),將所有投資者的資金全部納入到虛擬交易池中,他們則通過後臺數據觀察每一位投資者的操作手法,對於“懂行”的投資者,他們會將其放回到真正的市場中。 而對於“半瓶水”或者“盲操”的投資者,他們則利用賺取高額手續費以及以虛假購買的做法來對投資者逐漸平倉,一步步吞噬投資者資金池內的錢款。

目前,犯罪嫌疑人朱某、錢某等6人因涉嫌詐騙罪已被批准逮捕。何某因隱瞞事實、參與詐騙活動,亦被批准逮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