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案偵破紀實:湖北——家族詐騙團伙覆滅記



大案偵破紀實:湖北——家族詐騙團伙覆滅記

一個以我省荊州、襄樊、荊門等地出租房屋為據點,並流竄陝西、四川等地,以購銷假高科技產品“防化布”為誘餌,大肆詐騙陝西、雲南、四川、青海、山西等省市企業鉅額資金的家族詐騙團伙日前被荊門市公安局經偵支隊成功打掉,抓獲涉案人員10人,逮捕8人,現已查實涉案單位及金額16家120萬餘元,追繳贓款贓物摺合人民幣20餘萬元。翻開厚重的案件卷宗,我們看到的分明是一幕幕扭曲的心靈和罪惡的勾當。

風塵僕僕的報案人

2008年 3月27日上午臨近下班時分,一位中年男子急匆匆地走進市公安局經偵支隊報警稱,自己兩萬元錢被人以購銷“FC全能膜”的合同方式騙走了,請速查處。接報民警一邊安慰報案人,一邊詳細瞭解案件經過。

報案人是來自四川金正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的經理敬天勝,據其陳述,3月初,自稱荊門飛宇集團錦宏實業有限公司的業務員汪俊向其推薦高科技“防化布”類產品“FC全能膜”,並熱烈邀請其做該產品的地區代理,當時其既沒有答應,也沒有拒絕,過了幾天,突然收到該公司的相關資料和產品樣品,其再次沒有理會,大約又過了15天左右,一位自稱某部隊後勤處處長的陳建國打電話給他,問其是否代理“FC全能膜”產品,說部隊需要購買,並電匯了購銷合同和保證金匯票,其一時動心,立即與該產品業務員汪俊聯繫,幾經周折,在其向該產品指定帳戶匯款2萬元後,對方答應供貨,正在這時,陳建國又打電話催要產品,並向其索要回扣。為了儘快弄到貨品,其立即從四川趕到荊門,按照郵寄的公司資料地址找到荊門市象山二路瀏河灣2號,方才知道根本沒有荊門飛宇集團錦宏實業有限公司,到這時其才感到上當受騙了。

在聽完報案人敬天勝的陳述後,市公安局經偵支隊立即安排民警趕到匯款接收銀行荊門某銀行分理處,根據敬天勝提供的匯款帳號,查實該筆匯款已被人取走,調閱銀行資料發現,這名叫魯建華的儲戶於2008年3月7日還接收了一筆從四川峨眉山市某銀行匯出的7萬元匯款,匯款人是峨眉山市明勝冶金設備廠的謝明強,民警立即與其聯繫,發現謝明強也是一名受害者,被人如出一轍的騙取現金8萬,但謝明強提到的一個叫“葉子鳳”的卡號,引起了民警注意。

2008年元月14日,四川省成都市公安局成華分局經偵部門向荊門市公安局經偵部門發來協查通報,四川成都川北德盛針紡商貿有限公司經理汪文勘,於2007年12月21日被自稱荊門航科集團瑞祥實業有限公司和某部隊後勤處合夥利用“DF防腐膜”詐騙12萬元,當時錢款匯往的帳號分別是叫“葉子鳳”和“梁浩”的卡號。

在此期間,荊門市公安局經偵部門陸續接到外地受害人的電話報案和外地公安機關的協查通報。

2007年12月7日,四川宜賓縣南海商貿有限公司經理嚴雲貴被騙3萬元,錢款分別匯往荊門某銀行分理處“葉子鳳”和“梁浩”的卡號。

2007年12月19日,四川綿竹英海威環保有限公司經理劉曉東被騙10萬元,錢款匯往方向再次指向“葉子鳳”和“梁浩”的卡號。

……

種種跡象表明,這一系列案件應是一個有組織的團伙精心所為。由於此前案發地大多數在外地,本地公安機關經偵部門只是配合協查,而此次案件條件成熟,荊門市公安局經偵支隊決定抓住戰機開展偵查破案工作。

大海撈針般的大排查

在對此前類似詐騙案件進行梳理後,荊門市公安局經偵支隊將此類案件統稱為“防化布類”案件,專題向市公安局黨委進行了彙報,荊門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公安局長田昌兵明確指出,“要徹查此類案件,維護市場經濟秩序,樹立荊門的良好形象”。

荊門市公安局經偵支隊立即抽調精兵強將組成偵破專班,緊鑼密鼓地開展案件偵破工作。

由於此類詐騙案件受害人都沒有直接與行騙者見面,雙方只是通過電話聯繫,銀行轉賬方式進行交易,給偵破工作帶來了難以想象的困難。偵破專班決定從接受受害人敬天勝匯款的銀行卡號和聯繫電話著手開始工作。

經過緊張的內查外調,偵破專班找到了在銀行開具戶頭的葉子鳳本人,但是面對偵破專班的詢問,葉子鳳一頭“霧水”,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身份證信息已被人使用並進行了詐騙活動。調查聯繫電話的偵查人員也沒有任何線索,因為行騙者也是用假身份證進行的登記,而且詐騙得手後,聯繫的電話號碼就再也沒有使用過。

案件偵破工作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到底何去何從?荊門市公安局分管經偵工作的副局長王振清立即主持召開了案情分析會並作出部署,一是圍繞整個“防化布”類案件聯繫受案公安機關和受害人,從中查找線索和尋求串併案依據;二是繼續深入銀行系統調查走訪,尋找行騙者的蛛絲馬跡;三是繼續深入通訊部門,瞭解行騙電話登記情況和通話記錄。各項偵破工作迅速有條不紊地展開。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調查走訪銀行部門時,偵破專班獲取了一段持卡“葉子鳳”的中年男子提取現金的錄像資料,畫面清晰地顯示了該男子的體貌特徵。與此同時,調查發現,整個“防化布”類案件作案手法一致,符合串併案條件,特別是在走訪受害人時,其中一名反映行騙者操潛江、仙桃一帶口音。調查通訊部門的資料顯示,行騙者提供的單位介紹信、身份證件、公章均系假冒。

由此,偵破專班決定將整個“防化布”類案件進行併案偵查,並向友鄰公安機關通報案情,同時,立即調整偵查方向開展工作。一是截取中年男子的錄像資料,以提取現金的銀行為中心,調查走訪旅館、出租房屋等,排查可疑人員;二是調查走訪刻字業等特種行業,從中發現線索;三是走訪在荊門居住、務工的潛江、仙桃籍人員,獲取案件線索。

很快,一條線索進入偵破專班視線,城區金蝦路一位出租房屋業主反映,錄像資料上的中年男子很像其租房戶秦官平,到底秦官平是否就是行騙人,偵破專班立即圍繞其展開調查。

狡兔三窟的行騙者

大案偵破紀實:湖北——家族詐騙團伙覆滅記


為了不打草驚蛇,偵破專班對秦官平進行了秘密偵查,發現這名叫“秦官平”的中年男子真名叫陳亮茂,仙桃市人,平時很少與周圍的群眾交往,也很少外出,三室兩廳的出租屋幾乎每天大門緊鎖,進出入時,也是隨進隨關,白天屋內很少有人活動,但一到晚上屋內人員嘈雜,麻將聲不斷,並且有一個婦女專門燒火做飯。

這夥人到底在幹什麼?偵破專班決定貼近偵查,由專班偵查員化裝成水電工敲開了出租屋,偵查員發現屋裡除了辦公桌、電腦、傳真機、固定電話座機和手鋸、布剪刀等物件外,牆上還貼有人員考勤表,儼然像是一個裝備齊全的辦公機構,特別令人驚喜的是在辦公桌的角落裡發現了案件中涉及的詐騙公司的宣傳資料。

狐狸終於露出了尾巴。是立即進行抓捕,還是繼續偵查?偵破工作面臨著抉擇。在對前期工作進行充分的研判後,市公安局經偵支隊支隊長蘇昌華決定採取內緊外鬆的偵控方式,進一步摸清情況、固定證據,等待時機成熟時,一網打盡。

一時間,繁華的金蝦路中段陳亮茂的出租屋附近時時閃現了化裝後的偵查員身影。經過偵查,偵破專班很快掌握了進出出租屋人員的基本情況,並發現在金蝦路還有兩處窩點。正在案件偵破工作逐步明朗化時,4月12日,被偵破專班偵控的一名成員進入一家銀行辦理了匯款業務,偵破專班立即調取相關信息進行反查,查明四川鑫輝人力資源開發有限公司經理胡明金剛與自稱荊門飛宇集團錦宏實業有限公司和某部隊後勤處簽訂了一份購銷“FC全能膜”的合同,匯款到荊門某銀行“梁浩”卡上的12.6萬元是貨款。在固定相關證據後,偵破專班終於等到了最佳收網時機。

5月20日凌晨,市公安局經偵支隊調集城區東寶、掇刀警力20餘人,對偵控的三個窩點同時進行了抓捕,當場抓獲嫌疑對象13人,收繳作案工具傳真機等和假資料、假公章若干。經審查,犯罪嫌疑人陳亮茂等10人對其犯罪事實供認不諱,至此,系列“防化布”類詐騙案被荊門市公安局經偵支隊成功偵破。

行騙者的卑劣行徑

據警方介紹, 2006年上半年,犯罪嫌疑人鄭小木(男,51歲)邀約其連襟尤明新(男,40歲),尤明新又邀約其妹夫陳亮茂(男,40歲,均為仙桃市人),糾合成立“防化布”詐騙犯罪團伙,剛開始只是進行小打小鬧的騙人勾當,到2007年9月,其三人先後將自己的愛人、兒子、媳婦及侄兒、表兄表弟拉進詐騙團伙,開始謀劃一整套的騙人計劃。

為了便於行騙和管理團伙成員,鄭小木、尤明新、陳亮茂及遊志濤(男,29歲,系尤明新表弟)等四人先後出資5000元作為鋪墊資金,用於購買傳真機、手機、電腦等行騙工具,並明確四人為團伙“股東”,享有對詐騙所得的分配權。同時,對團伙成員進行了具體分工,由鄭小木負責外圍工作,陳亮茂冒充公司營銷部主任,遊志濤冒充部隊領導,尤明新冒充銀行工作人員,其他成員則冒充業務員,對業務員實行每星期五天工作考勤制,工資報酬為包吃包住、月薪500元加提成。

在完成內部組織結構後,鄭小木等人開始對自己進行外部包裝,先後印製了大量的假公司宣傳資料、假部隊購銷合同、假銀行電匯憑證,然後又私刻相對應的各種假公章。與此同時,為了逃避打擊,鄭小木等人通過各種途徑獲取他人身份證件信息,然後根據獲取的個人信息克隆出大量的假身份證。

萬事具備後,詐騙團伙開始了騙人行動。先由鄭小木利用克隆的身份證件和其它假證件,在即將詐騙地區的通訊部門開通假公司和假銀行及假部隊的電話號碼,然後將開通的電話號碼通過無線呼叫轉移設備分別轉至相對應的團伙成員手機上,完成這一切後,詐騙團伙的業務員開始從互聯網上搜索該地區企業法人的情況並郵寄假公司的宣傳資料,通過對企業法人的電話號碼篩選比對後,業務員進行電話推銷假公司的假高科技“防化布”類的系列產品,一旦對方沒有拒絕,假部隊後勤處長緊接著電話聯繫業務,並電匯假購銷合同和假銀行電匯憑證,在對方進行相關驗資活動時,假銀行工作人員會及時作出應答,如果著了圈套,假業務員馬上提示,請與公司營銷部主任具體祥談,談判成功,假公司營銷部主任會告訴對方一個真銀行的個人卡號,這樣在不知不覺中,對方就掉進了布好的陷阱。據警方調查,所謂的高科技“防化布”類產品,只不過是一種普通的塑料沙網。

騙術終究是騙術,最終是害人又害己,在這個詐騙團伙裡,有的全家人將面臨法律的制裁,有的將妻離子散,落了個可悲的下場。同時,在此提醒廣大企業業主,要按市場規律辦事,天上是不會掉餡餅的。

大案偵破紀實:湖北——家族詐騙團伙覆滅記

原載於2008年荊門晚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