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成都:听听东垣街的无声呐喊

沿着东城根下街一直走,在现在仁厚街的对面,曾有一条不到100米长的短巷叫作东垣街,如今并入了字库街的一部分。

如下图红色箭头所示↓↓↓

消失的成都:听听东垣街的无声呐喊

这曾是一条很有纪念意义的街道,和成都的满城(宽窄巷子前身)历史有关…

之前Go君有介绍过,东城根街曾是成都满城的东城墙之所在。东垣街的得名并非因为它位于满城的城垣之东,而是为了纪念一位职务不高、但很受人敬仰的清官——陈东垣的。

陈东垣,德阳人,为清朝末年的举人。因受当时胡维新思想的影响,后来留学日本学习警政,回国后任成都西城警察分局局长。据说,陈东垣从德阳老家到日本留学时已经40多岁。

1913年,推翻了四川清政权的四川军政府决定拆除满城,满城和平易帜过后(《同仁路,上演八旗子弟与革命军的历史恩仇录》及《没有同仁路的存在,人们将看不到今天的宽窄巷子》有作具体介绍),满城陆续在拆除之中修建了若干街道,包括东城根街等很多街道都是在那个时候修成。

消失的成都:听听东垣街的无声呐喊

这种规格的大拆大修中,不少军政两界的贪官污吏大发横财,大肆侵占拆除下来的各种古建材料。虽然,满城也处于陈东垣局长的管辖范围,但他却在拆建之中清廉自守,不扰民,不盘剥,不谋私,受到了附近百姓的爱戴。

后来,成都百姓都自发出资,在陈东垣局长居住的无名小巷里为他修建了德政碑——西城大丘,还配上了文字说明,以便让后人了解这段历史。而无名小巷从此也改作了东垣街。

据说,新中国成立初期德政碑都在,大约于1958年被毁。而东垣街,则是因为字库街原来向北,接五福街的出口被新建筑物所堵,便并入了字库街。

消失的成都:听听东垣街的无声呐喊

很多旧街巷都成为了永久的记忆

著名巴蜀文化学者袁庭栋在其《成都街巷志》中说道,“西城大丘”四字包含了一个历史故事:东汉时的大丘县令陈实,“为官清静,百姓为安”,在他的治理下,整个县域“竟无讼者”(没有人前来打告状打官司),一片和睦。陈实去世之后,前行吊唁的人据说有上万余人,其中为其披麻戴孝的多达数百人之多。后来大家也为其立碑以示后人。

据说,成都的街道名称当中,以近代清廉官员名字命名的只有陈东垣一人。老成都们感慨,正是因为一些有价值的历史文化遗迹都消失了,才让我们感怀或者研究时没有了实物。而更让人遗憾的是,据说就连陈家后人对以前很多事情也闹不清楚了。

消失的成都:听听东垣街的无声呐喊

名人故居、先人遗迹承载着一个城市的精神内涵,有陈家后人表示:希望能恢复此街街名和西城大丘德政碑并配上文字说明,好让成都历史文化风貌得以保存。

手机前的Go友们,你们觉得呢?

=========我是分隔线=========

新土著爱上老成都!关于成都街道故事和民间传闻,相信亲爱的读者朋友们一定都有自己的压箱干货,不妨分享出来,让大家一起感受现代化大都市背后的人文元素。欢迎大家直接留言提供更多关于成都的故事线索。

想第一时间收到推送文章,欢迎关注我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