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中原」和河南有什麼關係?爲什麼幾乎成了河南的代名詞

就現代含義來說,“中原”一詞,一般使用於中原地區稱謂,常指“河南省”或者“黃河中下游地區”。

一些史料顯示,“天下至中的原野”,即平原、原野,為“中原”的本意;而“中原”被視為天下中心是華夏文明和中華文明的發祥地,是華夏民族的搖籃。《詩·小雅·吉日》:“瞻彼中原,其祁孔有”;《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晉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於是,相對於邊疆地區的對應區域的稱呼,即“中土”、“中州”。

歷史上的“中原”和河南有什麼關係?為什麼幾乎成了河南的代名詞

古人常將“中國”、“中州”等詞彙用作中原的同義語,認為古代“中原”,係指黃河中下游地區,是華夏族部落集中分佈的區域,而中心就是是古豫州(現河南)。於是,文化較先進的華夏族自視文明,自稱“中國”,以別於“四夷”。

歷史上的“中原”和河南有什麼關係?為什麼幾乎成了河南的代名詞

但是,“孔孟”所在的“孔孟”之鄉的“鄒魯”等地區,也是屬於中原地區的,如果不屬於的話,那麼試想:“難道孔孟都是四夷之人嗎?”因此,隨著華夏民族的大融合,以及華夏文化或周文化的擴展,居住在黃河中下游地區,一些夏、商時期尚屬夷蠻狄的周邊地區,隨著華夏文化的傳播,成康之世的分封,也納入中原文化區。實際上兩週時期的中原地區除了今河南省外,主要還包括陝西、山西、河北、山東等省的部分地區。所以,“中原”地區一詞,又有狹、中、與廣義,之分。

歷史上的“中原”和河南有什麼關係?為什麼幾乎成了河南的代名詞

如果從中國古語和漢語的史料和典籍中來解釋,可能有以下區分與含義:

一、狹義上,是“河洛”周圍。也就是指,河南與山東西部一帶。先秦時期已有雒邑(今洛陽)、陶(今山東定陶縣)為天下中心的說法;隨著華夏族向周圍遷移,其活動範圍擴大,古代豫州被視為天下中心。據《明實錄·永樂十四年》裡記載:“伏維北京,南俯中原。”

歷史上的“中原”和河南有什麼關係?為什麼幾乎成了河南的代名詞

二、中義上,包括黃河中下游地區,所謂“河洛、汾渭、洙泗”之地。指黃河中下游一帶大片地區,或指黃河流域。據《宋史·李綱傳》:“自古中興之主,起於西北則足以據中原而有東南”之“中原”,即指黃河中下游流域。

歷史上的“中原”和河南有什麼關係?為什麼幾乎成了河南的代名詞

三、廣義上,是指以河洛地區為中心的黃河中下游地區與淮河上游以北。據諸葛亮《出師表》:“當獎率三千,北定中原”之“中原”即指黃河流域。包括今河南省大部、山西省東南部、河北省南部、山東省西部、江蘇省西北部、安徽省北部等廣大區域。因此,古代中原地區的範圍至少有:北界晉北、陝北、冀北一帶;南至豫南、徽北、蘇北一帶;東到魯西、魯南;西至隴右、固原一帶等。

歷史上的“中原”和河南有什麼關係?為什麼幾乎成了河南的代名詞

從語言的口語、方言上來說:

從語言上也可以看出:如今的河南、魯南、魯西、蘇北、淮東等地本是一家,因為他們都屬於“中原官話”的東部方言區,這種“方言”分別為中原官話:“鄭汴片”、“兗菏片”、“徐淮片”、“商阜片”等;現在,山西、河南、陝西、山東的古中原漢人保留較多,此外有一少部分漢人與其他少數民族的混血後裔。尤其是,山東內陸地區的人種、語言、民間習俗等,明顯更接近河南地區。據考證,“中原漢族文化”主要起源於山西的“丁村文化”、河南的“仰韶文化”、山東的“大汶口文化”,這三大文化發源地。

歷史上的“中原”和河南有什麼關係?為什麼幾乎成了河南的代名詞

那麼,既然“中原”一詞並非是河南的專有詞彙,為什麼現在卻只有河南常提及中原的概念,而其他省份,則很少提起了呢?其實,這也是有歷史發展原因的:

一、河南地處中原的腹地,九州之中,歷史文化厚重;

二、我國中部的發展與崛起,需要歷史文化的復興;

三、由於一些原因,需要用古代中原的輝煌歷史文化,來扭轉世人的地域偏見。

歷史上的“中原”和河南有什麼關係?為什麼幾乎成了河南的代名詞

實際上,“中原”和河南,確實有著厚重的、密切的、不可分割的關係!如,中原兒女在歷史的長河中譜寫的燦爛畫卷,大都產生並流傳在河南,比如:女媧補天、夸父追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神話傳說,都發生在“古豫州”的熱土之上;而現實生活中的歷史英雄人物,像宋代愛國將領岳飛,鐵面無私的開封府包拯等等,一些令人尊崇與敬仰的人物,也都是發生在河南地區。

歷史上的“中原”和河南有什麼關係?為什麼幾乎成了河南的代名詞

不過,雖然“中原”和河南真的有著數不清的關係,但歷史的長河中還有更多的燦爛畫卷,同時發生在其他省份與地區,這裡就不一一的細說了,所以說“中華文明”與“中原文化”是多個地區的先人們,共同付出勞動與智慧的結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