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40年|「浦東先生」趙啓正①:小平「南方談話」激勵我們,浦東開發要快點

【人物簡介】

趙啟正:

1963年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核物理專業,後從事科研、設計工作20年。1982年以來歷任上海航天局上海廣播器材廠副廠長,中共上海市委工業黨委副書記,中共上海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上海市副市長等職務。1993年開始兼任浦東新區工作委員會黨委書記、管理委員會主任,是浦東開發開放的領導者與親歷者之一,被稱為“浦東趙”。

1998年至2013年先後任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全國政協常委和外事委員會主任。中共十六屆中央委員。

致敬40年|“浦东先生”赵启正①:小平“南方谈话”激励我们,浦东开发要快点

封面新聞記者 王國平 攝影 忻曉松

黃浦江蜿蜒東流,穿過上海,江的兩岸形成了浦西和浦東。

一條黃浦江,見證了上海兩個時代的輝煌。

西岸外灘,是100多年前留下的西式建築,被喻為萬國建築博覽會的樓群,見證過舊上海的風情。

東岸浦東,25年前,趙啟正帶領“浦東八百壯士”,在一片農田上種下了中國經濟最具活力的種子。不斷刷新天際線的高樓,代表著這個時代和未來。在浦東陸家嘴,這裡的每一幢摩天大樓,都是一條“站著”的金融街。

1990年4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宣佈開發開放浦發;1993年,浦東新區正式設立。趙啟正與浦東一起,開啟深化改革開放的試驗,許多國際友人曾親切地稱他為“浦東先生”,而港澳臺同胞及海外華人則用“浦東趙”來形容他對浦東開發的執著與投入。

如今的上海外灘,人頭攢動,每天50萬人次站在這裡憑欄眺望浦東。夜晚降臨,東方明珠一線成為遊客“打卡”留念的背景,這裡有著中國最美的夜景。

1996年,趙啟正曾寫過一首詩,稱浦東是“一箇中國的美少年”。

20多年後,浦東歷盡千帆,歸來仍是少年。

致敬40年|“浦东先生”赵启正①:小平“南方谈话”激励我们,浦东开发要快点

20世紀初,有著統一編號的擺渡小船,在黃浦江兩岸往返。資料圖片

浦東先生

1984年,在中國改革開放史上,是一個重要年份,對於趙啟正來說,也是。

這年初,鄧小平南下視察深圳和珠海等經濟特區,留下一句時代之音:“我們建立經濟特區的政策是正確的”。

就在這一年,趙啟正由一名工程師成為上海市委組織部“新來的年輕人”。

這個轉變,顯然超出了趙啟正原有的人生規劃。

“與時代同行”

致敬40年|“浦东先生”赵启正①:小平“南方谈话”激励我们,浦东开发要快点

1990年5月,從浦西看浦東陸家嘴。 新華社圖

1958年,18歲的趙啟正成為中國科技大學首屆新生。因為父母都是南開大學的物理學教授,從小耳濡目染,趙啟正報讀了核物理專業。

1963年,大學畢業時,正值中蘇關係破裂,中國要自力更生。趙啟正響應號召,來到核工業部第二研究設計院做反應堆的物理研究和實驗工作。

1974年,趙啟正調到航天部上海廣播器材廠工作。當時,中國彩色廣播設備的研製剛起步。趙啟正承擔了彩色電視攝像機的關鍵器件——攝像管偏轉聚焦線圈的設計開發,工作也由核物理轉到電子光學。

期間,趙啟正填補當時國內諸多技術空白,也贏得了許多榮譽。

1978年,38歲的趙啟正獲得上海市和航天部“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稱號。

這一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趙啟正很興奮,想著“知識分子的地位提高了,也可以和國外同行交流了”。

1980年,中央提出幹部隊伍要“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在這一背景下,1984年5月,已是改革開放後上海市和航天部最年輕高級工程師之一的趙啟正,調任上海市工業工作委員會黨委副書記。同年底調任中共上海市委組織部副部長、代部長。

從一名科技工作者到黨政領導幹部,44歲的趙啟正正是時代要求的“四化”幹部。

趙啟正說,人生經歷的不斷轉變是“與時代同行,我們的命運是跟中國的命運完全是在一起的”。

“首席代言人”

致敬40年|“浦东先生”赵启正①:小平“南方谈话”激励我们,浦东开发要快点

1990年浦東開發後,大橋、地鐵、隧道迅速建成,過江不再難了。鈕一新 攝影

1992年,又是一個春天。

鄧小平南下視察深圳、珠海等地,沿路發表了一系列有關改革開放的重要講話。當年1月31日,鄧小平的乘專列抵達上海。

1992年2月17日下午,上海西郊賓館,鄧小平聽取了上海市領導關於浦東開發和發展規劃的彙報,並審看浦東新區規劃圖後,惋惜但仍鼓勵道:浦東開發是晚了,但可以借鑑廣東的經驗,可以搞得好一點,搞得現代化一點,起點可以高一點。起點高,關鍵是思想起點高。後來居上,我相信這一點。

這一年下半年,趙啟正以上海市副市長的身份跨過黃浦江,來到浦東。浦東的開發開放,正式進入大規模推進基礎設施建設階段。

1993年1月1日,浦東新區管委會正式掛牌成立。

“為什麼是1993年1月1日,這完全是小平同志的‘南方談話’激勵了我們,我們要快一點。”趙啟正說。

在小平同志的囑託中,兼任浦東新區工作委員會黨委書記、管理委員會主任的趙啟正,帶領開拓者們進入了浦東。日後,這些人被稱為“浦東開發八百壯士”。

趙啟正很喜歡這個稱呼,在這個稱呼的背後隱含著開拓者們最初的歷史。

1992年10月,開始籌備新區管委會之時,浦東所在的川沙縣有1300多名公務員,而浦東只擬成立十個局和辦公室,黨政幹部共計800個編制,這在當時是領先於上海各區黨委和政府的,“八百壯士”的名字由此而來。

在開發開放創業之初,浦東就堅持“小政府、大社會”,“精兵減政”這一理念。

這一稱呼還是一種決心的表達,意味著浦東只能成功不能失敗。

趙啟正說,肩負開發浦東的責任,是使命也是承擔。在建設浦東之前,他們去考察了深圳,感動於特區的開拓者們殺出血路的精神。

趙啟正說:“在5個特區之後,1990年才宣佈開發浦東,這是中央的慎重穩妥而又高瞻遠矚的決策。這樣,上海取得了一個新區的稱呼,這是全國第一個新區。”

這一稱呼還有另外一層含義,隱喻浦東環境的艱苦。上海人中曾流傳一句順口溜:寧住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間房。

致敬40年|“浦东先生”赵启正①:小平“南方谈话”激励我们,浦东开发要快点

1990年浦東開發後,上海開始整體轉型,東西兩岸共同繁榮。鈕一新 攝影

趙啟正仍然記得當時浦東的樣子。

“最高的建築,是一個8層約25米高的消防瞭望塔。有一些居民住宅,很破舊,都是棚戶區,只有一條過江隧道,交通也困難。”

“爛泥渡路”、“東垃圾塘路”,從這些歷史的名字中依然可以感受到當時浦東的景象。

浦東當時有一家農民自己出資建造的飯店,開發浦東的辦公室就設在這裡。

如今趙啟正仍然記得那家飯館的名字叫‘由由’,意思是‘種田人出頭’,似乎預示著浦東的美好將來。

致敬40年|“浦东先生”赵启正①:小平“南方谈话”激励我们,浦东开发要快点

“1994年1月,老布什訪問上海,我拿著激光筆在沙盤邊為他介紹浦東的規劃。那時激光筆還是個大塊頭,老布什指著它對我說,這個高科技的東西他見過,鮑威爾將軍在1991年海灣戰爭時也是拿著激光筆給他講戰爭局勢。我說,鮑威爾的激光筆點到哪裡,哪裡就被炸平了,而我的筆點到哪裡,哪裡的高樓就建起來。老布什點頭稱是,還說,‘如果我再年輕幾歲,我也要來浦東投資。’”黎自立攝

此時的趙啟正,還同時分管上海的外事工作。從進入浦東起,他開始向大量的國內外媒體和國際人士介紹浦東,成為浦東的“首席代言人”。以至於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稱為趙啟正為“MR.Pudong”,浦東先生這一稱呼,從此在國際上流傳開來。而港澳臺同胞及海外華人則親切地稱呼他為“浦東趙”。

浦東與趙啟正已經融於一體。

致敬40年|“浦東先生”趙啟正②:給老布什介紹浦東 激光筆點哪裡高樓就建起來

致敬40年|“浦東先生”趙啟正③:浦東開發是首交響樂,作為演奏員三生有幸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