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讀宋代磁州窯、定窯、官窯、景德鎮窯、汝窯、哥窯、耀州窯

宋代 磁州窯白釉剔刻花紋缽

詳細解讀宋代磁州窯、定窯、官窯、景德鎮窯、汝窯、哥窯、耀州窯

宋代 磁州窯白釉剔刻花紋缽


詳細解讀宋代磁州窯、定窯、官窯、景德鎮窯、汝窯、哥窯、耀州窯

宋代 磁州窯白釉剔刻花紋缽


詳細解讀宋代磁州窯、定窯、官窯、景德鎮窯、汝窯、哥窯、耀州窯

宋代 磁州窯白釉剔刻花紋缽


缽造型圓潤,斜直口內收,弧腹下沉,圈足。器身施白釉,外壁施釉不及底,圈足無釉,外壁施剔花工藝,飾花卉紋飾,線條流暢婉轉,紋飾繁繡生動。整器色彩鮮明,對比強烈,富有立體感,亦可見工藝之精。

剔花瓷器的做法是先在灰褐色胎上施一層潔白的化妝土,劃出紋樣,再將花紋以外的地子上的白色化妝土剔掉,露出灰褐色胎,形成深色地子襯托白色花紋的裝飾效果。宋、金時期,我國北方山西、河北、河南的一些瓷窯為了解決當地制瓷原料不夠純淨給瓷器生產帶來的弊端,另闢裝飾蹊徑,大量採用剔花裝飾。

磁州窯是中國著名的民間陶瓷窯系,創燒於北宋中期,並達到鼎盛,南宋、遼金元、明清仍繼續燒製,燒造歷史悠久。位於今河北省郵鄲市彭城和磁縣等地,是北方陶瓷的代表。素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說。磁州窯在我國瓷業的作用,明代已有評估。瓷器,又名磁器;《五雜俎》解釋“磁器”是這樣說的: “今俗語窯器謂之"磁器” ,蓋河南磁小窯最多,故相沿名之。”磁州窯的匠師們吸收了傳統的水墨畫和書法藝術的技法,創造了具有水墨畫風的白地黑繪裝飾藝術,開啟了中國瓷器彩繪裝飾的先河。

宋代 定窯白釉花口盤

詳細解讀宋代磁州窯、定窯、官窯、景德鎮窯、汝窯、哥窯、耀州窯

宋代 定窯白釉花口盤


詳細解讀宋代磁州窯、定窯、官窯、景德鎮窯、汝窯、哥窯、耀州窯

宋代 定窯白釉花口盤


詳細解讀宋代磁州窯、定窯、官窯、景德鎮窯、汝窯、哥窯、耀州窯

宋代 定窯白釉花口盤


定窯喜作花形盤,有三、四、五、六、十、十二瓣諸式等。

此盤作六瓣葵花形、敞口、弧壁。腹部內出筋,轉折有力,不輸金銀器的力度感,給人以形體挺拔、輕巧靈動之美感。

盤的造型規整生動,胎體輕薄,通施白釉,釉質溫潤瑩白如雪,宛如一朵盛開的梅花,不僅具備薄如紙,聲如馨之貢瓷特徵,更將宋室清談高雅的審美趣味一覽無遺。

宋代是定窯發展的鼎盛時期,由於瓷質精良、色澤淡雅,紋飾秀美,被宋朝政府選為宮廷用瓷,使其身價大增,產品風靡一時。定窯創燒於唐朝後期,屬於宋代六大窯系之一,它是繼唐代的邢窯白瓷之後興起的一大瓷窯體系。金代劉祁在《歸潛志》中稱讚定窯:定窯花瓷甌、顏色天下白”。

南宋 官窯諸葛碗

詳細解讀宋代磁州窯、定窯、官窯、景德鎮窯、汝窯、哥窯、耀州窯

南宋 官窯諸葛碗


詳細解讀宋代磁州窯、定窯、官窯、景德鎮窯、汝窯、哥窯、耀州窯

南宋 官窯諸葛碗


詳細解讀宋代磁州窯、定窯、官窯、景德鎮窯、汝窯、哥窯、耀州窯

南宋 官窯諸葛碗


諸葛碗器形獨特,宋官窯傳世極少,十分珍稀名貴。諸葛碗又叫孔明碗,碗底心有一圓孔相通,人們便因這“孔”而將其美稱為“孔明碗”。

此品為南宋官窯所制,造型敦實端莊,氣息古拙渾厚。此碗雙層碗壁,胎體厚實,底部留圓孔,通體施青釉,釉質肥厚,呈色青翠。諸葛碗是上層社會用以供奉祭祀的器物,因而非常少見。

孔明碗產生於宋代,明代也有造制。起始是北宋龍泉窯,其孔明碗胎體厚實,外碗底的孔較大。到了明代,孔明碗胎體較薄,外碗底孔較小。宋代的孔明碗多為青釉器,明代則有青花、藍釉、五彩等品種。孔明碗還有一個特殊功能,外碗底之孔是讓沸水進入夾層後,使碗內的食物保持溫度,故亦稱暖碗。

在中國陶瓷發展史上,宋代堪稱名窯送出的時代,在眾多名窯當中,官窯被公認為是最重要的瓷窯之一。據文獻記載,北宋末徽宗政和至宣和年間(1111年-1125年) ,在汴京(今河南開封) ,官府設窯燒造青瓷,稱北宋官窯。宋室南遷杭州後,在浙江杭州鳳凰山下設窯,名修內司窯,也稱“內窯” 。後又在今杭州市南郊的烏龜山別立新窯,即郊壇下官窯。以上統稱南宋官窯。官窯以燒製青釉瓷器著稱於世。主要器型有瓶、尊、洗、盤、碗,也有仿周、漢時期青銅器的鼎、爐、觚、彝等式樣,器物造型往往帶有雍容典雅的宮廷風格。

宋 景德鎮窯模印花卉紋碟(口沿有包銀痕跡)

詳細解讀宋代磁州窯、定窯、官窯、景德鎮窯、汝窯、哥窯、耀州窯

宋 景德鎮窯模印花卉紋碟


詳細解讀宋代磁州窯、定窯、官窯、景德鎮窯、汝窯、哥窯、耀州窯

宋 景德鎮窯模印花卉紋碟


詳細解讀宋代磁州窯、定窯、官窯、景德鎮窯、汝窯、哥窯、耀州窯

宋 景德鎮窯模印花卉紋碟


碟敞口,碟內模印清晰,碟中心飾花卉紋,可見花繁葉茂。周圍裝飾一圈纏枝紋,再飾以回紋。碟內外施白釉,釉面細膩,白中泛青。

景德鎮窯位於江西省景德鎮市。景德鎮原名昌南鎮,因北宋景德年間燒製的精美瓷器而稱今名。景德鎮窯自唐代起即燒製青瓷,至北宋時以燒製青白瓷為主。其瓷釉色白而略帶青味,這種白中泛青、青中見白的色釉,為景德鎮窯的新創,其色調給人以清新爽快之感。青白瓷以光素者居多,亦間有刻花者。靖康之變後,隨宋室南遷,北方定窯的許多制瓷工匠也隨之南下,他們帶來了定窯瓷器製作技術,在景德鎮仿製定窯瓷器。所產瓷器,胎體釉色純白如粉,有粉定之稱。受其影響,景德鎮窯所燒青白瓷,裝飾逐漸為印花所替代。

宋—金 臨汝窯青釉大盤(尺寸大)

詳細解讀宋代磁州窯、定窯、官窯、景德鎮窯、汝窯、哥窯、耀州窯

宋—金 臨汝窯青釉大盤


詳細解讀宋代磁州窯、定窯、官窯、景德鎮窯、汝窯、哥窯、耀州窯

宋—金 臨汝窯青釉大盤


詳細解讀宋代磁州窯、定窯、官窯、景德鎮窯、汝窯、哥窯、耀州窯

宋—金 臨汝窯青釉大盤


此件為臨汝窯所制,臨汝窯存世完整器相對較少,精品類更是難得一見。

盤微斂口,弧腹,圈足。盤內外通施青釉,釉色勻淨,清雅之至。臨汝窯位於今河南臨汝,和汝窯窯址相距不遠,都位於河南中部。雖為民窯,當時極有可能也曾為宮廷燒造過貢瓷。其產品分為兩類,一類印花,風格類似於耀州窯。另一類則光素無紋,風格類似於汝窯。

宋~元 哥窯花口洗

詳細解讀宋代磁州窯、定窯、官窯、景德鎮窯、汝窯、哥窯、耀州窯

宋~元 哥窯花口洗


詳細解讀宋代磁州窯、定窯、官窯、景德鎮窯、汝窯、哥窯、耀州窯

宋~元 哥窯花口洗


詳細解讀宋代磁州窯、定窯、官窯、景德鎮窯、汝窯、哥窯、耀州窯

宋~元 哥窯花口洗


洗花口,器形生動。通體施哥釉,釉質瑩潤,周身紋片縱橫,深者呈紫褐色,謂之“鐵線” ,淺者則為金黃色,謂之“金絲”,大小紋片相間,深淺二色交織,漫無定律,雲舒天機,自然的創造具有至高的美。

“哥窯”名列宋代五大名窯,在陶瓷史上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哥窯胎多紫黑色、鐵黑色、也有黃褐色。釉為失透的乳濁釉,釉面泛一層酥光,釉色以炒米黃、灰青多見,釉面大小紋片結合。經染色後大紋片呈深褐色,小紋片為黃褐色,也稱‘金絲鐵線, “噩紋梅花片” “葉脈紋” '文武片”等。這是傳世哥窯的主要特徵之一。器形有各式瓶、爐、尊、洗及碗、盆、碟等。多見仿古造型,底足製作不十分規整,釉面常見縮釉和棕眼。

宋代 耀州窯青釉刻花蓮瓣紋碗

詳細解讀宋代磁州窯、定窯、官窯、景德鎮窯、汝窯、哥窯、耀州窯

宋代 耀州窯青釉刻花蓮瓣紋碗


詳細解讀宋代磁州窯、定窯、官窯、景德鎮窯、汝窯、哥窯、耀州窯

宋代 耀州窯青釉刻花蓮瓣紋碗


詳細解讀宋代磁州窯、定窯、官窯、景德鎮窯、汝窯、哥窯、耀州窯

宋代 耀州窯青釉刻花蓮瓣紋碗


耀州窯是北方燒造青瓷的著名窯口之一,南方人稱為“北龍泉”。

碗敞口,弧腹,圈足較大,比例端莊穩重。通體施青釉,釉色黃綠,釉面純淨。外壁飾刻三重仰蓮瓣紋,層次清晰,極富立體感。外沿下和近足處各以一週弦紋相間。碗內光素無紋,質如碧玉,真如“園似月魂墮,輕如雲魄起” ,頗為雅緻。

耀州窯位於今陝西省銅川市黃堡鎮,是北方青瓷的代表。此窯創燒於唐代,至北宋時其產品質素達至高峰水準,宋代六大窯系,終於民國。耀州密器形規整渾厚,青釉晶瑩透明。北宋時期的耀州窯工匠不時以刻花或印花等技法裝飾器身,其刻花線條剛勁灑脫,並具浮雕感覺。耀州窯德應侯碑文以“巧如範金,精比琢玉”及“轉輪就制,方圓大小,皆中規矩”來形容耀州窯黃金時期的精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