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忆人典故」蹲点调研回族宗教改革

杨静仁同志二三事

杨静仁是党和国家统一战线和民族工作卓越的领导人,曾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兼国家民委主任等。今年是杨静仁同志的百年诞辰,我们整理了他的故事若干,陆续刊发,以为纪念。

蹲点调研回族宗教改革

1958年,杨静仁陪同李维汉同志到陕西、甘肃、宁夏对回族宗教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一路上听到许多关于回族人民群众宗教负担沉重的反映。回族农民说,土改以后汉族农民都翻了身,我们回族农民只翻了半个身。能否发动群众、进行宗教制度的改革,对这一重大问题,多数同志赞成,但也有一些同志顾虑重重、担心出乱子。

针对这一情况,杨静仁主动请缨,带几位同志到吴忠市的东塔寺合作社(村)作蹲点调查,逐户访问回族群众,采取谈心形式深入交谈,获得了真实的第一手材料,体察了群众的真实感情。根据这个村的调查,每个回民每年的宗教负担,高的达年收入的30%,低的也在15%以上,群众迫切希望及早改变这种状况。他从深入调查中得出结论:

宗教中的封建特权和封建的压迫剥削制度是压在回族人民头上的一座大山,严重束缚着回族的进步和发展,必须进行宗教制度的改革,废除宗教中的封建特权和压迫剥削制度,逐步使宗教在人民中还原为思想信仰问题。李维汉同志对这一调查研究和意见十分赞赏,说杨静仁是“高屋建瓴、勇于负责的”。

回到北京以后,杨静仁在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发言,呼吁改革伊斯兰教宗教制度。随后,中央统战部在青岛召开回族伊斯兰教问题座谈会,集体讨论了杨静仁在八大二次会议上的发言,并形成了《关于在回族中改革宗教制度的意见》。这个意见后来上报了中央,经批准后正式下发,改革开始在各地陆续展开。这次改革,不仅是回族人民的又一次解放,对伊斯兰教的进步和逐步走向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意义也十分重大。

杨静仁(1918—2001),甘肃兰州人,回族。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统一战线和民族工作卓越的领导人,国务院原副总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青年时代追求进步,在进步人士特别是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和中共甘肃工委的影响下,接受了马克思主义。1937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兰州回民特别支部宣传委员,在回民中开展抗日、民主的宣传教育活动。1941年3月到达延安,进入陕北公学民族部学习。1941年8月到边区联防司令部回民骑兵团任党代表和团政委。从1945年到1949年,历任陇东外情组副组长,中共西北局统战部民族科科长、机关游击队队长,陕甘宁边区政府民族委员会委员,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1949年作为少数民族单位十人代表之一,参加了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共青团中央委员会委员,全国青联副主席,中共中央统战部四处处长,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兼办公厅主任。1954年任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和中央民族政策研究室副主任。1960年9月到宁夏回族自治区工作,先后担任自治区政府主席、党委第一书记、军区政委,西北局书记处书记。“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改革开放后曾任国务院副总理、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兼国家民委主任,中共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等。

点击下列标题,查看精彩内容

征稿动员令

开门搞统战,新语大家办。欢迎各路达人踊跃投稿,统战时评、学习感悟、人物新风、典故新知、诗词漫画……小编的要求就12个字——聚焦统战、文风清新、正向引领。

投稿请发至[email protected],并附个人基本情况。

您的新语,我们的家园。

统战嬗变

新闻自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