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潤州漁民江上「炫技」

周迎 仲宜

看!潤州漁民江上“炫技”

文雯 石玉成 攝

“預備,甩”“加把勁啊,看誰速度快啊”。昨天上午,一場由潤州區和平路街道長江村漁民組織的職業“炫技”比賽在長江尹公洲段舉行。隨著一聲聲吆喝,一個個由漁網“變身”的同心圓現身江面,一臺臺柴油機迅速被拆裝,一條條纜繩準確地套在岸邊的杆子上,盡顯漁民的“專業水準”。

上午9點,迎著舒爽的微涼江風,來自潤州區和平路街道長江村的10位漁民,兩人一組,駕船上江。在江面迎風行駛了大約10分鐘後,5條船來到了此次比賽的江面。只見船後的漁民用手划槳控制住船身,而負責“競技”的漁民則站在船頭,將旋網順著繩頭一圈圈盤在左手上,準備好後,在口號的指揮下,一同用右手將旋網的一端迅速向身後拋出,漁網形成一個個圓圈,十分壯觀。

經過多輪次角逐,4號選手徐小虎獲得冠軍,他高興地告訴記者,想學拋撒旋網,至少要兩三個月。“此次比賽用的旋網都是定製的,直徑有六七米,能夠覆蓋20平方米左右的水面。”徐小虎說,要想拋撒得好,必須在離手時抬手,將網拋高,才能打開得更圓。

撒漁網比賽剛剛結束,5條漁船便迅速返航,向停泊地駛去。到達目的地後,第二項和第三項比賽幾乎同時進行。只見漁民們兩兩一組,麻利地把各自漁船上的“動力源”柴油機拆卸下來,進行簡單的保養,並以最快的速度重新組裝。

漁民王東林邊和隊友配合邊說到,這樣的柴油機保養工作只是最簡單的,不少漁民還掌握了簡單的維修技術。“我們要在非捕撈期對柴油機進行保養,這樣才能保證捕撈期高強度作業的穩定。但如果在捕撈期間柴油機出現一些簡單故障,我們也能自己修理,節省時間,也節省了找別人修理的費用,同時還增加作業次數,那就是增加收入了。”

與柴油機拆裝現場濃濃的“競技味道”不同,拋纜繩比賽在笑聲中顯得輕鬆很多。在圍觀漁民的“起鬨”聲中,一位位經驗老到的漁民依次將手中的纜繩拋向岸邊的樁體,穩定的發揮讓人稱道,基本上沒有“落空”的。漁民全正亮說,拋纜繩看起來簡單,但確是救命的技能。“當船隻靠近岸邊時,一旦發動機出現故障,就必須依靠穩定的技術套上纜繩,固定住船隻,不然就會發生危險。老漁民都知道,這個技術很重要,得練紮實。”

經過激烈的比賽,參與的漁民紛紛拿到精美的獎品。長江村相關負責人表示,漁民賽技能不光光是為了豐富漁民生活,傳播漁文化,更重要的是讓漁文化走出漁村,走向更大的舞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