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央嘉措:紅教土地上誕生了黃教活佛,愛情把信徒贈予了釋迦

在倉央嘉措時期,藏傳佛教在不斷的演變過程中,已經形成了寧瑪派(紅教)、薩迦派(花教)、噶舉派(白教)、格魯派(黃教)為主的四大派系。大家因為不同的師承、不同的修持教授、根據對佛家不同經典的理解等各種因素,而形成的不同地域、不同施主的各種佛派,但最終都是大日如來的弟子。

倉央嘉措:紅教土地上誕生了黃教活佛,愛情把信徒贈予了釋迦

三百多年前,有一對藏人(門巴族,1964年確認為獨單一民族)夫婦,男的叫扎西丹增,女的叫次拉旺姆。他們深愛著對方,在一片清淨而安詳的大地上靜靜地勞作,任時光打磨他們矢志不渝的愛情。

他們生活的地方是被稱作“情感之鄉”、“酒歌之鄉”門隅,那是一塊位於喜馬拉雅山脈南麓,生長雲雀與靈芝的土地。這裡風景秀麗,山高谷深,道路險阻,人們稱之為隱藏的樂園。門巴族民風淳樸,民風開化,崇尚自由,尊重愛情。這裡的人們大多信仰寧瑪派(紅教)佛教,扎西丹增家族算得上是紅教世家。紅教的戒律相對寬鬆,僧人們可以娶妻生子。

倉央嘉措:紅教土地上誕生了黃教活佛,愛情把信徒贈予了釋迦

在門巴族的傳說裡,門隅的神山聖湖中住著愛情化身的美少年,還有一位美麗的姑娘。少年與姑娘相愛了,他們以月亮為弓,流星為箭,射出定情的靴帶,孕育了成群的兒女。民歌裡也會唱到:東邊的山再高,也遮不住天上的太陽;父母的權再大,擋不住兒女選伴侶。追逐著,爛漫山花的孩子們長大後,聽懂了情歌裡的大膽直白。吹過山崗的風兒也變得溫柔起來,月兒缺了,月兒圓了,花兒謝了,花兒開了,少男少女的眼神卻不再懵懂了。黏在某個人身上的目光軟了,像蘸了蜜糖、長了鉤子,再也收不回去了。父母們並不會擔憂什麼,那是他們經歷過的歲月,一切都會變的很美好。門巴人的愛情是那樣質樸與開明,帶有甜甜的信仰。

倉央嘉措:紅教土地上誕生了黃教活佛,愛情把信徒贈予了釋迦

扎西丹增是個堅強的漢子,善良、淳樸、樂觀。他的父母從他小的時候就病倒了,堅強的少年便挑起了家的重擔,終日辛勞、養家治病,成為他所有的生活。就這樣住在破屋、守著父母,扎西丹增從少年到青年,再到壯年。在他的淚水中,父母還是離他而去了,永遠的與他告別了。現在的世界,他只有自己,還有那個孤獨的影子。

次拉旺姆賢淑溫良的女子,同樣生活在門隅安詳的天空下。她靜靜的等待,視乎就是為了能夠與扎西丹增牽手一生。在她的身邊,她早就聽說過一個心地善良、堅強篤厚的漢子。她傾心於他純淨的靈性。他們是純潔的山茶花和清透的露珠,在彼此的路上走向最終的交叉點,期待著露珠滾落到花朵上那一瞬間的美好。

倉央嘉措:紅教土地上誕生了黃教活佛,愛情把信徒贈予了釋迦

兩個清澈的生命,兩個純然的性靈,在門隅的安詳裡,終於相遇了。他們,扎西丹增和次拉旺姆,很幸福。他們的屋舍,屋舍前的月亮、不遠處的小河,以及那些高俊的山,清澈的浮雲,都在沐浴著他們的幸福。

有一天,天生異象。有許多穿戴華麗寶石的神男神女展現在天幕之上,並顯現出身著披風和頭戴通人冠的眾多喇嘛。孩童剛出生落地,大地便震撼三次,一時間雷聲隆隆,風散花雨,枝綻花蕾,樹葉生芽,七輪朝日同時升起,彩虹罩屋。扎西丹增與次拉旺姆愛情的結晶誕生了,是一個男孩。這個男孩一生短暫,卻成為傳奇,這裡便是他傳奇開始的地方。

我們相信,他是追隨者愛情而來,是乘著蓮花而來。來到愛情自由的天地,註定給釋迦帶來不一樣的傳奇。他們的孩子有個好聽的名字,叫做阿旺諾布。阿旺是“語自在”的意思,就是不遮不掩不藏不掖自然發露出來。而諾布,是寶貝的意思。後來,一位喇嘛建議,小阿旺諾布的名字改成了阿旺嘉措。“嘉措”是經常見到的來自西藏人的名字後綴,意為大海。後來這個孩子住進了布達拉宮,叫做倉央嘉措。

倉央嘉措:紅教土地上誕生了黃教活佛,愛情把信徒贈予了釋迦

倉央嘉措的到來,如同千萬個家庭一樣,為這個溫暖的家庭增添了許多幸福。這個孩子餘生俱來好像就與眾不同,他喜歡詩歌,經常高聲或低吟那些流傳久遠的藏族民歌。詩,多麼神奇的東西,一捻到手指,心就會顫動,靈就會飄飛。

倉央嘉措:紅教土地上誕生了黃教活佛,愛情把信徒贈予了釋迦

這個孩子的生活都是詩,靈透、清新、燦然;還有未來等著他的,纏綿的愛,以及,無邊的佛。

扎西丹增與次仁旺姆就幸福的看著,在清風裡,在斜陽下,在細雨中,在月光下,慢慢長大的兒子。

倉央嘉措:紅教土地上誕生了黃教活佛,愛情把信徒贈予了釋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