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量就是地價?

今年股票交易已經走過了三分之二的歷程,就目前市場的走勢而言,在今年最後的三分之一不到的時間中,大行情基本沒有,小行情可能會有點,因為接下來國慶節一過,基本上就是各路機構準備做業績,爭取交出一份不錯的成績單。


地量就是地價?



仰望今年上證指數的年開盤3314點,今年的年K線再拉一根陰線,基本上也是定局了。

今年至今的地價和地量,現在都面臨考驗,這樣的頹勢真有點不可思議,在中國股市近30年的歷史中,這種情況還是比較少見的。

先看地價,所謂地價就是地板價,即今年來跌到最低的價格,個股如此、指數亦然。今年上證指數最低跌到2653點,現在的指數點離這個位置已經近在咫尺了。當下最需要檢驗的是這個今年的最低點是不是最低,後面還有沒有更低的點位。如果再創新低,那市場的頹勢依舊。在過往的8個多月中,上證指數最低點是一次次被擊穿才有現在這樣的熊樣的,而近在咫尺的點位靠守是守不住的。問題還在於2016年1月上證指數從5178點經過7個月跌到了2638點,而當下的指數離這個2638點也是近在咫尺。

所以,幾乎所有的人都在等,等大盤能否跌穿2638點,不跌穿不進場,這也是滬深股市每日成交量持續萎縮的原因吧。

再來看地量,所謂地量就是今年最低成交量。到目前為止,今年滬深股市日成交量最低的一天是2292億元。大家都知道,地量之後有地價,但在過往的8個月中也是成交量逐漸降低,地量之後還有地量。6月A股納入MSCI指數2.5%以及9月加大到5%的權重,明明有大量外資進場了,可唯獨場內資金不放量,獨角獸基金和養老目標基金的設立也沒帶來增量資金,投資理財的錢有的被P2P打爆了,誰還有更多的錢來買股票呢?

股市中有一句老話:什麼東西都可以騙人,唯有成交量騙不了人。市場中沒錢,加上原來市場的活錢都套死在股票上了,市場就漸漸失去動力了,這是當下中國股市最大的問題。

如今,股市的地價和地量都面臨著考驗,這就說明當下市場的結構出了問題,這個結構性缺陷就是有6萬億規模的股權質押需要化解。市場的嚴酷在於,上證指數每跌100點,就會有一批質押股面臨著平倉,而越平倉股市就越跌。儘管管理層可以通過窗口指導,用停牌、補倉、增持、回購等一系列的方法來拖時間,但畢竟是治標不治本。這種結構性缺陷還在於新股不斷地發,新股上市後大股東和實際控制人還在將手中的股票進行新的質押,

不改變這樣畸形的市場結構,股市要走牛那真是奢望了。

以及中美貿易戰這把利劍隨時可能落地。對投資者而言,無法改變目前的市場結構,股市如果繼續在指數位和成交量上創出新低,那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從指數運行情況來看,短期必將面臨選擇,但是中期依舊處於磨底熬人階段,投資者唯一能做的就是守好自己手中的資產,沒行情就歇著,等到真正的大底來臨再做追漲也來得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