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的军统和中统的区别?

若无相欠怎能相见2


相信很多朋友都听过中统和军统的名号,特别是抗战片和谍战片中,这两个情报机构频繁出现。不过,一些朋友对中统和军统的由来、职能、区别等也许并不太清楚。

先来说说老大哥中统。

为什么把中统称为老大哥?很简单,因为成立早。中统的前身是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这个党务调查科成立于1928年,属于cc系。

什么是cc系?



cc就是中央俱乐部的英语缩写,实际就是指以二陈兄弟(陈立夫陈果夫兄弟)为核心的政治派别。当时北伐初步成功,蒋介石觉得有必要成立一个特务机构,对内可以监视党内反蒋势力,对外可以对付其他党派和各路诸侯。这种情况下,这个党务调查科应运而生。由于这个部门涉及到很多机密,所以,蒋介石让自己老上司陈其美的侄子陈立夫接手。

再来看看军统。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指示几个黄埔学生,以贺衷寒和郑介民为首,组建了一个以军人为主体的组织——复兴社,也叫蓝衣社。1932年,复兴社内部又成立了一个核心组织叫力行社,这个力行社下设一个机构特务处,由黄埔第六期学生戴笠出任处长,这就是军统的前身。



抗战爆发后,1937年底,原来的中央党务调查科和力行社特务处合并,组成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下辖两个处:一处负责党务工作,就由原来的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组成;二处负责情报工作,由原来的力行社特务处组成。

到了1938年,干脆把这两个处再分出去,以第一处为核心,组建了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中统。以第二处为核心,保留原来的名称,还叫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为军统。

这一次,国民政府对这两个原来有些重叠的特务机构进行了分工。中统主要负责对内,对党务问题就行监察,对党内不稳定因素进行控制清理等。军统负责对外,针对日本人和其他党进行各种情报活动。

1946年,撤销军事委员会这个机构,改组为国防部。军统被一分为二,其公开的特务组织和军令部二厅合并,成立了国防部二厅,由复兴社元老郑介民担任厅长。而其秘密核心部门则组成国防部保密局,由毛人凤出任局长,依然维持军统原来的职能。到了台湾以后,还是负责军事情报工作。

1947年,中统也改头换面,变成了党员通讯局,叶秀峰出任局长。到了1949年,党员通讯局又改名为内政部调查局,归行政院内政部管辖。到了台湾以后,再次改名为法务部调查局,此后,职权变成了维护台湾稳定,打击重大犯罪,后来还增加了调查贪污受贿,打击经济犯罪,彻底失去了特务性质和情报功能。

1.陈立夫:《成败之鉴 陈立夫回忆录》

2.沈醉:《我这三十年 沈醉回忆录》

“许述工作室”核心成员查佳峰主答


脑洞大开的历史



中统是国民党中央的情报机构,军统是军事委员会的情报机构。

中统:“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的简称。国民党C.C系陈果夫、陈立夫所控制的全国性特务组织。中统的前身是由C.C系分子所组成的国民党中央组织委员会党务调查处。1937年,党务调查处并入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第一处,由C.C系分子徐恩曾任处长。1938年3月,在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上,经蒋介石提议,以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第一处为基础,成立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中统由此正式形成。



中统以各级国民党党部为活动基地,在省市党部设调查统计室,在省以下党部设专人负责“调查统计”,在文化团体和大专院校、重点中学广泛建立了“党员调查网”,进行各种反革命特务破坏活动。


军统:“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的简称。国民党统治集团为维护其统治而设立的特务组织。1938年8月成立。前身是“军事委员会密查组”(1927年建)、复兴社特务处(1932年4月建)、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第二处(1937年建)。主要负责人为戴笠。军统局内勤组织共有八处、六室、一所;外勤组织在各大城市设“区”,在各省设“站”,在一些重要城市设“特别班”。其基本组织为“组”及直属情报人员。特工人员最多时近五万名,分布到国民党的军队、警察、行政机关、交通运输机构,乃至驻外使领馆,专门以监视、绑架、逮捕和暗杀等手段进行反共、锄奸等特务活动。


鉴史明镜


军统和中统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军统管军队,中统管党内。虽然二者在细枝末节上有些重叠,但认清了最主要的这一点,就能很好的捋清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两者的所作所为了,起码能知道穿军装的女特务都是军统的。

其实看下它们的前身和全称,就能更清楚的明白二者的区别了,1938年3月份,蒋介石以更利于抗战为由,首先将国民党中央组织委员会党务调查科改组成

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即中统;同年8月,又将军事委员会密查组、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第二处,以及复兴社特务处,整合成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即军统。

戴笠

两个都是调查统计局,不过一个对党务,一个对军务。按照当时成立时的目的,军统直接属于国民党军队序列,主要任务是收集各类情报、对军队监视整治,对敌对势力逮捕暗杀。中统则是监控国民党机关内部情况;打击一切国民党之外的党派;控制社会舆论和思想。

陈立夫

这两个系统的局长都是由蒋介石侍从室的人担任,实际掌控者都是副局长,军统副局长是戴笠,中统的老板则是陈果夫陈立夫兄弟俩,因为中统管党务,所以当时有“蒋家天下陈家党”的说法。

民国时,军统和中统制造白色恐怖,抓捕共产党和民主人士,犯下了很多罪行,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他们在抗战时也立下很多功劳。

中统的陈立夫在抗战时积极投身教育工作,搬迁沦陷省份的大学组建联合大学,还想尽办法资助那些来自战区的没有经济来源的学生,据统计,战时由中学至大学毕业,全部靠贷金或公费完成学业的,大约有12万多人,包括像李政道、杨振宁这些后来的知名学者。

军统相比中统,抗战时的功绩就大太多了。戴笠率领的军统在抗战时,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艰苦卓绝的贡献,最著名就是五次刺杀汉奸汪精卫,最终导致他中毒身亡。据统计,抗战中军统人员制裁日伪首要515次,暗杀日伪人员18444人,搜集日军情报1021863件,其还有破坏日军飞机舰艇枪械等轻重武器装备上万件,最让人动容的是军统牺牲的正式登记在册特工一万八千人,外围人员四万五千人


渔樵侃史


中统和军统同为蒋介石的两把佩剑,也是蒋家王朝的两大特务组织。可是似乎世人只知道军统而不知有中统,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因为它们之间的区别造成的。中统和军统,一主内,一主外。

军统,全称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成立于1938年。 军统的诞生源自于蒋介石想进一步加强自己的权力,所以他效仿墨索里尼成立“黑衣帮”的做法。1931年,在戴笠等人的参与下,他组建了一个蓝衣社,这就是军统的前身。军统在其诞生之初就是为了帮蒋介石铲除异己,因为当时国民党党内派系复杂,而且党外还有反对分子,所以当时的军统党内党外它都一手处置,这个时期把军统的名声打出来了。军统在这一段时间处置了不少人,像报界巨子史量才,爱国将军吉鸿昌,杨杏佛等等,所以许多人都对军统害怕的要死。



到了1937年,这一年爆发了卢沟桥事变,抗日全面打响。军统的名字也在这时确定下来了,但是因为当时军统不但要锄奸还要铲除异己,可能人手不够。于是蒋介石把军统的第一处另成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即中统),所以中统其实是由军统分下来的。

中统以各级国民党党部为活动基地,在省市党部设调查统计室,在省以下党部设专人负责“调查统计”,在文化团体和大专院校、重点中学广泛建立了“党员调查网”,进行各种反革命特务破坏活动。这样的组织结构造成了国民党内部处处都有特务存在,大大加强了蒋介石的集权统治。

因为中统的起步比较晚,知道的人也就比较少,而且他们主要处理党内事件,外人知道的就更少了。不过你不要以为中统只负责内部事物,那就错了。中统因为军统的竞争关系,所以它积极的和军统抢业务,他们网络党羽、特务的手段和对中国共产党的破坏活动无所不用其极。他们捕风捉影,乱抓乱捕,制造了许多冤狱。

还是那句话,中统和军统,一个对内,一个对外。他们的工作领域不同,一个是党内,一个是军统。中统的工作重心是监控国民党机关内部情况;打击一切国民党之外的党派;控制社会舆论和思想。而军统属于国民党军队序列,主要任务是收集各类情报、对军队监视整治,对敌对势力逮捕暗杀。


各位看官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我是头条作者一树梅花一放翁,码字不易希望大家点个赞关注一下我谢谢各位啦。


一树梅花一放翁


军统和中统就像“二哈”,也像明朝的东厂和西厂,虽听命于一个皇帝,却各司其职,中统管党,军统管军,不过后期时常出现狗咬狗现象最直观区别是军统穿军装,中统不穿军装。

中统管党,军统管军,泾渭分明

1、军统职责及主要成绩

军统局全称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属于政府的内射机构,列入军队系统,主要负责对除军、宪、警等军事部门以及对外的情报安全工作,后来虽几经改组更名,但职责基本维持不变,始终为特务机关。

军统局主要负责对外情报安全工作,因此出镜率非常高,进行了大量的监视、破坏、逮捕和暗杀活动,抗战期间的很多大汉奸如张敬尧、王克敏、陈箓、程锡庚、季云卿、张啸林、傅筱庵、陈耀祖等就是被军统抓捕或干掉的。

2、中统职责及主要成绩

中统局全称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属于党的内设机构,列入政治系统,主要负责除军、宪、警等军事部门外的情报安全工作,重心是在党政机关内部。

中统的职责主要在对内,同时负责暗中打击一切反对派政党,监控社会舆论、思想言论等,这决定了他们对外曝光度低,使用的手段也不像军统那么丰富,更多是一种监视和控制,并不能随意使用暗杀等手段,感觉比较“无能”。

系出同门,职责交叉,矛盾不断

影视剧的中统和军统水火不容,倒是客观存在的现象,但他们实际都出自于改组前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俗称“老军统”。

1937年,中统的前身党务调查处并入老军统的第一处(党务处),军统的前身军事委员会密查科则被并入老军统的第二处(情报处)。

1938年,蒋介石改组老军统,第一处(党务处)独立成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是为中统;第二处(情报处)独立成为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是为军统。至此,中统、军统“二哈”并立的局面正式形成。

军统和中统原本泾渭分明,互不干涉,但军统是蒋介石的亲儿子,必然更受他的重视和支持,中统则由于是“二陈”的禁脔,逐渐受到蒋介石的冷遇。此消彼长之下,军统开始插足中统的地盘,不可避免引起了双方的利益冲突。

“二哈”冲突,实际是蒋介石刻意为之,他让中统和军统相互牵制,防止一方权高震主,尾大不掉,自己就可以居中调节,稳坐钓鱼台。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中统军统是学习了解民国历史不能绕过的两个坎,近年来随着谍战剧的盛行,中统军统频频出现在荧屏中,《潜伏》《伪装者》《色戒》等影视作品或多或少都出现了他们的身影,这两者究竟是什么关系,各自的职能是什么,小编大概给大家梳理一下。

中统,全称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成立于1938年8月,前身可以追溯到1928年成立的国民党中央组织部调查科,陈立夫、朱家骅先后任局长,徐恩曾、叶秀峰先后任副局长。中统的主要任务集中在内政领域,重心是监控国民党机关内部情况;打击一切国民党之外的党派;控制社会舆论和思想。

军统,全称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成立于1938年8月,前身可以追溯到1927年成立的军事委员会密查组,局长:戴笠!军统属于国民党军队序列,主要任务是收集各类情报、对军队监视整治,对敌对势力逮捕暗杀。

抗日战争开始以前,中统及其前身势力非常大,国民党的各级基层党组织,都是中统的特务网延伸。许多基层党部的负责人,本身就是中统的基层负责人。抗战开始以后,国民党情报工作的中心从反共向抗日转移,中统地位下降,军统地位上升,加之军统掌门戴笠与蒋介石有师生之情,对蒋介石死心塌地,客观上也对提升军统地位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中统并没有就此走向灭亡,一来中统势力庞大,根基深厚,蒋介石虽然宠信戴笠,但是依旧需要中统来制衡军统,避免一家独大;二来陈立夫兄弟与蒋介石关系非凡,陈立夫的叔叔陈其美是蒋介石拜把兄弟,是蒋介石的政治引路人,当年陈其美被袁世凯杀掉以后,没有人敢出面,只有蒋介石冒着被抓的风险独自为陈其美收尸,兄弟之情,可见一斑。

中统军统作为国民党两把匕首,虽然是一个主子,彼此也有具体分工,但是经常内斗,甚至发展到兵戎相见的地步,1939年“鲁东行辕事件”震惊一时,双方斗的势同水火。

抛开内斗,中统军统在民国时期做下许多大事,有功有过,功不抵过,分开说。

中统由于其工作方向的关系,在反共监控舆论中做了许多坏事,例如诱捕顾顺章等,总体来说杀人不少,但是大人物不多,抗日开始以后更是乏善可陈,最有名的就是“色戒”原型郑苹如刺杀丁默邨一案,搞笑的是:丁默邨本身就是出自中统。

比较而言,军统杀人如麻,而且影响力巨大。由于太多,大概分为几类

(1)民主人士,例如共产党员吉鸿昌,民主人士杨杏佛,《申报》总经理史量才,刺杀大王王亚樵等,给军统招致了许多骂名,尤其是王亚樵,曾是戴笠结拜兄弟。

(2)国民党内部敌人,例如山东省主席韩复渠,抗战时期不听指挥,消极避战被军统干掉;中华民国第一任国务总理唐绍仪,与日本暧昧被军统暗杀。国民党财务经理林世良,因为贪污被活埋。

(3)汉奸走狗日本鬼子,这部分杀的最爽,也最多。

1933年刺杀大汉奸张敬尧,

1939年刺杀大汉奸王克敏(失败)/河内刺杀汪精卫(失败,误杀曾仲鸣)/刺杀汉奸陈箓,程锡庚/大流氓大汉奸季云卿.

1940年刺杀大流氓大汉奸张啸林,大汉奸傅筱庵,日本天皇特使高月保男爵。

1941年刺杀日军驻上海工部局警务处处长赤木亲之

1944年刺杀广东省长大汉奸陈耀祖。

除此以外,军统还策划了一系列对日本鬼子汉奸的暗杀袭击,苏州天马爆炸案,南京金陵毒酒案,广州白云纱毒药案,上海虹口电影院爆炸案等等,对抗战胜利起到了一定作用。

戴笠死后,章士钊给戴笠上挽联:生为国家,死为国家,平生具侠义风,功罪盖棺犹未定。名满天下,谤满天下,乱世行春秋事,是非留待后人评。可以看做连带对军统的评价。

军统中统可以看做那个特殊年代的特殊产物,随着抗战的结束和戴笠的死,其作用和身份逐渐发生变化,国民党退守台湾以后对特务机构改组,两个机构也逐渐走入历史。



日慕乡关


一直以为这道题已经答过了,原来竟然没答过,在纵横的文章中已经多次将中统和军统进行了区分,今天,就详细梳理一下军统和中统的区别。

军统和中统版“我们不一样”

在现代的影视剧表现出的特务,大部分都是以军统来表现的,关于军统的戴笠、毛人凤等等人物,大家是耳熟能详,虽然有表现其杀害进步人士的地方,很多影视节目也对其进行的抗日锄奸活动进行了肯定,然而对于中统,则有点不是太熟知,比如中统的徐恩曾则少有人了解。

在电视剧《潜伏》中,更是以一个比较流氓的形象来表现中统,实际上就是在宣传上对中统的否定。

这就要从中统和军统的归属关系和职能来说了,军统全称叫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隶属于军事委员会,也就是军队的序列,这个就比较厉害了,也就是说军统的人员实际也是军人,1938年正式成立军统后,主要的情报工作对象就是日本侵略者和汉奸,以及在军队内部中查出谁是汉奸和卧底。

大环境上来说,军统是为抗战而生,也是在抗战后就改组,这也是军统会有好的口碑的重要原因。

中统虽然和军统一样也是特务组织,并且很多职能部门和军统重叠,但是根本来说,中统全称是国民党中央党部统计调查处,国民政府统计调查局,隶属于组织部,这个位置就有点尴尬了,组织部一直是国民党陈氏兄弟CC系掌管,所谓蒋家天下陈家党,说的就是陈果夫、陈立夫两兄弟。

国民党的党务实际就是,实际主要就是维持国民党的统治,主要情报对象是共产党以及党内与老蒋不和的敌对势力,比如投敌后的汪精卫等。

从组织结构上分析中统和军统的区别

其实中统和军统还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中统的工作是在明面上,军统的工作是在暗地里,这是组织形式的不同,在《潜伏》中,中统的人,也是张口闭口的谈情报,实际上特务工作技术含量特别低。

在抗日战争爆发前,国民党的主要敌人是共产党,所以可以摆在明面上,因此,中统的势力非常打,国民党在各级基层的党组织,实际上也都是中统的人员构成,这叫以党治国?

但是随着全面抗战爆发,大面积国土沦陷,中统的组织系统严重破坏,更由于陈氏兄弟毕竟不是归老蒋直接管辖,因此,老蒋扶持了军统。

军统借鉴的是外国的特务组织结构,以极其严格秘密的行事作风来进行抗日锄奸活动,除了军统局内部的组织外,在外勤方面,在各省设“站”,在各大城市设“区”,比如军统河南站,上海区等,其基本组织单位为“组”。只有上下级联系,如果中线断了,上线和下线就失去联系了,极其保密,是军统的重要原则。

在巅峰时期,光军统的特工就达五万多人,这还不算军统的外围,所以,在抗战时期,军统地位逐渐上升,取代了中统的特务位置。

军统和中统的对抗从来没有消停

为了争夺国民党秘密工作的主导权,军统和中统进行了持续且激烈的对抗,即使在大敌当前,一致对外的局势下,双方还是大打出手,互相拆台,军统四大金刚的赵理君在黄河守渡口的时候,遇到中统的情报人员,甚至打死扔河里,可见双方的斗争有多激烈。

实际上,早在成立军统和中统之前,军统的前身复兴社与中统的前身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时,双方就因为功能折叠而发生冲突,1938年老蒋将这两个机构升级换代成军统和中统,将职能也进行了划分,也就是军统管军队方面的事情,中统管党务,但是在交接的时候,双方更是互有保留,有用的情报都没有进行交换。

国民党败退台湾后,中统和军统升级换代成国家安全局和军事情报局,老蒋再次对双方的工作范围进行了区分,国安局以对内安全为主,军统以对大陆为主,由于蒋经国就是搞特务出身,并且掌握了台湾的特务权力,因此就让国安局逐渐取代了军事情报局。

相对来说,中统和军统的斗争,最后还是以中统最后获得了胜利。


史论纵横


国民党的军统和中统都是特务机构,在漫长的历史时期扮演了不同的角色,行使不同的职能,主要区别大致如下:


1.隶属关系不同。军统全称“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因其属于军队序列,所以一般称其为军统。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和蒋介石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央政府的集权,组织了一个以军人为主体的“复兴社(也称蓝衣社)”,1932年又在复兴社内设核心组织“力行社”,设有一个专门进行谍报活动的特务处,戴笠为处长。戴笠去世后,1946年,由毛人凤继任。


1937年底, 力行社特务处与特工总部(1927年成立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密查组”)合并,成立“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下辖两个处,第一处负责党务,第二处则负责情报,表面隶属于国防部,而实际局长是戴笠,他直接向蒋介石汇报。

戴笠近照

军统的特务头子毛人凤



中统的全称是“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隶属于国民党中央组织部,故称其为“中统”。 中统,1927年以蒋介石CC派分子为骨干,在中央组织部下成立了一个调查科,这是“中统局”的最前身。


1938年8月,蒋介石对军事委员会调查局进行改组,调查局第一处扩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第二处扩为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也即后来的新军统系统。这样中统局就正式成立了。中统在向蒋介石负责的同时,还要向陈立夫、陈果夫兄弟党部负责。

蒋介石与陈立夫、陈果夫兄弟

晚年陈立夫


总之,军统属于军队序列,而中统属于党组织序列。因隶属部门不同,其工作权限和工作内容也各有侧重。据诸多史料看来,军统和中统有合作,更有诸多的明争暗斗。如1939年“鲁东行辕事件”等等。


2. 中统与军统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国民党特务工作的主导权及工作内容不同。 在四十年代以前,中统的势力更大些,国民党的各级基层党组织,可以说都是中统的特务网延伸。许多基层党部的负责人,本身就是中统的基层负责人。 中统的情报系统为上层及时提供各级党员的思想动态和意识倾向。


全面抗战开始后,中统地方组织遭到战火破坏,修复相当困难,而军统因对日军事斗争的需要,在敌后开展情报收集、潜伏破坏、刺杀策反等具体工作,其地位逐步上升。中统逐渐在与军统的竞争中失势。

国名党军统头目“花名册”



国民党到台湾以后,蒋介石对中统和军统进行了改组,分别成立了国家安全局和军事情报局,均是中统和军统的延续。蒋经国执政后期,特别是“江南事件”以后,国民党再次改组情报系统,“国安局”逐渐取代军事情报局,成为国民党最大的情报机关,逐步掌握对大陆的特务工作和情报活动的主导权。军情局成为军事情报机构,主要负责对大陆军事系统的情报工作。


蒋经国与父亲蒋介石


3·人员所属编制不同。军统隶属军队,内部人员是军人,被授以军衔。名义上隶属于不同机关的正规武装部队,如忠义救国军、别动队、税警团等等。且装备精良。

中统则是地方工作人员,无军衔。


老照片


顾名思义“中统”里的中字代表中国国民党,统代表的是调查统计局(合称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是个全国性的特务组织,目标对象除了中共外,还有所有反对蒋介石的政治敌对势力。



“军统”里军字代表军事委员会,统代表的是调查统计局(合称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是个情报搜集机关,除了刺探军情外,还有刺杀投日的军政人员。



虽然这两个部门都是国民党的特务组织,但也有所异同。

区别一(性质上):中统是国民党中央的情报机构,而军统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情报机构。

区别二(职能上):在实际上军统做的工作内容和范围远大于中统,监视、刺杀、绑架等等,而中统更多的是搜集情报做些人事任务,军统的危险系数也大于中统。

区别三(结局上):军统贡献更大,但结局最惨。中统反而结局比较圆满。


纳兰谈史


国民党军统和中统的区别是:

一、所属工作领域和职责不一样

中统的全称是: 国民党中央党部统计调查处,中央党部调查委员会,国民政府统计调查局。因其始终为国民党中央组织部所掌控,故称其为中统。

中统的工作重心是监控国民党机关内部情况;打击一切国民党之外的党派;控制社会舆论和思想。

国民党的军统的全称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处,后期发展成为军委会统计调查局、国防部保密局,因其属于军队序列,所以一般称其为军统。

军统属于国民党军队序列,主要任务是收集各类情报、对军队监视整治,对敌对势力逮捕暗杀,进行反共活动。另一方面,军统特务在抗日战争时期深入沦陷区,制造针对日军的恐怖活动,对打击日本侵略和汉奸,起了一定作用

中统和军统都属于特务组织,但是所属的工作领域不同:

中统是国民党中央的情报机构,军统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情报机构。

中统负责所属的领域是党内,军统负责所属的领域是军中。

其职责范围非常明确,收集到的情报和线索,如属于对方负责的范围,必须移交给对方接收。

二、直属上司不一样

军统头子戴笠与蒋介石是师生关系,对蒋介石言听计从,军统一切听命于蒋介石,对蒋介石忠心耿耿,蒋介石直接控制军统。

中统主要为国民党CC系的大老陈立夫、陈果夫所掌握,在人事上蒋介石不能直接控制。

军统和中统的区别是:

军统的工作职责是收集管理国民党军队中的情报线索,归蒋介石直接控制;

中统的工作职责是监控国民党党内的情报线索,归国民党大老陈立夫,陈果夫叔侄掌控。

军统和中统都是国民党的特务组织部门,区别是直属上司、管辖范围不一样。两部门经常因为利益关系,明争暗斗,为争权、邀功求赏竞争。

军统与中统的关系在很多抗日战争电视剧中有披露,比如电视剧《潜伏》就是讲的革命人士潜伏在国民党内部,反转剧情的抗战剧,剧情里面有介绍军统与中统互相较劲的关系。

国民党逃台后,蒋介石对两个特务组织进行了改组,成立了国家安全局和军事情报局,实际上就是中统与军统的改编延伸。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

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