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考被截胡,好牌不好打

教師節前夕,教育部下發通知,要求狠抓本科教學質量,堅決取消"清考"制度。一個月後,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一所職業院校,率先打響了第一槍。該校稱,第三屆黨委自2017年8月成立以來,全面推進從嚴治校、從嚴治學、從嚴治校,此次補考,對仍未達到要求的22名學生予以退學、40名學生進行留級。這些學生冤不冤呢?說起來還真有點冤。前面肯定也有不少學生跟他們一樣,沒有好好學,但是不怕,清考是他們可以任意使用的復活機會。光明正大地,心安理得地,他們拿到了畢業證。現在一下子正經起來了,嚴厲起來了,復活機會沒了,畢業證也沒了。冤嗎?其實不怨。學習是學生的天職,是增強本領、走向成功的不二法門。你虛度光陰,白白浪費生命,一門心思地投機取巧,拿不到畢業證完全是咎由自取。冤嗎?

"學生家長通過各種渠道打招呼、講情面",按照現在流行的調性,肯定有大鬧公堂的。高考之前的十來年,家長們操碎了心,步步為營,如履薄冰。等孩子一旦進了大學,很多家長就撒手不管了,最多也只是過問一下生活問題、情感問題。該實習了,快畢業了,孩子一輩子的大事,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又忙起來了。大學生已是成年人,大學又歷來寬鬆、自由、仁慈,家長放心,學生也覺得安然無虞。近年來,高等教育發展迅猛,就業難了,找好工作更難,激情、理想、神聖慢慢地消融在大學的慢生活裡。教育部要求杜絕"水課",取消清考,本意當然是想給高等教育下一劑猛藥。然而,高等教育真正的病不在這裡,"水課"和清考只是外在的慵懶。

嚴進寬出,病從口入。大學是人才成長的衝刺階段,慵懶失志,前功盡棄。嚴進嚴出,上緊發條,只能算是又做好了一項準備工作。給大學生加壓很有必要,但是加什麼樣的壓,怎麼加,仍需詳細論證,而不能靠想當然,更不能靠想象力。變臉容易變身難,高等教育改革應該先於中小學教育,應該跟社會結構變革、人才需求的不斷更新緊密聯繫。先要改革評價機制,當所有高校不再熱衷於編織面子,而是敢於自爆家醜,敢於攻堅克難,矢志成就裡子的時候,高等教育才能真正贏得尊重,才能真正走向輝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