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窯的天青色正好迎合了當時社會文化的需求

汝窯在我國的名瓷歷史中有“青瓷之首,汝窯為魁”之美譽,宋朝汝窯為什麼有如此之名。

宋代是趙氏王朝,而趙家帝王信奉道教,自神宗開始,祭祀祖先、天地神靈就開始使用樸素的陶瓷器而逐漸放棄青銅器。而比起其他瓷器,汝瓷不算結實。因為要追求這特別的天青色,胎與釉過厚,都會影響它的顏色,燒製溫度也不宜過高。

七星汝瓷

汝窯的天青色正好迎合了當時社會文化的需求

定窯

當時,定窯白瓷已經在中原大地流行100多年。而棄定用汝的原因,在南宋顧文薦《負暄雜錄》中相關記載:“本朝以定窯白瓷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瓷器。”此“芒”一直以來被認為是指瓷器的芒口,也即定窯為了滿足大量的需求,採用覆燒技術,即把瓷器倒扣過來入窯,燒出來的瓷器口沿無釉,確實沒有使用支釘燒造出來的汝窯用起來舒服,支釘燒即在瓷器底部用支釘支撐,燒完只見底部有三五個芝麻粒大小的支釘痕。

汝窯的天青色正好迎合了當時社會文化的需求

宋微宗

徽宗不喜歡白瓷的光芒與他對道教的崇尚不無關係。“汝瓷介於綠色和藍色之間淡淡的天青色比較符合道家的審美,這是一種冷暖適度的色調,不溫不火,清淡,含蓄,不張揚,不隱藏,這就是道家梭提倡的中和、清淡。”

汝窯的天青色正好迎合了當時社會文化的需求

雨後的天青色

據說,汝窯的天青色是偶然所得。還有人說,汝窯出爐的一瞬間必須是煙雨天氣。瓷器的釉色很難有一個準確的成因,胎釉配方、燒成溫度、窯室氣氛,甚至瓷器在窯內擺放的位置、燒窯使用的燃料不同,瓷器燒成後的釉色就不相同。比如火候過低,釉面的淡青色就會泛白。

雖然人們都在追求天青色,但汝窯瓷器的天青色是其他窯口很難模仿的。即使是同一個窯口,所有瓷器都想燒造出一模一樣的釉色也根本做不到。甚至同一件天青色汝瓷器物上不同部位的釉色也有著微妙的差別。

七星汝瓷

汝窯的天青色正好迎合了當時社會文化的需求

七星汝瓷宋汝官窯

汝瓷追求靜謐淡雅的青色與上層社會的精神文化是分不開的。宋朝帝王崇信道教,對於青色是種偏執的喜歡,並且宋朝的社會文化氛圍相對自由,精英士大夫推崇理學,以“清、淨、素、雅”為精神和生活上的追求目標,汝瓷恰到好處的青色正迎合了整個社會文化的需求,也因而成就了汝瓷“青瓷之首”的美譽,正是大社會背景影響著汝瓷的特點,而汝瓷也很好的迎合了這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