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芯片技术,比起美日韩等发达国家有多大差距?

中国,严格意义上是我国大陆地区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芯片需求市场。2017年,我国进口集成电路(芯片)3370亿个,花费资金1.76万亿元。芯片成为我国进口金额最大的商品,其进口金额比原油进口金额还多6000亿元。

之所以我国花费天价进口规模如此巨大的芯片,一是因为我国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制造国(手机、个人电脑、空调等电子和家电产品的产量都位居全球第一),对芯片的需求量极大,二是我国芯片生产企业规模小、技术落后,生产出的芯片远远满足不了国内市场需求。

目前,在国内A股市场一共有集成电路行业上市企业70余家。数量看起来不少,但规模都非常小,最大的一家京东方,市值也不足千亿,最小的仅有二三十亿元。整个集成电路行业上市企业市值合计6868亿元,折合约为千亿美元。

而台湾的芯片代工制造商——台积电市值高达2000亿美元,一家企业可以秒杀整个大陆的集成电路上市企业。全球最知名的两家芯片研发企业英特尔和高通,一个市值2000亿美元,一个1000亿美元。和这些芯片行业的巨人相比,中国的芯片企业简直就是在玩泥巴、堆积木。

芯片的设计和生产都极为复杂,技术要求特别高。在我国大陆地区,最有名的芯片设计研发企业是华为海思半导体,最大的芯片制造商是中芯国际。华为海思和国际知名半导体企业,如英特尔;高通、博通、三星比起来还差距很大。中芯国际和国际知名晶圆代企业,如台积电、格罗方德、联电,比起来差距也很遥远。差距不仅仅体现在营业规模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工艺和技术上。

就拿晶圆代工厂的制程工艺来说,按照技术可分为三个梯队。 第一梯队:台积电、三星掌握了10nm的高端制程量产技术,台积电已经掌握了7nm工艺;第二梯队主要有格罗方德(Global Foundries)、联电(UMC)等,在高端14nm上有了量产,28nm制程算是完全成熟 ;第三梯度主要是中芯国际,28nm已实现量产,但是良率较低,40nm制程完全成熟。 所以,在行业环境主导力量发生变化时,工艺制程落后龙头代工企业2-3代的中芯国际显得较为吃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