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將張覺投降,宋徽宗連出昏招,間接導致北宋滅亡

宋朝聯金滅了遼國之後,雙方的矛盾也在不斷的加劇,逐漸發展到了反目的邊緣,一個重要的事件成了導火索,金朝決定大舉進攻宋朝。這就是張覺事件。

遼將張覺投降,宋徽宗連出昏招,間接導致北宋滅亡

張覺是遼國的一員大將,鎮守戰略要地平州,遼被滅亡後,他當時既想降宋,又想降金,既然是金人先拿下來的燕京地區,他就先投降了金朝。可是金人看出他有些三心二意,就想收拾他,結果被張覺給察覺了,於是斬了親金的官員,帶領自己的部屬,以平州的版圖為見面禮,意圖投降大宋。

遼將張覺投降,宋徽宗連出昏招,間接導致北宋滅亡

宋朝接不接受張覺的投降,這個事情很重要,當時金宋之間有盟約,金宋雙方相互之間不得納叛。也就是說,金朝的人不許接納宋朝的人投降,同理,宋朝的人也不能接納金朝的人投降,雙方是有約在先的。違背這個誓約後果會很嚴重的。

當時很多大臣都勸宋徽宗不要接受張覺的投降,可徽宗當時腦袋犯迷糊,覺得張覺主動來投降,我如果不接納,那別人還會再來投降了嗎?不能讓想歸順大宋的人寒心,再加上張覺是帶著平州來投降的,送上門來的土地我們難道還不要麼?於是他就接納了張覺投降。

可是金人不願意了,這不是違背盟約嗎,非常惱火,就派人去攻打平州,張覺頂不住了,就帶著兒子逃到了燕山府,請求庇護。燕山府的知府當時是王安中,王安中就把張覺給藏了起來,金兵管他要人,王安中就請示宋徽宗,到底這個人是交還是不交。

遼將張覺投降,宋徽宗連出昏招,間接導致北宋滅亡

宋徽宗這時又繼續辦了一件蠢事,他讓王安中找個人冒名頂替一下,糊弄過去就可以了,王安中就找了一個像張覺的人,殺了以後,把頭送給金人了。結果沒糊弄過去,金人立馬就認出這是個人頭是假的。更是惱火,說宋朝人一再違約不說,我們打上門來,還弄個假人頭來糊弄我們,就下了最後通牒,要麼你們給我送過來,要麼我們打過去,自己去拿。

王安中一看事情鬧大了,趕緊上奏徽宗,徽宗這個時候正確的做法是頂住壓力,護住張覺。既然你已經接受張覺的投降,那麼他就是你的子民,你的子民到了生死關頭,作為皇上,你就應該去保護他,否則,當時你就別接納他。

遼將張覺投降,宋徽宗連出昏招,間接導致北宋滅亡

可是需要徽宗拿出魄力和勇氣的時候,我們的皇帝大人卻認慫了,既然金人要得緊,就把張覺給他算了,沒必要為了一個張覺和金人鬧翻,於是砍了張覺的頭,連帶著他的兩個兒子一塊綁了,送給了金人。金人感覺自己的威脅起了作用,得到滿意的結果,也就沒再進一步進兵。宋徽宗也鬆了一口氣。

但是這個事件的後果是很惡劣的。張覺被送人頭,間接導致了宋朝另一員降將郭藥師的叛變,郭藥師聽說這個事後,當面質問王安中,現在金人要張覺的人頭你們給了,假如明天金人又點名要我的人頭,你們是不是也會給他呢?說完拂袖而去。王安中無言以對。

遼將張覺投降,宋徽宗連出昏招,間接導致北宋滅亡

另一個後果是促使金朝下了伐宋的決心,以前金人有顧慮,所以遲遲沒有行動,通過這個事件,一方面有了討伐的藉口,另一方面他們也看出郭藥師有了反心,不願意再為朝廷賣命了,一支軍隊,如果沒有了鬥志,再多的兵也不怕,因此很快金人就做了戰鬥準備。

可以說,宋朝所面臨的危機是宋徽宗一手促成的,朝廷上下對徽宗的意見也很大,抨擊的矛頭直接指向宋徽宗,正因為他的一錯再錯,才導致瞭如今的嚴峻局面,為後面的亡國埋下伏筆。

你是怎麼看待張覺投降事件的,歡迎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