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岩教授:我国艾滋病检测面临的挑战与创新机遇

近日,第五届全国艾滋病学术大会在昆明开幕。来自国内外3000多名学术界人士齐聚一堂,交流分享中国乃至世界艾滋病及相关疾病防治最新信息、成果与进展,共同分析探讨其新挑战与新趋势。此次大会是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举办年度艾滋病学术大会以来,涉及专业领域最广、设置专题论坛最多、安排大会报告时间最长的一次学术盛会,除主会场外,还设有13个分论坛及多场卫星会议。在本次会议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蒋岩同与会者分享了《我国艾滋病检测面临的挑战与创新机遇》。

蒋岩教授:我国艾滋病检测面临的挑战与创新机遇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蒋岩同与会者分享了《我国艾滋病检测面临的挑战与创新机遇》

我国艾滋病检测实验室网络已覆盖全国98%的县级医疗卫生机构,所有艾滋病检测相关产品也已实现国产化。2017年全国实验室共检测超过两亿人次,发现的HIV感染者来自各行各业。发现途径主要是来自临床机构,其中60%-70%来自医院,20%-30%来自愿咨询门诊(VCT),小部分来自全国监测哨点网络和一些专项调查与科学研究。

上述所有检测途径多为被动发现,很多感染者的CD4+细胞数已经低于350,进入疾病中晚期,丧失了早期治疗的机会。此外,尚有部分感染者不知道自己的感染状态,没有接受检查,也不愿意到机构接受检查。目前以机构为主的检测方式不能完全满足尽快发现感染者的需求。纵观全球,目前“三个90%”中实现最为艰难且现状最不乐观的就是第一个“90%”。

早发现是控制传染源的最有效手段,我们必须进行检测策略的创新,探索可被大众易于接受的检测方式,以满足不同人群的检测需求,促进主动检测。

中国CDC艾防中心探索的自我采集尿液、邮寄到实验室检测,再通过手机查看结果的创新检测方式,在药店、公园、网络平台、高校、男同组织等多种应用场景,取得良好效果,为促进有感染风险人群主动检测提供了新的途径。特别是中国性艾协会在高校推动的基于自助检测服务机的尿液传递检测模式发挥了很好地兼宣传、教育、检测为一体的综合作用,找到了学生可接受的主动检测方式,也将有力促进高校艾滋病防治工作。

中国CDC艾防中心发布的新版“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已经将核酸检测作为补充试验,使艾滋病确证的技术手段进一步丰富,可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实效性,也为发现窗口期感染提供了技术手段。

我国十三五艾滋病重大专项立项的HIV快速确证试剂、快速新发感染检测试剂、尿液快速检测试剂已经取得积极、有效进展。未来将为艾滋病的快速诊断、新发感染判定和自我检测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随着暴露前或暴露后药物预防工作的开展,也将给抗体检测带来新的挑战。此外,尚需进一步研发功能性治愈的实验室检测技术和产品。

(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供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