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纪事——淀边小村

点右上角关注头条号“新区白洋淀”带你走进最真实的雄安新区,最真实的白洋淀!第一时间了解雄安新区大事小情!

白洋淀纪事——淀边小村

背靠县城面临白洋淀边的小村子,村里二十几户人家,大都是些五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年轻人都在县城买了楼房或在外工作,只有在节假日,小村才会显得热闹。古朴的小村静默在绿树丛中,村外就是被壕沟分割成的大大小小的园子,再远些就是茂密的苇田了。

这些大大小小的园子,没有因为年轻劳动力的缺乏而荒芜,肥沃的土地在老农的手中被侍弄得如同花园,应时的蔬菜,各色杂粮丰富了大家的餐桌。

元宵节刚过,村子里的几个大爷开始商量整地,准备种大蒜,种土豆了。他们是最关心节令和天气的人。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最近几天的及时雨,正好播种,你种几分的菜豆,我种半亩的西葫芦,三分的早玉米,是为儿孙们准备的,专吃嫩玉米。再往后的玉米、黄豆、红豆、绿豆、高粱······各色杂粮,留够自家吃的,送给亲朋的,就会拿到晚市上去换些钱。

白洋淀纪事——淀边小村

经冬的菠菜、小葱、香菜、油菜正好上市,于是每天下午县城小南街就会多几个推着三轮车卖菜的老人,他们卖菜时不讲还价,不用称,提前就捆好的。遇到熟人当然免费送,谁也不会谦让,因为他们会告送你是自家种的,不值钱。如果你收下再夸两句,那对他们来说就是最大的奖励,比给他们更大的价钱还要高兴。他们就是要体现自身价值。

三月,田间地头的果树开花了,该播种的蔬菜也差不多了,天气越来越温暖,老人们即使没有农事,也会在地理或坐在树下抽着烟,或在畦垅上溜达,满眼的希望。他们有一搭无一搭的说着,有时谁也不开口就那样呆着,那是他们之间的一种默契。到饭点了,无论谁家的小孙子或小孙女来喊一声,大家才慢慢的散去。

白洋淀纪事——淀边小村

盛夏,如果你摇着小木船,走进这大小的河道沟汊,空气中弥漫着植物的芬芳,看园子里一畦畦水灵灵的蔬菜,若人喜爱:紫袍的茄子、顶花的黄瓜,长长的菜豆,肥硕的南瓜······

谁家做饭了缺根葱呀,或是拌个黄瓜呀,吃个冷面啥的,你就直接到地里,一声大爷,他们就知道你是需要什么菜了,无论谁在地里都行,他准会笑着告诉你,想吃啥自己选。但是要菜的人也会尽量选那些个小皮糟的,因为大家知道,成色好的能卖个好价钱。整个小村如同一家。一个婶子刚摘了一把菜豆回家,没一会儿又来到地里,为黄瓜打尖的王大爷笑着问:“咋了,还缺啥?”婶子笑着说:“刚摘豆角时,口袋里的五块钱掉地上了,我来找。”大爷笑着说:“去找吧。”婶子来到豆角地里很快找到了钱。她扬着手冲大爷笑笑“在这呢。”然后回家了

夕阳染红天边,小村渐渐升起炊烟,卖菜的也老人回家了。谁家的电视声音那么大,梆子腔在小村庄上萦绕,新月刚上树梢,小村便在安谧中进入梦乡。

点右上角关注头条号“新区白洋淀”带你走进最真实的雄安新区,最真实的白洋淀!第一时间了解雄安新区大事小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