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玄斋传奇故事之罗克驭

释玄斋传奇---创始人罗克驭

释玄斋传奇故事之罗克驭

罗克驭,字昱元,赣州人。生于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丙辰太岁,葬于屏峰村溪底坂坐乾兼亥。兄弟五人,排行第五,年方十六便师从随杨救贫宗师三十六世嫡孙杨善,潜习易经,精研风水。是年,赴江西鹰潭天师府,从法修道,入法术之列座。

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入闽,创释玄斋,是为始祖也。而后,不怠于身,修行于世,再赴古田临水宫,复研闾山道法。毕生从乎:儒、道、释(佛)三教之修与行。应乎:算命、风水、起名、择日、占卜、祈福转运诸事为用。遵乎:以德至上、以术为本、以道济世、以易结缘。惠泽于民,德被众生。男女善信,甚赞于口。

释玄斋传奇故事之罗克驭

两番推算解皇危,御封宗师名满天

话说罗克驭自从拜杨筠松第三十六代嫡孙杨善大师为师之后,日夜修行易经术数。未及两年就已经颇有造诣,就连杨善大师也对其天赋赞叹不已,每次出门更是必定带上罗克驭。

后来杨善大师身体抱恙,一般的业务都是由罗克驭代为前往。刚开始还有缘主担心这个年轻人可能因为经验不足而出岔子,但最后通过实践证明,没有一个不感到满意的。很快,罗克驭的名声就传遍了十里八乡。期间罗克驭又上龙虎山天师府系统修行了正一派道家法术,入法术之列座。

乾隆四十五年,突然心血来潮,罗克驭掐指推算天下大事。是时春节刚过,罗克驭就已经推算出乾隆皇帝将会第五次南下江南,而这当中将会有教会组织密谋刺杀。于是将自己推算的结果修书一封送往忘年好友福州知府之处希望能够提前警示。因为这件事情关乎甚大,福州知府刚收到信的时候并不敢直接上报。直到半个月之后传来消息——乾隆皇帝在正月十五真的南下江南了。

在得知消息之后,福州知府这才对罗克驭的推算心服口服,赶紧将推算内容上报给朝廷。在收到这份消息之时,正好距离密谋刺杀的日子还剩一天。官府按照推算结果的指引果然把隐患一一拔除。出于乾隆皇帝出巡并不想节外生枝,所以这一次的事件并没有多少人知道。不过乾隆皇帝的伴驾、时任内阁学士的纪晓岚知晓了整件事情的始末。

纪晓岚是一等一的大才子,对于易经术数也是颇有研究。他深深地明白要做到如此精确地推算需要多么深厚的易学功底。于是对于年轻的罗克驭起了浓厚的兴趣。此后两人多次书信往来。同年,为了增强易学水平和应福州知府之邀,罗克驭入闽。

在这期间,罗克驭勤修不缀,再赴宁德临水宫研习闾山道法。为了实现自己易道济世的理想,罗克驭一边游历一边运用自身所学帮助各地百姓。以至于到了今天,八闽各地厉害流传着他的传说。后来行至宁德寿宁县屏峰村,观此地龙虎环抱、山清水秀,是一块难得的宝地。于是隐居下来。

乾隆四十九年,极静思动的乾隆皇帝开始了他此生当中最后一次南下江南。得到消息的纪晓岚赶紧邀请罗克驭进行推算。待推算出结果之后,纪晓岚把它告知给了随行的侍卫官。可是谁知道这个侍卫官从来就不相信易经术数,再加上纪晓岚这次并没有随皇帝出巡。所以就疏于防范。等到推算结果中第一道危险过来之时,侍卫官才明白了事情的危机程度。虽然皇帝有惊无险,但是也损失了好几位精英护卫。经历过后侍卫官也不敢怠慢,急忙一五一十地像乾隆皇帝禀报此中经过。

而后发生的事情居然和推算当中并无任何分别。过后乾隆皇帝也大感意外。于是下旨传罗克驭进宫面圣。罗克驭在乾隆皇帝面前不卑不亢,详细叙述了自己的易学思想。而后大受乾隆皇帝赞赏,以至于下旨御封罗克驭为“易学宗师”,御赐斋号“释玄斋”。

自此,罗克驭名满天下。任谁都知道这位年轻的易学宗师前途无量。但是事情的发展总是出乎人的预料,一双黑暗的大手渐渐向罗克驭逼近。

宗师风骨不受屈,归隐济世通四海

乾隆皇帝一生当中的文治武功,可以说相当成功。为此他还特地为自己取了个“十全老人”的称号。但是乾隆一朝却有一个永远无法抹去的污点,那就是和珅。没错,就是这个从古至今最大的贪官。在嘉庆皇帝抄家时,发现和珅总共贪污的家产达到了八至十一亿两白银之多,各种奇珍异宝更是数不胜数。这相当于是清朝十五年国家收入的总和。由于和珅长期身居要职,掌握着大小官员的升迁去留,所以在私下里官员们都称他为“二皇帝”。

越是荣华富贵的人,越害怕失去一切。和珅也不例外,身居高位的他害怕自己某一天就失去了一切。于是和珅在贪污受贿的同时,也在网罗天下的奇人异士。只希望能够让自己的荣华富贵一直流传下去。在罗克驭第一次推算乾隆皇帝南下江南的时候,随行的和珅就已经注意到了。等到第二次的时候,和珅彻底认识到罗克驭这个易学宗师的真正实力。

和珅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和珅一直没有为他的父亲选择一块合适的墓地。罗克驭的横空出世让和珅起了安葬亡父的念头。其实就是想利用父亲的坟墓风水来庇佑自己的荣华富贵。

罗克驭精研儒释道三教文化,身上忠君爱国的思想尤其突出。想用金钱诱惑他是没用的。他既是乾隆皇帝御封的易学宗师,且和纪晓岚、刘墉等名臣又有深厚的交情。和珅想要用官威逼迫罗克驭也不现实。和珅思前想后终于想到一条毒计。

众所周知,对于清朝统治者来说,反清复明一直是他们的一块心病。为此还造就了无数的文字狱冤案。和珅正是利用这一点来逼迫罗克驭就范。在和珅的查找之下,罗克驭幼时写过的一句诗“芳菲何处寻,只有近江南”被搜索出来。和珅让手下把这句诗作为证据,诬告罗克驭和天地会首脑陈近南有所联系。

乾隆皇帝收到和珅手的诬告之后,虽然大发雷霆,但还是将信将疑,下旨要追查此事。还好纪晓岚、刘墉等大臣联名上书力保罗克驭。他这才免去了牢狱之灾。这时和珅找到罗克驭,明确提出只要罗克驭帮自己父亲寻得一块好墓地。他不仅能保证罗克驭恢复之前的荣光,还能加官进爵。神机妙算的罗克驭哪里不明白这一切的背后就是和珅所主使的,当下就拒绝了他。

和珅能长期得到乾隆皇帝的宠信,也不是一般人。见到罗克驭如此情况之下还能守正自己不向强权低头,便知道再怎么强逼也没用,最后只能无奈作罢。经此一役,罗克驭也彻底看清了清朝官场的黑暗。于是谢绝了几位好友的再三挽留,离开京城回到自己当初看中的屏峰村隐居。运用易经术数,造福于四方百姓。

释玄斋传奇故事之罗克驭

得众赞誉,赋诗一首

后来一位受其恩泽的读书人为他作诗一首,流传至今。诗曰:

天师引道释玄斋,临水闾山并列排。

三教齐修融一体,五行生克论和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