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过的最穷的人家,穷到什么样?

ThornHeart139483765


我看过许多扶贫的视屏,以及报道。

但是我在这里想说的是,你们都是在作秀(当然也有很多人是真的雪中送炭,不过很少)!

我在这里说一下我们云南这边偏远山村一部分人的情况。

我媳妇小时候,在他外婆家住,坐标云南昭通大山包。那里面冬天气温极低,我媳妇每天早上5点起床,点个煤油灯,背上几个土豆,用3小时走那种路很难走的山路到小学去上学。

学校穷,没有课桌怎么办?在地上挖坑,学生坐在坑里,地面就是桌子。窗户没有玻璃,冬天的时候,两节课下来,我媳妇头上被冷风吹了结上一层一层的冰霜。

村里没电,我媳妇的小舅是村里唯一一个中专生,用一辆自行车,找了一个破电机,自己做了一个人力发电机,然后搞了一台很破很破的黑白电视,晚上的时候就换着人蹬自行车发电来看电视,一个村几十个人在我媳妇家院子里换着蹬自行车看。。。。。

直到现在,我们这边还有很穷的人家。一栋茅草房,类似吊脚楼那种,只有一个房间,床板上睡人,床板下养猪。

有可能他这辈子最值钱的就是那头猪了。老头抽烟,但是都是他自己种的烟叶。总之,吃饭吃菜什么都是自己种的。你问我一年四季哪来那么多米吃?我告诉你吧,大米只有过年过节的时候才吃,平时都是自己种的陈玉米(放了硬硬那种),然后自己用工具磕碎了,蒸了就吃了,我们这里叫包谷饭。家里唯一的电器,就是房间里那个灯泡,做饭烧柴,夜里赶路用的一捆干木头,平时封上桐油,用火点燃就当火把了。

顺便说下,我媳妇今年28岁,所以大家想想,10多年前都还有穷成那样的地方,最后附上媳妇照片一张。



Smile梓涵


一个70多岁的老汉,打了一辈子光棍,却在5年前捡了一个媳妇,一个20多岁的智障女人。

老汉最初发现智障女人的时候,出于好心给了女人一口饭吃,一口水喝,然后就将女人送出村子,也不知是天意,还是命中注定,过了一天智障女人竟然回到了老汉家门口。



老汉收留了女人,一年后生下了一个男孩。老汉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就家徒四壁,饥一顿,饱一顿,吃了上顿,没下顿。再加上这母子俩,哪怕树根子,树叶子,山上,地里能吃的东西都拿来吃,也只能勉强活着,吃饱都是奢求,更别说吃好了。



这就是老汉和女人的家。



为了不让女人,孩子饿死,老汉只能把母子俩栓在家门口的树桩子上,自己出去想办法弄点钱换吃的,可是老人已经70多岁了,没有任何地方敢让老人工作。没办法老人只能靠拾荒,捡破烂换吃的,有时也能捡到一些还没嗖掉的食物,自己舍不得吃,老人都会带回家给母子吃。

老汉已经70多岁了,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多久,不敢想自己死了以后这对母子该怎么办。


神精过闽


一、小叔家以前家里挺穷的。那时候三爷家主要是务农的,三爷在公路上做养路工人一月赚不了几个钱,再然后种庄稼的话其实也无法卖钱,毕竟是山区农村,要是在以前的集体经济挣工分的年代,三爷家估计日子会过的不错,因为三爷、三奶都是干农活的好手,而且家里面有四个子女也能班忙干活,但是现在的商品经济年代这样的话就会导致家里面比较困难了,因为基本上整个家庭没有什么收入来源的,靠种地肯定会穷的。

三爷家总共是三个女儿一个小儿子,估计是因为以前的那种传统的观念,就生了四个孩子,终于还是生了一个儿子。三爷的大女儿中考考的好考上了一所师范中专(那时候中考先录取的是中专,再录取高中),但是当时她考上的不是免费的那种,每年学费好几千元,这在当时的那个年代这几千元简直就能盖几间房子的,本来家里面不想供读的,毕竟那个年代家庭观念还是以男孩为主;后来几家亲戚合伙从信用社贷款帮姑姑上了中专。记得那个时期小叔刚好是在上小学一年级、二年级的,小叔只比我大几个月,但是辈分儿上他是我叔,那时候的学费是40多块钱,但是小叔拖了一年才勉强把学费交上去,估计那时候刚好是姑姑上师专的时候,小叔没叫上学费让我印象深刻(已经时隔23年了)。

二、小学时候班上一个男生学习挺好的,但是据说他家在一个很深的山沟里面住着。大概在我们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听说他的哥哥、姐姐辍学了,之所以辍学是因为其父亲觉得家里只能公养的起一个孩子读书,而三兄妹中这个小儿子是学习最好的一个,然后在经过一个家庭会议征求各方意见的情况下(这是我臆想到的情节),最终定下来的结果是哥哥、姐姐在小学五年级、六年级的时候辍学,只留下这个上小学四年级(他们具体上几年级我忘记了,反正差的年龄不是很大)的弟弟继续上学,这个事情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可能他们哪一家家在一个很偏僻的地方,上学的时候每天早上要起的很早很早,冬天放学走路回到家的时候都已经天黑了;他们家里面的主要经济收入可能是种庄稼、秋天的时候弄些山货卖钱,那个年带还没有多少农村年轻人外出务工,这就导致这家人的生活很是贫困,仅仅能够供应一个孩子读书。这位同学那时候感觉就学习比较刻苦,中考的时候考入重点高中,高考的时候估计考的是一本。但是就是因为当时的那个家庭决定,决定了三个孩子的不同命运,那个哥哥可能开始的时候帮家里种田、放牛,到了16、17岁的年龄就跟着老家附近 的人一起外出务工,然后过些年从外地领个媳妇回来结婚,然后继续外出务工;那个姐姐可能也在家里帮忙种田、放牛,到了16、17岁的年龄,村里就有媒人上门来提亲,就这样匆匆的嫁了,成了农村妇女。

三、老家以前有个叔叔,是我二爷家的儿子。这个叔叔从小娇生惯养,好吃懒做的,到了成年的时候家里就给娶了媳妇过日子。记得小时候附近的人对其很有意见的,男的曾经有外出打工,但是因为偷工地的东西就被开除了,然后坐车回家钱还被偷了一部分,就这样后来就基本上不出去打工了。他自己的庄稼地随随便便一种,很多东西还是从别人家的地里去偷。有段时间他们两口子喜欢去别人家看电视,到了中午碍于情面别人就要给她俩管饭,但是时间久了他们再去别人家看电视的话人家就不乐意了,直接往门外赶的那种。至于其亲生父母那边,用看电视这个方法蹭饭也是使用过的,后来就直接把门锁着不让进门了(已经分家单独居住),后来他们的活动就是在家待着了,饿了就出去别人家地里去偷。有年夏天雨水就把他家墙给泡塌了一部分,但是男的懒得弄,就这样媳妇就跟人跑了。


饕餮视听


在我们村这边有个人,六十多岁了,离过婚,孩子两个,大儿子在外干活的时候退摔断了,然后老板跑了,一分钱都没有陪,二儿子天生残疾,干不了活,他身体又不好,全家靠领低保过日子。


阿Q精神7086



看到这只手,我就觉得啥也不用说了。以前看过一句话,看一个人是不是养尊处优,看他/她的手就知道了。这句话说得真对!


博年宝宝妈


一家五口人,三个小孩,爸爸是个驼背,母亲是南方人,神智有些不清,就十几的小电视,一间小屋,两个破沙发,屋里一张床都没有,睡在别人捐赠的衣服上面。


图片就是他们家,



赫大壮


我见过最穷的人家,就是我自己家。

我是95年生,安徽蒙城的,按理说,这个年龄的人基本上都过得都差不多吧,可是和别人相比,我家却是是最穷的。

当时人家都有电灯了,我家还在点蜡烛,吃水都是从邻居家压,这种日子持续了得好多年,我小学到高中都是这样的。家里没有一件电器,对的,你没有看错,连黑白电视机都没有。我和奶奶住的呢,是已经倒塌的房屋又修缮了一次,换了苇子和瓦,我们的厨房是在屋子里面的,每一次做饭,因为没有烟囱,整个屋子里面的烟就像着火了一样。

家里也没有院子,那时候家里养了条大黄狗,不过它自己也饿得只剩皮包骨头。有很多情况下,我和奶奶是吃的门口的野菜,当时也没人问我们,就是这样,反正我觉得日子过得挺惨的。

现在呢,自从我可以出门打寒暑假工,可以自力更生,我就觉得那一段岁月,是一段美好的时光,在我的记忆中,永不磨灭。
这是当时我们烧饭的地方


家中唯一的家具
在这里,我生活了不下于五年


小幸福的萌萌雷


我小时候,我们村上有一家人,特别穷。家里的男人没有什么特别的本事,就是原生家庭穷,一般人家也看不上他家。后来为了传宗接代找了一个智力有问题的女人结了婚,几年间生了四个小孩。可能是因为想要个儿子吧,所以才生了这么多,他们家孩子中最小的那个孩子才是个男孩。

以前路过他家那里,就随时能感觉到他家的房子会倒下来,瓦房在微风中都摇摇欲坠,印象中他家的墙壁还是竹篾和竹子编的,还用很多牛粪敷在上面防风,在接近房顶的地方,原本用来挡风的塑料袋随风飞舞。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但那个男人在村上也没有受到村民的白眼,他也挺勤快的,由于孩子太多,他也没有能力让孩子过上更好的生活,但还好孩子们都很健康,只是看着他们经常穿得脏兮兮的。

后来国家政策慢慢好起来,资助他家新盖了三间平房,原本以为日子会越来越好,盖了新房没多久,家里的顶梁柱男人在煮饭的时候突发脑溢血,走了,这对于一家人可以说是致命打击,村上的人凑钱买了副棺材,帮忙把男人的葬礼办了,后来从那里路过,我仿佛又能看到那间破烂的瓦房。



他的四个孩子上完小学就辍学了,他们的妈妈赚不了钱,二女儿学习还行,但也无法继续上学。男人死后一年,他的大女儿15岁,就谈恋爱结婚了,也时不时的回来帮忖着这个飘摇的家。

后来几个女儿就都出门打工了,而且都在不满十八岁就谈恋爱结婚,大女儿在20岁就二婚了,只有她们顶小的弟弟和妈妈在家混日子。

他们的妈妈智力有一点问题,但长得还行,前几年那里来了一队修高速路的男人,会时不时的去她家。于是他们的妈妈也就被村上的人指指点点。那些人来了又走了,只剩他们的妈妈还住在那个房子里,据说后来又和村上一个老头在一起了,也经常被人撞见那个老人从她房间里出来。

以前靠着低保过活,小孩长大都出门了,这个女人除了低保,还有了这个老人的帮助,她一生的命运也就如此了,而那几个孩子也像飞出去的鸟,即使回来了,也终究会再次飞走。

生活真的很艰难。


呦呦鹿鸣呀


我见过最穷的人家坐落在这个寨子里,因为要进入这个寨子需要穿过一个山洞,故名曰“川洞”。这里共有13户人家,混居这贵州省长顺县、惠水县的村民,目前这里没有通公路,以后也不会通公路了——因为这里的村民将会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搬到生活条件更好的地方。

这一户户主叫李老水,现年19岁,父母均已离世,自己没文化。2016年的时候,我来到这里,结对帮扶该户。没有文化、没有技术的李老水并没有什么机会正道大钱,生活靠300元左右的农村低保金以及临时务工。好在现在已经出去外省务工了,据他说,收入能解决生活需求。

还有一户是梁猫妹,80余岁、失明,大儿子、大儿媳、孙子不幸离世,留下孙女。她还有一个小儿子,因为小儿子没文化、没技术、土地少,生活实在没法过下去,小儿媳带着两个孙子跑了。现在,孙女已经嫁出去了,小儿子也养不起她,只能投靠女儿。女儿条件也不好,靠着低保金勉强糊口。

大家想了解更多情况的可以关注并私信我!谢谢


乡村往事趣闻


最穷不过一张床,17年只回过一次老家河南南阳过春节,


比过我家再来辨,到现在还沒被旧房改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