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蕴藻浜

在蕴藻浜有一支部队装束与其他兄弟部队不同,他们头戴钢盔,穿黄色军装。这就是来自广西,以善战闻名全国的第二十一 集团军。他们作战英勇,其战斗力丝毫不逊于任何一支中央嫡系 部队。

日本派遣军在上海遭遇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在罗店西南陷入胶着的状 态,为尽快摆脱这一状况,日军第三次派遣部队增援上海。9 月下旬至 10 月 初,日军第三拨增援部队陆续抵达上海。从 9 月 18 日至 22 日短短 4 天,第

9、第 13、第 101 三个师团陆续登陆。9 月 30 日晨,日军开始向中国军队发 起猛攻。根据战场形势,上海派遣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决定改变从侧翼突进包 围中国军队的战术,以 3 个师团的兵力集中攻击大场镇地区,实施中央突破。

由此,战役的重心转移到蕴藻浜一线。

血战蕴藻浜

蕴藻浜现位于上海宝山区,作为上海最大的内河港区,其航道横跨宝山、嘉定两区,下游与黄浦江交汇。1937 年 10 月 1 日,日军的增援部队就在这 里登陆,打响了蕴藻浜战斗第一枪。

10 月 5 日,日军第 9、第 13 师团等 5 个在空军大力支援下,配合坦克向 蕴藻浜地区发起猛烈攻击,企图越过蕴藻浜由大场镇西南方向侵入,切断京 沪铁路,孤立大场镇至江湾一线的中国守军。双方展开激烈的交战,伤亡惨 重。尤其是中国守军方面,经过连续 4 个昼夜的作战,伤亡极重,无力再战, 不得不撤退到嘉定地区暂作休整。

10 月 9 日,日军再度集中海军和空军的优势火力,协同地面部队,向蕴 藻浜南岸发动猛烈攻击。激战至 14 日晚,负责防御的税警总团、第 61 师伤 亡惨重,第 8 师更是仅存数百名官兵,随后这几支部队分别调往北新泾镇和 江桥镇整补,所留防地当即由第 19 师、第 1 师及四川调来的第 20 军 133 师、134 师接守。

税警总团撤退后,接防的第 19 师奉命到于真、太公路的钱宅至郭家牌楼 一线占领阵地,构筑工事。众所周知,上海地区海拔低,地下水位高,工事 掘进不到 1 米,就会涌出水来。官兵日日夜夜泡在泥水中,苦不堪言。战斗 中,有些士兵不愿卧在泥水里,而爬上壕口射击,以致暴露在敌军的射程之 内,伤亡人数大大增加。另一个极为不利的情况是,阵地上没有可供修筑工 事用的木材,掩体没有坚固的东西做支撑,如果被敌人炮弹击中,官兵被坍 塌的掩体所压,即使不死也会重伤。就是在这种极其困苦的环境下,官兵们 毫无怨言,多次打退敌人,坚守住了阵地。

部队缺乏钢盔和雨衣,下雨时,士兵们只好戴着斗笠作战。在武器方面, 国军以连为单位,每连仅配 6 挺轻机枪以及三十节式老“汉阳造” 重机枪。 士兵们持有的步枪更是五花八门。由于武器质量差的缘故,士兵们无法利用

既设阵地的战术优势,发挥有效火力于中距离之外杀伤敌人,因此伤亡极大。

10 月中旬,坚守郭家牌楼的第 57 旅 113 团工事被敌人的炮火摧毁,阵 地失陷。团长秦庆武带领全团官兵咬破手指滴血盟誓请求参加淞沪会战的场 景历历在目,此时他当然不会放弃战斗。秦庆武是湖南浏阳人,1919 年参加 湘军。1926 年加入国民革命军第 35 军 2 师,参加北伐,屡立战功。1937 年

9 月 23 日,他奉命率第 113 团开赴淞沪战场。他组织那些被打散的士兵,趁 黑夜强攻日军,数次从敌军手中夺回阵地。战斗进行到 17 日清晨,第 113 团 第三次夺回郭家牌楼阵地时,全团 1 400 余名官兵只剩 50 余人。秦庆武身上 多处负伤,流血不止,仍坚持指挥官兵死守阵地。当全团仅剩下 11 名官兵 时,因阵地被毁,秦庆武命令大家利用弹坑固守待援。而他们不知道的是, 此时师预备队已用尽,无力再进行增援。见日军一步步进逼上来,秦庆武大 吼一声,手握马刀冲出掩体,奋勇砍死 4 个日寇。拼杀中,秦庆武再次负伤 倒地,又被一名日军刺中要害,英勇捐躯。此役,第 113 团全体官兵全部壮 烈牺牲。

第 133、134 师作为后援部队赶到战场,看到阵地上尸积如山,来不及掩 埋,只能将其堆在前面当人墙,作为托枪射击的工事。晚上,第 134 师 804 团在团长向文彬的率领下,向日军发起反攻。反复冲杀到深夜,终将日军击 退,成功收复了桥亭宅、顿悟寺等重要阵地。

就在第 134 师 802 团接防蕴藻浜阵地的第二天,日军在飞机大炮掩护下, 集中兵力开始猛攻。第 802 团的阵地在一片开阔的棉花地中,无险可守,很 多士兵只好挖个掩体泡在水里,躲避四处横飞的弹片。日机见国军毫无还手 之力,更加肆虐地投弹和扫射,有的战机甚至把战场当成训练场,做出各种 飞行表演时的高难度动作。飞机连番轰炸过后,日军步兵又攻了上来。平原 上毫无隐蔽,短兵相接,炮火也失去作用。在这种情况下,第 802 团始终坚

信“两军相遇勇者胜”,先后打退日军十多次进攻。

双方均伤亡惨重,棉花地里血流成河,尸横遍野。 日军在沉寂一段时间后,突然再次发起冲锋。第 802 团团长林相侯把团

里的文件包交给副团长胡光奎,对他说:“我已经点大蜡烛(意思是已经结 婚)了,你还年轻,还没有(结婚)。我组织敢死团冲锋,但无论如何,阵地 不能丢啊 !”说完,带领敢死队跳出战壕,迎着子弹向日军发起冲锋,不幸中 弹倒地。临终前,林相侯仍艰难地用手往前指,示意官兵们“向前冲”。

林相侯是四川泸州人,1920 年从军入伍,后来进入四川陆军讲武堂学习 军事,毕业后任杨森部警卫大队排长、营长、上校团长等职。他是川军在淞 沪战场上为国捐躯的第一位团长。

血战蕴藻浜

中国将士于激战后进行短暂的休息调整

在日军空袭的威胁下,战场上的中国官兵不能在白天生火做饭,只能趁着夜色烧饭,早晚摸黑只吃两顿。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第 133、134 师坚持战 斗了七昼夜,伤亡数十位团、营长,280 余位连、排长,7 000 多名士兵,他 们凭借这些血肉之躯阻止了日军的进攻。

血战蕴藻浜

在淞沪会战中奋勇杀敌的桂军

10 月 18 日,第三战区司令部下达了实施反击作战的命令,矛头直指蕴藻浜方向的日军主力。 这里特别要提到的是,在蕴藻浜有一支中国部队,他们的装束与战场上

的其他友军不同。友军都戴布帽、着灰色军装;而这支部队戴钢盔,穿黄色 军装。他们作战异常英勇,在战场上显得格外突出。这就是来自广西,以善 战闻名全国的第二十一集团军,其战斗力丝毫不亚于任何一支中央嫡系部队。

19 日,在第二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廖磊的统一指挥下,中国守卫蕴藻浜南 岸的部队发动大规模反击。当日,日军第 9、第 101 师团以及第 3 师团的一 部,也发起步兵、坦克兵、炮兵联合进攻。双方都志在必得,一场大规模激 战就此爆发。

21 日晨,第二十一集团军 48 军军长韦云淞指挥两个师组成攻击部队, 分别进入事先规划的冲击位置,等到夜幕降临后猛烈攻击日军阵地。日军待

攻击部队呐喊冲锋时,发挥火力优势,使用轻重武器狂扫滥轰。冲锋官兵成

排成片倒下,后续部队踏着弟兄的尸体继续前行。部分官兵冲进了日军战壕, 与壕内敌军展开一场恶战。刺刀拼断了用枪托,枪托砸断了用拳头,拳头打 酸了用牙齿。由于日军炮火猛烈,后续部队跟不上来,突入敌阵的官兵在一 场恶斗后全部战死。战斗进行到 25 日,中国军队伤亡惨重,大规模反击失去 了势头,只能再次转入防御,而日军则趁机猛攻。第二十一集团军各部被迫 向顾宅、大场一线转移,随后,第九集团军左翼各师也撤至大场附近。

趁着中国军队转移之机,日军加强攻势,兵锋直指大场,又一场大血战 即将展开。大场位于上海西北,是整个淞沪地区的圆心位置,是从北向南进 入上海市区的公路上的战略要地,也是军用物资的集散地,整个中国军队的 防御是围绕这个圆心展开的。大场一旦失守,南北路的日军就会汇合到一起, 导致中国守军腹背受敌,将会使整个防御体系被破坏。所以,能不能守住这 里,决定着淞沪会战最后的成败。

血战蕴藻浜

日军主力向大场推进

10 月 25 日,日军 3 个主力师团对第二十一集团军阵地发起进攻,并出动 150 架飞机狂轰滥炸。第 18 师、第 26 师、第 67 师、第 68 师等部合力反 击,一度打退了日军的进攻。大场一带化作一片焦土,胡家桥、塔河桥等处 阵地随后失守。大场局势完全改观,对中国军队越来越不利。

在这场惨烈的战斗中,中国将士们虽处于不利境地,但士气旺盛,涌现 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人物和事迹。有的战士为了阻止敌人坦克的进攻,拿着 手榴弹与日军同归于尽;有的战士重伤也不肯离开前线 , 宁愿牺牲在战场上。

第 18 师阵地被日军突破后,大场宣告失守。该师师长朱耀华悲愤交加, 深感愧对国人,举枪自杀。随后被警卫发现,送到后方医院抢救。在医院里, 朱耀华与死神抗争了 40 多天,终于活了过来,但是左臂从此落下残疾。蒋介

石特地派人到医院慰问,还颁发了一笔医药费和慰问金,以示嘉勉。

血战蕴藻浜

朱 耀 华

朱 耀 华, 字 强 生, 湖 南 长 沙 人。 早 年 保 定 军 官 学 校 学 习, 曾 参 加 护 法 战 争、 北 伐 战争。1935 年被升任第 18 师师长,并参加之 后 的 淞 沪 会 战。1937 年 10 月 25 日, 日 军 突 破第 18 师防线,朱耀华愤而自杀。幸好及时 获救,但落下残疾。

1937 年 10 月下旬到 11 月间,武汉的《国民日报》、《中央日报》对这段

历史均有报导。“国史馆”抗日战争史、淞沪抗战史,《宝山县志》、《长沙市 志 · 人物志》和北京军事博物馆都记载了朱耀华的事迹。郭沫若亦曾在报上 撰文称:“中国军人若都像朱耀华一样,中国不会沦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