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筆筒有收藏價值與如何辨別真僞?

什麼樣的筆筒有收藏價值與如何辨別真偽?

筆筒: 用陶瓷、竹木、等製成的筒形插筆器具。筆筒是擱放毛筆的專用器物,據文獻記載,它的材質有鎦金、翡翠、紫檀和烏木,現在我們能夠見到的傳世器物,大多是用瓷或者是竹木製作的。具有收藏價值。

什麼樣的筆筒有收藏價值?從高價成交的筆筒來看,好的材質和極佳的雕工是必不可少的要素。目前有收藏價值的筆筒在材質上大致分為五大類:瓷、木、竹、漆、玉和象牙。

瓷筆筒。明代筆筒紋樣多以人物故事為主,也有醬釉和單色釉。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以前的筆筒,是近年來升值最快的佳品。在這一時期,制瓷業空前繁榮已達巔峰。從年代上講,康熙筆筒屬藏家難得之物,市場上大量帶康熙款和畫風的瓷筆筒其實大多為晚清同治、光緒年間仿造,鑑定兩者區別必須從釉色、造型、畫意筆法仔細研究。目前晚清和民國時期出產的瓷筆筒存世量還很大,古玩市場上還常常可以看見。

木筆筒。主要材質有黃花梨、紫檀、雞翅木、鐵力木、癭木、櫸木等。最具價值的是紫檀、黃花梨筆筒。鑑別木筆筒除要懂材質外,還應熟悉雕工刀法,木質筆筒,有的光素無紋飾,有的則帶雕刻。現在社會上流行著一種錯誤觀念,認為但凡木質器,只要是硬木,收藏價值也就高。其實不然,對於木筆筒還應從其工藝水平、年代早晚、產生的時代背景等諸方面綜合評估。

硬木筆筒用料高貴,紫檀深沉雍容,黃花梨高雅清秀,但置於案頭卻沉靜有餘、活潑不足。相形之下柴木筆筒卻精雕細刻、不拘一格,更具有民間的生活氣息。如廣泛流傳於民間的黃楊木雕筆筒,題材多取自普通勞動人民的生活,或刻山水人物、或刻翎毛花卉、或刻對弈、或刻聽琴、或刻漁樵耕讀……構思新奇、造型小巧,為收藏之佳品。

竹筆筒。目前最早的是明嘉靖、正德年間朱松鄰制松鶴紋筆筒,現今古玩市場多見仿製品,鑑定是否名家之作,先看筆筒時代風格,然後是皮包漿與雕工,最後看款識。

漆筆筒。其收藏價值在於筆筒製作工匠的名氣,紋飾是創作還是仿作。其中鑲嵌百寶的,還要看是否完整,有無後鑲添補痕跡,原作無損品相佳則價高。

象牙、玉質筆筒。目前市場較為少見,價值也很高。玉質筆筒多見於清代,其中白玉筆筒價值最高。象牙、玉筆筒鑑定方法與一般鑑定玉器、牙雕的方法相似。

不同材質的筆筒如何辨別真偽?

什麼樣的筆筒有收藏價值與如何辨別真偽?

在翰墨飄香的中國傳統文化中,除了筆、墨、紙、硯等文房“四寶”之外,還包括了很多的輔助文具,如筆洗、鎮尺、臂擱等,即便是放置毛筆的器具,也有筆床、筆船、筆掛等。筆床形狀大多如雕飾精美的榻床,可以擱置數支毛筆於其上,故而得名。唐代詩人岑參在《山房春事》中有“數枝門柳低衣桁,一片山花落筆床”的句子。到了明代,圓口直壁、造型新巧、簡約實用的筆筒開始出現,經過能工巧匠的設計加工,材質多樣、雕鐫精緻的筆筒取代了筆床,成為文人雅士的芸窗新寵,至今盛而不衰並風靡天下。筆筒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符號,藝術價值與實用價值兼而有之,因此也受到藏家們的喜愛。那麼,不同材質的筆筒如何辨別真偽?

什麼樣的筆筒有收藏價值與如何辨別真偽?

瓷筆筒

瓷筆筒:看胎看釉看畫

瓷制筆筒始於明代嘉靖、萬曆年間,但傳世品中極難一見。天啟、崇禎時的瓷筆筒生產量較大,以青花為主,紋飾有植物、動物、人物等。其形制為直口,平底,腰微束。器口器足處有暗刻紋飾為崇禎瓷筆筒的典型特徵。

清順治瓷筆筒傳世品略少,但器型品種較多,有直口直壁式、束腰侈口式等。康熙時瓷筆筒的生產達到鼎盛時期,品種極為豐富,有青花、五彩、鬥彩、釉裡三彩及各種顏色釉。其典型特徵是胎釉結合緊密,胎質細膩。無款者居多,少量有堂名款,器壁上亦見有干支款。

雍正、幹隆時期瓷筆筒傳世品較清初要少,但製作精巧,特別是出現了一些新穎的器型,如六方形、扁方形、雙聯形等。如粉彩雙聯方形山水筆筒,為幹隆時筆筒的典型。此時期官窯器物多有紀年款,民窯則為干支款或堂名款。

瓷筆筒除了要看胎、釉質量外,主要看瓷畫的水平和青花的髮色。瓷畫水平不同,價格會有天壤之別。如:清雍正木釉墨彩山水人物筆筒,在2009年北京瀚海春季拍賣會上以699.4萬元成交。清康熙青花萬壽筆筒,在2012年中國嘉德春季拍賣會上,322萬元成交。

什麼樣的筆筒有收藏價值與如何辨別真偽?

竹筆筒

竹筆筒:重時代風格和款識

竹是中國有著特殊文化意蘊的植物,與“梅、蘭、菊”一起被稱為“四君子”,和“松、梅”一起則被稱為“歲寒三友”,文人尤其崇尚使用竹雕筆筒。

目前最早的是明正德、嘉靖年間嘉定派朱松鄰制松鶴紋筆筒,採用的是圓雕竹刻工藝,刀法洗練剔透,層次分明,起伏多變。繼竹刻大家朱松鄰之後,其子朱小松、其孫朱三松在嘉定竹刻中也頗負盛名。

清代竹刻藝術高度發展,竹刻名家層出不窮,清代竹刻筆筒繼承了明代的優良傳統,如清初的吳之璠在繼承嘉定“三朱”的同時,以淺浮雕突出主題,特別是留空為背景之法尤顯北魏浮雕之神韻。如吳之璠竹雕御馬圖筆筒,顧珏竹雕竹林七賢筆筒,為清代竹刻筆筒中的精品。

現今古玩市場多見仿製品,鑑定筆筒是否為名家之作,先看筆筒時代風格,然後是包漿與雕工,最後看款識。2010年北京保利春季拍賣會上,一件清幹隆周芷巖刻黃花梨竹石大筆筒,成交價竟高達873.6萬元。

什麼樣的筆筒有收藏價值與如何辨別真偽?

木筆筒

木筆筒:懂材質重雕工刀法

木筆筒主要材質有黃花梨、紫檀、雞翅木、沉香木、金絲楠木、紅木、烏木、櫸木等,以紫檀木、黃花梨木、沉香木等為貴。一般來講,明代木筆筒做工樸素渾厚,刀法遒勁流暢,意境深幽,以紫檀、沉香木較為常見,紋飾以花卉居多。清代木雕筆筒則風格截然不同,雕法更加全面,有淺刻及浮雕、鏤雕、陰刻綜合技法,刀法更纖巧細膩,古樸典雅。

鑑別木筆筒除要懂材質外,還應注意雕工刀法、工藝水平、年代早晚和時代背景。目前古玩市場上普通的木筆筒成交價在1000元以內,而清代早期的黃花梨和紫檀筆筒則非常罕見,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元一件也不足為奇。在2011年北京瀚海秋拍中,一隻清代沉香木高浮雕山水人物筆筒成交價為161萬元。2012年北京嘉德春拍上,明代周翥金龍海獸紫檀筆筒以5520萬元的高價一舉刷新了木質筆筒的成交價排行榜。

什麼樣的筆筒有收藏價值與如何辨別真偽?

象牙筆筒

象牙、玉質筆筒:可借鑑竹木雕鑑定方法

以深雕、鏤空和陰刻技法琢制山水人物等紋樣,人物與景色相配,紋飾精緻,層次豐富,佈局繁密,立體感強。目前市場較為少見,其價值也很高。玉質筆筒多見於清代,其中白玉筆筒價值最高。

鑑定方法與鑑定玉器、牙雕的方法相似,也可借鑑竹木雕的鑑定方法,按時代風格、表面包漿、雕工技藝依次鑑定。2007年,在佳士得秋季拍賣會上,清幹隆白玉鶴鹿同春筆筒以5408.75萬港元成交,創下了玉質筆筒和白玉雕刻的世界紀錄,其珍貴程度可想而知。

筆筒的收藏最好能按不同材質而有所區別,如竹木筆筒當以清代為重點,傳世品較多,可供選擇的餘地較大,而且選擇筆筒的時候,要首選名家的作品。如清代的吳之璠、周芷巖、顧珏等著名的竹刻家,他們的作品精美絕倫。瓷質筆筒當以清代早中期為重點,特別要注意的是清末及民國時曾燒造過許多仿康熙、雍正、幹隆時的青花、五彩、粉彩器物,需要收藏者分外留心。

您品閱本文之後,如果您喜歡我們的文章,也可以分享到朋友圈,這是對我們創作最大的支持!學習更多收藏知識請關注:“談藝品” 每天有更多新資訊!本文出自孔老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