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不是天賦,而是技能

大一新生辱國事件又一次刺痛了國人:一個受了那麼多年教育的新時代青年,怎麼會是非不分到如此地步?怎麼會連最基本的廉恥之心都沒有?公開發表錯誤言論令人感到氣憤,而那些更加過分的精日分子,引起了全民的痛恨。狗不嫌家貧,兒不嫌母醜,更何況我們的國家早就不貧不醜了。

說到愛國,我相信世界上沒有哪一個民族能比中華民族更容易愛國,更願意愛國。國家,家國。傳統道德以孝為基礎,父母生養了我們,把一切都奉獻給了我們,作為兒女,我們理應孝順他們。家是小的國,國是大的家。我們愛家,也像愛家一樣深愛著我們的國。國破家亡,國仇家恨,保家衛國,齊家治國……中國人最會顧家,也最會愛國。

正因為我們有家國觀念、家國情懷,所以我們會誤以為愛國是水到渠成的事:你愛父母吧?愛家吧?家國一體,你能不愛國嗎?其實,並非如此。孩子剛生下來並不知道什麼是愛家,愛父母,孝順父母,等他大一點懂事了,家長會教他做人的道理,告訴他孝順是做人的根本。感受崇尚孝道的風氣,眼見父母的日夜操勞,聽聞榜樣的光輝事蹟,上學後又聆聽聖人教訓,經過訓練和加強,慢慢地,他也成長為一個真正的孝子。

愛國也一樣,不是天賦,而是技能。你無法強制一個人去愛國,更不能盲目地相信愛國的種子會從天而降,飄落到每一寸心靈土壤。愛國雖說也離生活很近,但是必須站在相應的高度才能真正理解,培養、訓練起來難度也更大。如今,尊師重道、崇尚孝道的觀念大大削弱,學校裡的愛國主義教育空洞乏力。中小學教育太忙了,老師太忙了,學生太忙了,學業成績、補習班、特長班,所有人都怕輸,都一心想贏。愛國,能比出來輸贏嗎?課本上講講愛國,出幾期板報,參觀一下紀念館,愛國主義教育就結束了,學生嘛,已經是愛國者了啊。

大學裡面馬哲、鄧論、毛概,政治理論課很多,愛國主義教育並不多——為什麼不多,因為沒有人說自己不愛國,那大家肯定就都是愛國的了。我們的教育,不論義務教育還是高等教育,總喜歡來虛的,好像只有虛的才高大上,才不辜負"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古訓。這兩年,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被擺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上,成果、論文、案例不斷湧現。講政治,統一思想,能夠使國家凝神聚力。提高道德品質,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才能更好地統一思想,培養政治可靠、德才兼備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愛國是一項技能,有感恩之心的人才能獲得。"哀哀父母,生我劬勞",有感恩,才有真正的孝,才有真正的愛國。常懷感恩之心,國興國難,如在己身。運動員經過長時間的訓練,肌肉會產生記憶。人有了愛國之心,國事家事天下事,事事歷練。時間久了,也就有了永不磨滅的靈魂記憶。企業家曹德旺先生曾說,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我,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福耀,這是中國的東西。我1995年移民美國,拿了美國人的綠卡,到2005年我發現,福耀兩個字將會是中國汽車玻璃的代名詞,這時候我跟美國人講,我把綠卡還給你,不要了,全家撤出,一個都不能留。

愛國不是天賦,而是技能

位卑未敢忘憂國,一個人地位有高低,能力有大小,根是一樣的,都在中國。家國天下,有了愛國精神才可能有大的格局,大的視野,大的成功。愛國者從來不會孤單,他們是真正的民族脊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永不倒的萬里長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