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是如何對待殷商遺民的?

魚梁爭度


其實周朝滅亡商朝一共分了兩步,首先是武王伐紂,之後是周公東征。每一次征伐之後對待商朝殘餘勢力的方法都是一樣,那就是恩威並施。

現代人想象中的摘星樓,儼然是紂王暴政的“紀念碑”。

先說第一次,由於商紂王的殘暴統治,商朝內部早已經人心渙散,以至於“八百諸侯”的聯軍打到朝歌時商朝的社會氣氛已經到了:

“諮女殷商,如蜩如螗,如沸如羹,小大近喪”(《詩經•蕩》)。

就是說從貴族到平民,全都像夏天蟬一樣嘰嘰喳喳地抗議,像是煮開的水一樣沸騰,都對紂王絕望了。所以後來牧野之戰,商紂王兵敗如山,而朝歌一直是“大都無城”,城市防禦全部靠周邊的貴族守護,但這些貴族早已恨透了紂王,根本無心為他而戰。所以當週武王率領諸侯來到朝歌郊外,見到的是“商庶百姓,鹹俟於郊”(《逸周書·克殷》)的場面。商朝貴族和百姓們在郊外靜靜地守候,見證著歷史。對於這些在暴政之下忍辱偷生多年的人,周人是同情的,並且一直在盡力安撫。

漢石雕畫 周公輔成王

不久,武王崩,成王年少,叔父周公攝政。原先商紂王的餘孽在紂王之子武庚帶領下聯合對周公不滿的管叔、蔡叔聯盟反撲。但是天已棄商不到三年這些反亂就都被周公平定。據《逸周書·作雒》說周公東征一共平定了十七個反亂諸侯。而《孟子》則說周公從中原向東直到大海,一共膺懲了五十個諸侯。到底有多少個,總之,商紂王的支持者們一敗塗地。 勝利的代價十分高昂,即使周人也是損失慘重。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政治家(沒有之一)周公深知戰爭時要勇敢的和對手決一死戰;戰後則必須要救助所有的倖存者。

所以,在滅亡商朝之後,周人把商朝的土地分封給周人諸侯,而原先的商人諸侯分別去擔任周人諸侯的封臣,比如《左傳·定公四年》就記載魯國獲得了“殷民六族”:條氏、徐氏、蕭氏、索氏、長勺氏、尾勺氏,這六個原商朝諸侯,原先的內部組織結構並沒有被拆散,也就是說之前的君臣關係仍然沒變,只不過原來是殷帝的諸侯,現在是諸侯的封臣,級別是下降了,但原有社會地位和生活方式沒有變化。

康侯簋,銘文記載了一位商朝的貴族如何擔任周人諸侯的司徒。

而漢朝人劉向所撰《說苑·貴法》中記載:

“武王克殷,召太公而問曰:‘將奈其士眾何?’太公對曰:‘臣聞愛其人者,兼愛屋上之烏;憎其人者,惡其餘胥。鹹劉厥敵,使靡有餘,何如?’”

這種除惡務盡的態度正是對周人膺懲紂王同黨時的態度。而之後又記載了周公對於殷商遺民的寬容。:

“太公出,邵公入,王曰:“為之奈何?”邵公對曰:“有罪者殺之,無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邵公出,周公入,王曰:“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無變舊新,惟仁是親.貴族有過,在紂一人.”王曰:“善.””


陳大舍


姜子牙助周武王滅商後,周武王向姜子牙詢問對這些殷商的遺民該如何處置呢?姜子的回答可以說是讓人毀三觀,他是這樣說的:‘愛其人者,兼愛其屋上之烏;憎其人者,惡其餘胥。”這句話什麼意思,簡單就四個字:斬草除根。沒錯,姜子牙認為,殷商王朝是我們的死敵,那如今殷商政權雖然被推翻了,但是誰又知道剩下這些殷商遺民裡面有沒有反對我們的人,那為了穩固政權,最好的辦法就是將他們統統殺掉,以絕後患。

說到這裡,可能有些親會覺得不這太像姜子牙說的話吧,像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這句話給人感覺姜子牙是那種特別超脫的人,怎麼會出這樣的昏庸殘忍的主意呢?而且看《封神榜》、《封神演義》等影視劇,裡面的姜子牙是那種能力特別強,但卻特別平易近人的人。

但事實上,我認為姜子牙之所以勸周武王把殷商遺民殺盡,其實是與他的性格特點是十分相吻合的。因為他本就是一個斤斤計較睚眥必報的人。

為什麼這樣講,看他怎麼對自己老婆馬氏就知道了。

我們知道姜子牙是70多歲才開始走上人生開掛之路,早年他一直沒能施展自己的才華,整天是在江邊釣釣魚什麼的。其實按一個平常人來說,姜子牙前半生,不,應該是差不多整整四分之三人生都是一事無成。對於這樣的人,相信很多人都很難接受,那姜子牙的老婆馬氏同樣也是無法接受像這樣天天說自己將來會有大作為,然後啥活都不做,就連釣魚都只能釣那最蠢的魚的老公。所以馬氏決定離開姜子牙。

可誰曾想,在六十古來稀的社會,姜子牙竟在70多歲完成了人生的逆襲。所以馬氏心想,這死鬼說的話原來是真的。所以她又跑回來找姜子牙。當然這馬氏這行為雖然可以理解但也是不妥的,姜子牙當然是拒絕了她。拒絕本沒錯,可偏偏姜子牙一個舉動說明他的小心眼。他將水潑在地上說,如果馬氏能把這水收回,他就同意與馬氏復婚。結果馬氏在地上收了一灘的泥,最後還被姜子牙嘲笑,覆水難收想要復婚那是痴心妄想。

所以說姜子牙他雖然是一個全能型高人,但他骨子裡也是一個十分小心眼,利益至上的人,那所以他建議將殷商遺民全部殺光一點也不讓人意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