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理解「人養玉」和「玉養人」

如何正確理解“人養玉”和“玉養人”

眾所周知,在全世界範圍內,中國是對玉最為喜愛和推崇的國家,沒有之一。

一直以來,玉在中國人心目中象徵著聖潔、高貴和美好。中華民族對玉的追求幾千年來從未停止,玉文化也因此成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並深深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觀念。

如何正確理解“人養玉”和“玉養人”

玉之所以能夠成為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並且幾千年來始終受到中國人的喜愛,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玉石溫潤內斂、含蓄堅韌的品質非常準確地契合了中華民族傳統價值觀念中溫良堅忍、謙和包容的高尚民族氣節,從這個層面講,玉在中國人情感基因中的重要影響力,是難以逾越和無可替代的。

如何正確理解“人養玉”和“玉養人”

白玉牌

鄰居小女孩才八歲,看到我佩戴著玉第一反應就是:“叔叔,玉是傳家寶!”

你看,這就是中國人對玉最單純、最質樸的理解,玉除了珍貴之外還意味著傳承,這就是最基礎的中國玉文化。

古人曾感慨:“君子以德比玉”。

意思是每個人都應當用玉的品格來要求和規範自己——“謙謙君子,溫潤如玉”,我們通過對玉的品格的人格化,使其成為符合中華民族審美標準的重要物化象徵。

如何正確理解“人養玉”和“玉養人”

白玉瓶

但是,歷史上也存在著一些對玉文化錯誤的解讀,比如史料記載,歷朝歷代從民間到帝王,曾有過很多“食玉”的記錄。

從《詩經》、《史記》乃至《本草綱目》,都有關於“食玉”的記載,尤其東晉煉丹家葛洪在其所著的《抱朴子》中言之鑿鑿地聲稱:如果將玉石磨成粉吃下去,連續服用一年時間以上,基本能做到身飛輕舉、水火難侵、百毒不犯。並且最後還補充以和田白玉的食用效果最佳。

我……我讀書少你別騙我。

還和田白玉?

我牆都不扶就服你。

如何正確理解“人養玉”和“玉養人”

l服了You

玉石的主要化學成份是鈣鎂硅酸鹽(和田玉)或鈉鋁硅酸鹽(翡翠),主要礦物成份是透閃石、陽起石或輝石族礦物。

如果將這些無機礦物質磨成粉吃下去,那跟“吃土”的實際效果基本沒什麼區別,如果真這麼堅持吃上一年,估計不死也夠嗆了,什麼水火難侵、百毒不犯純粹是主觀臆想、瞎說八道!

如何正確理解“人養玉”和“玉養人”

抱朴子

有學者認為,兩晉南北朝時期之所以大部分皇帝壽命不長,很可能同當時社會篤信黃老之術、煉丹食玉之風盛行有關。

這一方面說明中國傳統文化對玉的推崇達到極致,另一方面則反映在科學不夠發達的古代,人們愛玉、敬玉的狂熱曾經脫離客觀形成迷信。

如何正確理解“人養玉”和“玉養人”

除了“食玉”之外,歷史上直至今天還存在著諸如玉能“避邪”、“招財”、“擋災”等等不理性的迷信說法。

任何理念信仰的形成,除了具有時代特徵之外,更多反映出的是社會綜合素質與文明發達程度,所以在科技高度發展的今天,如何正確理性地看待玉文化,其實也是在為中國傳統文化正名。

如何正確理解“人養玉”和“玉養人”

遼金秋山玉

正確對待歷史文化中的偏頗誤解,真正做到正信而不迷信,是每個熱愛傳統文化的中國人義不容辭的使命跟責任,通過對歷史正確的解讀,不僅能讓我們更多汲取泱泱中華五千年的文化營養,更能科學理性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從而將其發揚光大。

如何正確理解“人養玉”和“玉養人”

北京故宮

曾有很多人問過我關於“人養玉、玉養人”的問題,解答之餘我更多的感觸是並非因為我們科學知識匱乏,而是在玉文化的傳播過程中,在諸多因素的誤導之下,使很多愛玉的朋友對玉產生了困惑與誤解。

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人養玉、玉養人”這一傳統理念的正確打開方式。

如何正確理解“人養玉”和“玉養人”

和田玉鐲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世界上任何一種寶玉石,從本質上講都是我們俗話所說的“石頭”。

這就好比鑽石也是石頭,黃金也是金屬,人類也是動物一樣,只不過和同類的區別在於質量等級的優越和是否獲得廣泛認同的價值。

如何正確理解“人養玉”和“玉養人”

各種寶石都是石頭

明確玉石本質的目的在於,在今天覆雜的社會交流中,有太多美好事物被無可避免地植入了許多神秘附會的謬誤概念,只有透過現象看本質才是對待問題的正確態度。

從古至今一直長盛不衰的“人養玉,玉養人”的說法,也被引申為“人養玉三年,玉養人一生”。

所謂“人養玉”,從字面上理解並不複雜,就是人對玉器的把玩、佩戴和養護,而“人養玉三年”是指人和玉器的接觸達到一定長的時間,這裡的“三年”泛指比較長的時間。

如何正確理解“人養玉”和“玉養人”

玉帶鉤

我們知道,正常情況下人的皮膚相當於5000目的砂紙,並且會分泌一定量的汗液和油脂,因此人們對玉器長期佩戴、磨擦或把玩,其實就是一個精細拋光的過程。

由於玉石特殊的礦物原料特點,玉石內的晶體分佈有如毛氈一樣編織而成,分子間的作用力十分巨大,用俗話說就是既“堅”又“韌”,這在其他礦物原料中並不多見。

同時我們皮膚分泌的汗液和油脂對玉器還有一種加速氧化的作用,通過年深日久的佩戴,會使玉器表面產生一定程度的輕微氧化,形成一層肉眼看不到的“皮殼”,也就是俗話說的“包漿”。

如何正確理解“人養玉”和“玉養人”

古玉包漿

因此,經過長時間的佩戴和把玩,玉器會發生令人意想不到的巨大變化,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愈發的“溫潤細膩”,而且越是質量好的玉石,這種變化就越為明顯。

但是在西方世界推崇的鑽石和剛玉類寶石身上,這種變化幾乎是不存在的。

其實,這也正是中國傳統玉器令人著迷之處——“變化”,玉器的這種變化由於是玉石擁有者親身賦予的,因此具有唯一性和情感特徵,不誇張地說,“人養玉”的過程其實不亞於是對玉器的一次再加工,甚至可能使玉器的質量得到質的提升。

如何正確理解“人養玉”和“玉養人”

古玉溫潤之美

歷史上處於玉文化巔峰時期的乾隆年間,清宮造辦處就有專業的玉器打磨工匠,他們專門負責對製作完成的玉器進行打磨拋光,通過使用不同粗細粒度的研磨材料,對玉器進行長時間的精細打磨,進而提升玉器的藝術效果。

因為當時皇家提倡“乾隆工”,講究不計成本、精工細作乃至“工巧不能企及”的程度。因此,當時的許多精品玉器即使到了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也很難仿製完美,因為玉器製作中現代高速拋光跟傳統手工打磨的效果不可同日而語,完全沒有手工打磨的光澤和神韻,這也是鑑定古玉的一項重要技術手段。

如何正確理解“人養玉”和“玉養人”

因此,“人養玉”的過程看似漫長無聊,其實卻正是人與玉持續交流的一個過程,通過交流、建立情感、彼此融合,這也符合中國人重視內在修養與精神世界建設的傳統價值觀念。

如何正確理解“人養玉”和“玉養人”

白玉手串

而“玉養人”則更進一步體現了人與玉之間情感體驗的持續性。

當人適應了一種生活方式之後,就會自覺不自覺地注入情感因素。孔子說: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一塊須彌不離身的玉器,愈戴愈溫潤、愈盤愈迷人,這其中帶給擁有者愉悅的體驗感,一定是深刻而持久的,因此,佩戴者通過玉獲得的精神層面上長期的愉悅感以及舒適的心理暗示,就是所謂的“玉養人”。

如何正確理解“人養玉”和“玉養人”

和田玉墜

歷史上就曾有父子兩代人盤玩同一玉器的佳話,可想而知,經過漫長時間的精心呵護與悉心打磨,這塊精光內蘊、寶光浮動、瑩潔可人、溫潤無比的玉器絕對令人為之神往,而通過“人養玉”的過程感受到的這種“玉養人”的精神體驗,就是玉與人之間融洽和諧的精神價值最完美的詮釋。

如何正確理解“人養玉”和“玉養人”

羊脂玉

因此,從古至今“人養玉三年,玉養人一生”的說法,指的是從精神層面的角度出發獲得的愉悅感和滿足感,而絕非牽強附會於玉石上的各種迷信偏見跟無稽之談。

玉養人,養的是內心和性情,也正因為這個原因,才使得歷來注重內在修養的中國人對玉情有獨鍾。

正確地理解玉文化、理性地看待歷史傳統,相信在這樣從容優雅的打開方式之下,愛玉人在玩玉賞玉過程中收穫的一定是情緒的平和、心情的愉悅乃至精神的富足。

如何正確理解“人養玉”和“玉養人”

一念心清淨,蓮花處處開。

如何正確理解“人養玉”和“玉養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