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察劍」劍鋒所指 「扶貧腐」腐難再繼

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工作是今年五個專項工作之一,這其中,榆林市委全體巡察干部不是旁觀者,而是見證者、參與者,甚至是主刀手。

早在6月20日,為了推動中央脫貧攻堅重大決策部署的落實,切實抓好馮新柱案“以案促改”工作,深入治理市縣兩級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強化扶貧領域監督執紀問責,按照中省市關於開展扶貧領域專項巡察工作的有關要求,市委巡察工作領導小組啟動了扶貧領域專項巡察,專項巡察採取市統籌、縣為主,上下聯動、交叉巡察的方式進行,對靖邊縣、綏德縣、米脂縣、吳堡縣等4個縣和市“八辦兩組”10個牽頭單位展開專項巡察,重點巡察扶貧工作決策部署貫徹落實情況、扶貧資金使用管理情況和幹部隊伍作風建設情況。

扶貧領域專項巡察工作為期一個月,全體巡察干部按照市委邊巡察、邊辦案、邊彙報、邊通報、邊完善制度、邊整改的“1+5”工作模式,精準發現問題、精準把握政策、精準作出處置,巡察結束時,累計向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移交線索122條,大馬力助推全市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治理工作見實效。

專項巡察成績的取得得益於巡察干部的堅定黨性、過硬素質,得益於巡察方式的突破創新、精益求精,得益於信訪群眾的堅守正義、持續作戰。

巡察期間,各專項巡察組都成立了臨時黨支部,以黨建統領巡察工作。每晚7:30,無論工作多忙,按時組織全體巡察人員學習討論,集中學習扶貧領域專項巡察工作文件和中省市領導的重要講話精神,特別是《懺悔錄選編—黨的十八大以來榆林市紀檢監察機關查處的部分嚴重違紀違法黨員幹部懺悔錄》的學習,對大家常敲警鐘,讓大家守住底線、盯住標線、不越紅線,有著深刻的教育意義。正是通過黨內組織生活的正常開展,不斷提升著巡察人員的理論水平和巡察素養,持續磨礪著指向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工作的巡察利劍。

為了有效防止基層的“套路”應付和材料造假,巡察人員主動創新工作方法,不只停留在簡單地聽彙報、看資料、搞座談,而是兵分多路、機動出擊,“漫不經心”入村入戶走訪,“旁敲側擊”談天問詢工作,“微服私訪”移民搬遷小區,“蹲守督查”扶貧項目進展,持續破除基層應付巡察的各種“套路”力求掌握真實的第一手資料,給被巡察縣區和單位帶來無形壓力,形成有力震懾。

有限的巡察時間裡,高效完成巡察工作任務,最“可愛”的人是每一名信訪群眾,巡察期間最有價值線索40%以上來自信訪群眾。為了方便幹部群眾反映情況,各巡察組建立了多條信訪通道,群眾可以通過聯繫電話、電子郵箱、郵寄信件、巡察組意見箱等多種方式與巡察組取得聯繫。正是信訪群眾的“積極參與”和“鍥而不捨”,才讓巡察組瞭解問題全面準確,工作起來有的放矢,加上主動深入研判、及時轉辦移交,有力推動市委“邊巡察邊彙報邊辦案邊整改邊完善制度邊通報”要求的快速有效落實,及時遏制了群眾身邊的微腐敗,增強了貧困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這些工作只是一個開頭,反腐敗鬥爭壓倒性態勢還未轉化為壓倒性勝利,發生在群眾身邊的“微腐敗”時刻可能演變為“大禍害”,2020年,要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巡察隊伍將從自身職責出發,進一步增強扶貧領域巡察工作的主動性和責任感,繼續寫好扶貧領域專項巡察“後半篇文章”,把專項治理工作往深處抓、往實裡做,為助推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工作取得全面成效寫下“巡察志”,立下“巡察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