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古诗词、背古诗词,到底有什么用?看后你或许就有答案了

你知道,古诗词、背古诗词,到底有什么用?

【传明天下魅力中国】只读所好书

话说,读诗,背诗,有什么用呢?自然了,世上有许多事太美好,美好到不需要有用的地步。但即便从用途角度考量,读诗背诗,也是有用的。

比如,圣人说了: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意思是,作用好多啊:抒发,观察,交友,吐槽,侍奉父母和君王,知道鸟兽草木的名称。

当然,圣人说的诗,特指《诗经》。且他老人家这口吻,有些像中学老师备课。

咱们说点别的。

先说,为什么诗要读出来呢?

因为好诗读将出来,是世上最好听的话语。

古代诗词歌赋,现代统称诗歌。歌这个字不能漏,古代诗歌很难分家,诗最初是来唱的。

汉武帝立乐府,乐府这个乐,是音乐的乐。采集了歌词后,要“协律”,那就是唱的。乐府配的调子是楚声和新声,《诗经》三百篇配的是雅乐。好有一比:你唱“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配唢呐;唱“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配吉他。

宋词与乐曲,也都是用来唱的。宋词早期小令多,短,大家也容易背。李后主和晏殊的词都不长,大家喜欢。后期慢曲盛行,柳永出现,至于姜夔、辛弃疾,词都特别长:那是用了不同的曲子。好比说,李后主和晏殊唱的曲子,都是民间小调;辛弃疾时代,已经给唱诗班作词了。

所以,诗歌题材,大多都是先用来唱,用来念的。之后才是用来默读,用来看。

都说诗歌字句要华美。其实,诗歌是综合性的艺术。

辞藻、意思、声音,都重要。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我特别喜欢第二句,不仅意思好,音韵也妙。念出来,觉得自己的声音都变温润了。


你知道,古诗词、背古诗词,到底有什么用?看后你或许就有答案了

王小波说“我的师承”,极爱重王道乾和查良铮先生——这都是写过诗的翻译家。他聊《青铜骑士》的两个译本,第一个是查良铮先生的:

我爱你,彼得兴建的大城, 我爱你严肃整齐的面容, 涅瓦河的水流多么庄严, 大理石铺在它的两岸…… 而另一位不具名先生的: 我爱你彼得的营造 我爱你庄严的外貌……

王小波又说:文字是用来读,用来听,不是用来看的——要看不如去看小人书。不懂这一点,就只能写出充满噪声的文字垃圾。

米兰·昆德拉说,小说应该像音乐。有位意大利朋友告诉我说,卡尔维诺的小说读起来极为悦耳,像一串清脆的珠子洒落于地。我既不懂法文,也不懂意大利文,但我能够听到小说的韵律。这要归功于诗人留下的遗产。

现在有句话叫做,“那些写歌词的为了押韵,什么话都说得出来”。

写诗,其实也如此。

韵脚,平仄,都讲究。厌恨的人觉得繁琐,但念出来好听啊。

为了好听,诗歌是可以不惜一切代价的。如果为了意思明确,又简洁,那么,“父母姐弟闻归来,出郭理妆杀猪羊”就好了。

然而,“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多出来这些字,就为了听个爽。最后一句话还有讲究。

五字句,通常是2/2/1甚至2/3的布置,气缓;七字句,是2/2/3甚至4/3的解构,气急。两个五字句后,加个七字句,爽。

不信,您把“磨刀霍霍向猪羊”改成“磨刀向猪羊”,感觉立刻差了很多。

就缺这一口气。

这种韵之美,也是要读出来的。

圣人为什么说诗歌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可以抒发,观察,交友,吐槽呢?

就因为好的诗歌,太容易大合唱了,太容易让大家集体抒发了。


你知道,古诗词、背古诗词,到底有什么用?看后你或许就有答案了

那么,诗为什么要背呢?

如果可以选择,你希望自己少年时,读到的第一句话,是怎样的呢?

是念“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还是念“为了加强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推进两图合一;树立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实现中心城区公交站点500米内全覆盖;打造方便快捷生活圈……”

以后,你想起小时候的文字,是愿意记起“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记起“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还是“叫一声阿姨好漂亮阿姨给你糖吃啊”?

如果可以选择,你是希望自己小时候多听听舒伯特,听听昆曲,听听评戏大鼓河南坠子,还是听“擦干一切陪你睡”?

小时候,记忆里的声音,对精神世界是有影响的。

诗歌,哪怕不明白意思,只是音韵,让孩子听着学着背着,都比读背些粗鄙词句要好些。


你知道,古诗词、背古诗词,到底有什么用?看后你或许就有答案了

中国诗的别一项好处,是带画面感。中国诗歌本身就是美学教育,其意蕴往往来自画面和唤起的感受,所以大家很喜欢讨论以情入景之类的,是体验,是感受,而与辞藻没有必然关系。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温庭筠最著名的这首《菩萨蛮》,绵密的意象陈列,颜色和图案的交叠。运用形容词时,着重色彩、质感,这就是一幅画: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记得上面这些,就是自己脑海里存了许多美妙的图景——虽然可能一辈子见不到真的。


你知道,古诗词、背古诗词,到底有什么用?看后你或许就有答案了

有人说,诗歌太深了,怕少年听不懂,宁可求其次,听些简单的。

其实如上所述,上古好诗,都清澈通透。

何况,诗歌按信息量,本来就是最简约、最言简义丰的了。

比如,说大雪。

打油诗有所谓“江山一笼统,天地一窟窿”。这算是简陋。

“哎呀雪真是下得紧啊,哗啦啦的,一片雪白无垠呢”,这句陈述到位了,但是拖沓。

“深夜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白居易的诗。味道多好,画面美得难以形容。

简约,是简洁精约,需要极高的概括能力和感受能力,是奢侈品。这十个字记住了,胜似几百张雪景照片。


你知道,古诗词、背古诗词,到底有什么用?看后你或许就有答案了

“这首诗全文背诵。”老师如是说。

这是一个意味深长的暗号。语文老师们简直就差告诉我:“那些不要背的,其实你忘了也无所谓;这些要背的,是我处心积虑给你们挑的宝藏。你们揣着,不一定现在能懂,但它们太好了,我不舍得不告诉你们。”

那些诗,就埋在心里某个地方。要到适当的时候,火光一亮,才能明白其中美妙——年纪越长,懂得越多。那些诗,那些画境,你揣在心里,不一定知道有什么用,但比没有要强出许多。

我们有一辈子的时间去接触各色日常语言,娴熟网络黑话。

却只有那么一小段时光,可以名正言顺、不会被旁人白眼地,朗诵母语中最简约又最美丽的句子,然后将这些美妙的情景记下来: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