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投資環境「溫差」:中國百計改善,美國立法收緊

就在中國政府正在自上而下地“穩外資”,在多場合強調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提供更優質的服務的同時,美國政府正式公佈了首個增強外商投資審查的法規,加大對外資風險的評估。

當地時間10月12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塔吉克斯坦出席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政府首腦(總理)理事會第十七次會議時再次強調:“中國將堅持改革開放大方向不動搖,繼續深化改革,特別要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放寬市場準入,打造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和公平競爭的營商環境。”

更令人關注的是,9月末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了推動外商投資重大項目落地事項。不久之後,寶馬、蘋果、埃克森美孚等歐美公司的董事長或CEO都表達了將在中國持續投資的意願。聯合國貿發組織官員梁國勇對第一財經記者稱,從外資流入總量上看,服務業和高科技產業是關鍵增長點,如何保持並進一步促進這方面的外資增長是非常重要的。“汽車、電子、化工等,這些大行業能容納大項目。”梁國勇說。

與此同時,美國則在不斷收緊外資審查。8月13日,美國總統特朗普正式簽署了作為《2019財年國防授權法案》(NDAA)一部分的《美國外國投資風險評估現代化法案》(FIRRMA)。作為一份關於外資收購美國公司新規定的法案,FIRRMA稱美國政府將加強國家安全審查,並賦予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更多的權力。

10月10日,美國財政部最新公佈了執行FIRRMA法案的臨時法規(InterimRegulationsforFIRRMAPilotProgram,下稱“臨時法規”)。該臨時法規是具有強制力的行政法規,將於2018年11月10日生效,並將會在大約15個月之後被永久性措施取代。在第一財經記者採訪的多位美國政策專家、前官員及跨境投資界人士看來,由於該臨時法規比預想中更為嚴厲地“上緊發條”,所以讓很多人感到吃驚。可以想象,跨境到美國對特定行業(或業務)的投資將會越來越麻煩。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PIIE))資深貿易專家胡弗博(Gary Hufbauer)在今年1月末參加了關於FIRRMA的聽證會。他對第一財經記者稱,中國應該吸引外資流入,同時加強對歐洲、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印度及其它國家的投資。

中國加大力度“穩外資”

中國政府正多管齊下采取各種措施來穩外資,並取得了初步成效。

10月9日,上海自貿區推出了跨境服務貿易的負面清單。該負面清單梳理了159項特別管理措施,涉及13個門類31個行業大類。根據規定,對列入負面清單的跨境服務貿易行為,由各部門按照相應法律法規規定實施管理;在負面清單以外的貿易行為,則按照境外服務以服務提供者與境內服務及服務提供者待遇一致的原則實施管理。值得注意的是,涉及金融行業的有31項,其中包括貨幣金融服務、資本市場服務、保險業,其他金融業等四方面。

10月13日,北京市委書記蔡奇到施耐德電氣有限公司、普華永道中天會計師事務所北京分所調研走訪。他強調,要堅定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深入推進新一輪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工作,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為外資企業在京發展提供更好更優質服務。

汽車、電子消費和能源等領域的跨國公司大佬也紛紛開始表態。10月8日,蘋果公司CEO庫克到訪上海,尋求在滬擴大合作,上海市委書記李強會見了庫克。在此期間,庫克承諾將加大對中國的投資。

10月11日,寶馬集團和華晨汽車集團聯合宣佈,前者對華晨寶馬的投資將增加3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239億元),用於未來幾年瀋陽生產基地的改擴建項目。美國埃克森美孚公司董事長兼CEO伍德倫也於近期到訪中國,他稱,埃克森美孚公司此次同中方商談的100億美元的獨資石化項目將落戶廣東。

中美投资环境“温差”:中国百计改善,美国立法收紧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1日會議提出的“穩外貿、穩外資”要求,對下半年經濟走勢將產生顯著作用。會議指出,當前經濟運行穩中有變,面臨一些新問題、新挑戰,外部環境發生明顯變化,要抓住主要矛盾,採取針對性強的措施加以解決。

關於美國領導人稱中國試圖影響美國商界領袖的指責,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在本月的例行發佈會上對在場記者表示:“中國對於美國的企業和企業家始終是歡迎的,我相信他們自有評判。據我們瞭解,倒是有不少美國商界領袖不贊成對中國產品加徵關稅的措施,但因為忌憚美國政府的打壓,現在不敢發聲。我不知道美國政府是不是採取了什麼威脅的方式。”

此前,他曾表示,個別國家出臺了法律法規或舉措,加嚴了對外國投資的審查,中國投資者的一些對外投資項目因此受到影響,中方對此表示關切。中方將密切跟蹤態勢的發展,評估相關國家舉措對中國對外投資的影響。加嚴對外國投資安全審查的做法,容易引起全球投資者對該國投資環境的擔憂,特別是對安全審查被濫用的擔憂。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10月9日發佈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測,全球經濟2018~2019年增速維持在3.7%,比4月份發佈的預測值低0.2個百分點。IMF在報告中強調,近期全球經濟更為顯著的下行風險與貿易政策的進一步分裂有關。IMF提出警告,貿易政策和不確定性的影響正顯現在宏觀經濟層面,而企業隨之受到損害的實例不斷增多;全球多邊合作機制正面臨壓力,特別是在貿易方面。

美國限制投資法案將影響全球投資者信心

與中國相反的是,美國正在醞釀限制外國投資的法案。其最新出臺的臨時法規涵蓋了8月FIRRMA中並未涉及的部分,這也使相當多的市場人士感到意外。第一財經記者發現,臨時法規中涵蓋的外國人包括所有的外國人,並不特指某個國家。

胡弗博並不驚訝,由於已經預期到政府將會公佈比較嚴厲的法規。但是很多觀察者曾經預期出臺更為中性的法規,所以比較驚訝。尤其是在工業覆蓋領域(所有“關鍵工業”),要求告知的寬泛程度,以及甚至很小利益範圍也被覆蓋到了。“我預計所有(國別的)投資者都會受到影響,作為預防措施,所有包含技術因素的併購都需要申請審查。”他說。

中美投资环境“温差”:中国百计改善,美国立法收紧

美國亞太法學研究院執行院長、北京大學訪問教授孫遠釗就顯得相當驚訝,他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稱,相比於8月份的最初版本,該臨時法規作為細則,授權CFIUS開始在FIRRMA法案下對原先不受審查的非控股性的外商投資(non-controllinginvestments)進行審查,同時在原先自願申報的基礎上對於適用的交易(pilotprogramcoveredtransactions)要求強制申報。受監管的交易範圍擴大到涉及27個行業的關鍵技術(criticaltechnologies)的非控股性投資或合資交易。關鍵技術包括多種受出口管制的技術和新興、奠基性技術(emergingandfoundationaltechnologies)。該臨時法規將於2018年11月10日生效,不適用2018年11月10日之前完成的交易。

“該臨時法規僅涉及關鍵技術,但還未涉及關鍵基礎設施(criticalinfrastructure)或與美國公民個人信息有關的美國商業。”他說,“對赴美投資的外資來說,確實是有負面影響的。”

一位擁有25年美國市場投資併購領域相關經驗的資深律師並不驚訝。他對第一財經記者稱,美國經濟狀況目前不錯,這個臨時法規肯定會對美國吸引外資帶來負面影響。“執行上會更嚴格一些,比如以前可過可不過的可能就過了,現在並不是這樣了。”他說。

富而德律師事務所給第一財經記者發來的第三季度全球併購報告稱,日本似乎正從鄰居的麻煩中獲益,整個第三季度的跨境交易金額高達1299億美元-為十年來最高數額,比2017年全年金額(487億美元)多了二點五倍多。但日本公司自身也未能免於海外投資限制規定,因為CFIUS的改革覆蓋了所有對美國目標性關鍵和敏感企業的外國投資,同樣歐洲日益收緊的外國投資制度也並非只針對中國。

而貝恩諮詢在給第一財經記者報告發來的報告則顯示,以GDP佔比衡量,中國的海外併購支出僅為日本的一半。可以想象,在不久的將來併購美國企業的計劃可能要擱置一段時間。比如:各行業的企業逐漸發現,有必要獲取技術能力來滿足日趨增長的數字化顛覆技術需求。很多企業轉向美國之外的歐洲和其他發達國家尋求適合的技術能力收購目標,以此作為短期的應對方案。但是,企業在制定兼併購戰略時需要保持長遠目光。就長期來看,中國企業需要堅持到底,針對不同場景來做出必要調整,在可能出現貿易摩擦的時間段內製定不同的應急方案。

最近,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主席保森(AdamS.Posen)從2018年美國的投資數據得出“特朗普的經濟民族主義正自食其果”的結論:無論是外國還是美國本土的跨國公司對美國的淨投資增幅基本下降至0以下。長此以往,美國收入增長、工作機會都將受負面影響,並將削弱美國作為全球商業中心的地位。

他分析稱,依據美國經濟分析局的數據,2018年第一季度美國外商直接投資數量跌落至513億美元。而在2016年同期,該數字為1465億美元,2017年則為897億美元。

“目前美國國會正通過削減企業稅、實行免稅代碼來刺激美國增長。然而目前看來,這些舉措並沒有挽救美國的外商投資。鑑於美國發起的投資審查,外商投資的減少似乎不足為奇。但美國本土企業的投資也在減少。這說明它們很有可能也在經歷類似的審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