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的三座狗雕像,纪念忠与爱

八公

世界上的三座狗雕像,纪念忠与爱

20世纪30年代,东京帝国大学农学系教授上野英三郎收养了一只因为意外而丢失的小秋田犬,取名“八公”。之后的每天,八公早上将教授送到车站,傍晚又在涩谷站迎接主人回家。不幸的是,一年后上野英三郎在学校突发心脏病辞世,再也没有出现在涩谷车站。然而八公始终坚信那个疼爱自己的人一定会回来,从此以后,同一条路走上一遍、一天、一年,再后来八公开始在车站的大厅里睡觉,生怕错过教授。之后的九年时间里依然风雨无阻等待在车站,直到它生命的尽头。

1932年10月4日,一则题为《可爱的老犬等待不归之人》的新闻报道,轰动了整个日本。深受感动的人们在八公长年等待主人的地方,即涩谷车站前为它塑了一个铜像。

世界上的三座狗雕像,纪念忠与爱

铜像落成的第二年,八公死了。它被安葬在主人的墓旁,朝朝暮暮地陪伴主人。

世界上的三座狗雕像,纪念忠与爱

八公逝世的第八十个年头,在教授生前工作的东京大学,出现了一座雕像,就是教授和八公幸福在一起的雕像,从此,他们再也不会分开。正如《忠犬八公》电影里所说:不要忘记你所有爱过的人。


赛虎

世界上的三座狗雕像,纪念忠与爱

1999年冬天的一个早晨,天蒙蒙亮,付文启刚推开家门,发现了在寒冷冬雨中站着一条瑟瑟发抖的小狼狗。见门开了,小狼狗径直走进付文启的家里,像是回到了自己主人家里一样自然。

多日的流浪使小狗身上很脏,付文启给它喂了一块面包后,把它带到工厂浴室为它洗了澡。洗澡和梳理时,小狗十分乖巧,一动不动地看着付文启,有时用小舌头亲热地舔舔付文启的手。梳洗完毕后,付文启发现这是一只漂亮的雌性狼狗,约五个月大,一身深棕色的毛,长嘴巴、尖耳朵、虎眼金睛,活像一只小老虎。付文启灵机一动,就给它取名为“赛虎”。

从那以后,赛虎就成了付文启家里的重要成员,一家人走亲访友都要带上它。

“如果不是赛虎以身试毒,阻止了我们吃有毒的狗肉,后果真是不堪设想啊!”回忆起那一幕,刘师傅还心有余悸。

2003年11月28日下午,刘师傅在菜市场买了一条已经死了的狗带回汽修厂,食堂的厨师炖了一锅狗肉,准备晚餐时给30多位职工改善生活。肉香的味道把一群刚出生的小狗崽们引到了食堂。一位职工看见狗崽来了,就夹了一块肉给它们吃。忽然,狗妈妈赛虎突然冲过来,用双爪紧紧地护住地上的肉,一改往日对“儿女”们的慈祥,对着小狗崽们发出凶狠急促的吼叫,不让它们吃。一条小狗试图走近妈妈撒娇,被赛虎一掌掀开,其他的狗崽儿见状四散逃跑。

小狗崽们离开了,赛虎对着地上的狗肉又连叫了几声,但几十个职工丝毫没有理会,继续准备吃狗肉。见众人没有反映,赛虎显得有些急躁,来回绕圈子,对着锅里的肉继续吼叫。职工们以为赛虎想多要点肉,就又夹了几块给它,但赛虎将肉拢在爪子下后,还是不吃,仍一个劲地吠。于是,大家就懒得理它了。

赛虎见食堂里的人越来越多,而且都聚在锅边等着吃肉,开始对着锅拼命狂吠,声音一阵比一阵大,一次比一次凄厉。见众人还是没有反应,赛虎猛地从地上跳起来,发出绵长而凄凉的呜咽声。听到妈妈的哀嚎,四只小狗崽儿冲了进来。赛虎用湿润的鼻子挨个儿亲吻着每只狗崽儿,伸出粉红的长舌舔净最小一只幼犬身上的污垢,然后竟然流出泪水。但紧接着,赛虎就冲到最前面的人群里,用头撞击人们的大腿,可人们还是不能领会它的意思。

突然,赛虎坐在地上,一边流眼泪,一边凄惨哀叫。长嚎一声后,赛虎将地上的三块狗肉吃掉了……不到十分钟,赛虎就在地上痛苦地翻滚、抽搐,含泪毙命。

后来肉送到检疫部门去检查,结果是里面含有剧毒“毒鼠强”!

赛虎死后,它的主人付文启老夫妇十分悲伤,含泪把它埋在了菜园子里。九江市贺家山陵园的经理听说此事后,斥资一万多元给赛虎选墓地、做棺材、刻墓碑。送葬那天一百多人冒着雨,含着眼泪默默地哀悼这只忠义的狼狗……

赛虎的墓碑是陵园经理亲自刻的,上面写着:“赛虎,三岁余,雌性狼狗,育有十三子。2003年11月28日,林业汽修厂晚餐炖一大锅肉,赛虎一反常态,对锅狂吠。众人遂掷肉于地,赛虎不食,依旧哀嚎不已。众人不解,准备进餐。赛虎回望主人,悲鸣数声,吞下地上之肉,随即七窍流血中毒身亡。此刻,人们终于明白,义犬赛虎以死警示肉中有毒,挽救了三十余人性命……今葬贺家山,立碑铭志以警世人!”

每年清明期间,来为赛虎扫墓的人都络绎不绝。在赛虎墓碑面前摆满了鲜花和祭品,祭品从橘子、苹果、奶糖到饼干、牛奶、巧克力,五花八门,甚至还有玩具和啤酒。

有人会问,十几年了,就是对亡人的怀念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薄,而为什么人们对一只狗的怀念,却随着时间的久远,反而与日俱增?

有人回答说:怀念赛虎是因为人们呼唤人性回归。


Bobby

世界上的三座狗雕像,纪念忠与爱

Bobby生前是只流浪狗,靠着街上翻找垃圾为生。一位名叫John Gray的老人,是警察局的守夜人,好心的他有一次给Bobby了一些剩饭菜,从此,Bobby便一直跟随着John。

不幸的是,在1858年老约翰因肺结核去世,他被埋葬在格瑞范尔教堂的墓园里。下葬那天,Bobby跟在送葬的人群后,不管他人怎样赶它,却一直守在John的坟前。从这天开始,Bobby无论风霜雨雪,再也没有离开过,只有每当下午1点的钟声响起,Bobby会去找寻吃的,然后接着回到这里守着John的墓地。

第一年的冬天,Bobby就蜷缩在墓旁的小洞里度过;第二年冬天,被Bobby的忠诚而感动,给它在幕前搭建了一个栖身挡雨的小棚子。当Bobby的故事传开,当地的人们便经常会来这里给Bobby送吃的和水,甚至有好心人想收养Bobby,却都没能成功的将它带走。直到在1872年1月14日,人们发现波比死在了主人的墓园上,在此波比整整陪伴了它的主人十四个年头,风雨无阻。

这个故事感动了周围的人们,感动了爱丁堡,感动了苏格兰,市议院破例为小狗波比颁发了义犬波比的证书,破例将波比埋在了教堂其主人的墓旁,和主人永远相伴。而门外树立的小雕塑,也命名为Greyfriar's Bobby,藉以纪念这忠心耿耿的感人事迹!

直到今天,都有很多游客都来此合影,借此告诉世人——因为爱,万物不分彼此;因为思念,灵魂得以团聚!

狗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它们没有言语,用最单纯的方式陪伴着人类。只愿世间所有的美好,都可以被温柔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