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选择子线,就不担心上鱼的问题了

子线虽然是整个钓组中较细小的一个环节,但在垂钓中的作用却至关重要。

>>>>子线状态如何体现浮漂灵钝

浮漂的灵和钝由子线状态来体现,子线在水中的状态一共有四种:1、双钩悬浮;2、上钩悬浮,下钩轻触底;3、上钩轻触底,下钩躺底;4、双钩都躺底。

这样选择子线,就不担心上鱼的问题了

通常说子线传导漂讯越快,即越灵,若子线状态处于两根全部紧绷,因此鱼儿一旦咬钩,便可立即体现在浮漂漂讯之上。相反,子线状态越松弛,传导信号的速度便越慢,即越钝。

一般而言,在子线状态处于双钩躺底时,状态最松弛,视为最钝;而双钩悬浮时,子线状态最紧绷,视为最灵。在一般钓底时,选择使子线处于上钩轻触底,下钩躺底这样的状态,是较为灵敏,也较为理想的选择。

>>>>子线的长短对于作钓有何影响

一般而言,子线较长,下摆幅度则较缓慢,隐蔽性较好,能降低鱼吃食的警惕性;而子线较短,则传递信号相对更灵敏。黑坑作钓个体在二三斤左右、吸食动作较大的猾口鲤鱼,为使浮漂在体现漂讯的同时,又能减少对鱼的惊扰,建议选择50cm的子线长度作钓相对合适。

这样选择子线,就不担心上鱼的问题了

子线的长度,可根据鱼体大小来做出相应的选择,比如作钓个体偏小的鲫鱼,子线长度宜选择在25—36cm之间,而作钓个体较大的鲤鱼,常用的子线长度则在50—80cm之间。

>>>>钩距大小应当如何调整

钩距大小与子线的长短相关,钓底时,若钩距过大,则下钩易处于松弛状态,不利于子线传导鱼吃食的信号; 若钩距减小,则下钩处于较为紧绷的状态,传导信号相对灵敏。

这样选择子线,就不担心上鱼的问题了

一般而言,子线越长,钩距可相应加大,子线越短,则钩距应相对缩小。钓无定律,在实际作钓当中,钩线关系的运用仍需要我们根据具体的鱼情水情、所钓环境做出正确的思考和判断,同时结合自己的钓法喜好,适时做出调整,合理搭配选用方能收获到满意的渔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