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式设计里的“张力”是什么意思?

这次给大家带来的内容是关于视觉张力的应用技巧,起先听到这个词也许会给人一种云里雾里的感觉,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也总会听到这些 “视觉张力” “视觉冲击力” “视觉重力”等等专业词汇。那么这些带有视觉前缀的力学词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张力的概念,从百科中的解释可以初步了解到,张力是物体收到拉力而产生的牵引力,这么说是不是还是很晕!

通俗一些解释,可以将它理解成在拔河时绳子两端受到的左右拉力,我们看整个画面在视觉心理上产生了一种向左右扩张的感觉。

版式设计里的“张力”是什么意思?

就像上图中的气球一样,内部充气后产生了向外膨胀的扩张力。外部的包裹部分也同时向内产生收缩的力,从而产生了一种相互制约的紧张感。

版式设计里的“张力”是什么意思?

在艺术和设计以及文学领域中,视觉张力这个词也经常用来形容和谐与冲突之间的强烈对比,它是一种经过美学经验与审美倾向后的主观评价。

今天从平面构成的角度来深度解析视觉张力在版式设计中的作用,客观的了解康定斯基在其著作《点线面》中所提及到的视觉张力理论 。

版式设计里的“张力”是什么意思?

支撑起我们身体外形的是藏在内部的骨骼部分。而在版式设计中也同样需要支撑起整个版面的骨骼元素。

版式设计里的“张力”是什么意思?

新人设计师经常会出现的问题就是会把整个版面填充的很满,它们认为这样能让版面变得饱满。但事实上这样并不能解决什么问题。

我们需要转换思维模式,客观的重新认识版面中元素起到的作用。

版式设计里的“张力”是什么意思?

从构成的角度说,版面中只要出现一个很小的点就已经足够吸引观者的注意力了。点是视觉力量的中心,它在版面中能够产生占据空间的作用。

版式设计里的“张力”是什么意思?

当版面中出现两个点元素时,我们的视线会下意识的在他们之间形成一条隐形的线,即使他们离的很远。正是由于存在着这条无形的线段连接,才让两个点之间产生了关联。包括两点之间的空白区域在内,它们都会被看做一个整体。

版式设计里的“张力”是什么意思?

当版面中出现三个点时,我们在心理上便会自然形成一个负形的三角形,它与背景之间会形成图底关系,点与点之间的距离决定了这个三角形的大小。

版式设计里的“张力”是什么意思?

同样的道理,当版面中出现四个点时,矩形的负空间与版面形状产生了呼应。四个点之间的内部会形成一个假想的视觉面积,点与边界的距离也为我们定义的版心的大小,这也是版面中张力的主要来源。

版式设计里的“张力”是什么意思?

点具有相互链接的属性,当很多个距离相等的点占着水平方向排列会产生线段的印象。

版式设计里的“张力”是什么意思?

而一个阵列的点相互链接就成了一个面。

版式设计里的“张力”是什么意思?

当版面中只有两个点时,我们可以得到的信息只有版心的宽度距离,而想要得到一个完整的版面。我们还需要一个确定高度的点才行,通过这三个点的位置来脑补出整个版心的张力大小。

也就是说,想要达到支撑起整个版心的目的,版面内最少需要三个支撑点。

版式设计里的“张力”是什么意思?

这种脑补的原因来至于视觉的闭合心理,我们会将那些区域闭合的图形自动视为一个完整的内容,就像图中的图形。通常人们会认为他们是三个完整的组,因为括号内的距离更接近,那么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

版式设计里的“张力”是什么意思?

实际上六组图形的物理距离是完全相等的,之所以会产生括号外大于括号内的错觉完全是因为视觉心理在作怪。

版式设计里的“张力”是什么意思?

我们可以大致总结一下版面中的张力是怎样产生的,以版面的四角作为支撑点,在这一基础上,如果还有剩余的元素可以编排在垂直与水平的位置上。这样整个版面就被支撑起来了,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面积,给人传达出了饱满的视觉印象。在实际编排中由于层级的介入版面中的元素并不一定都是等大的,同时随着主体轮廓的不同,也会形成绕拍等不同位置的结果。但万变不离其宗,版面中每个元素的聚散离合都会影响到整个版面的张力大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