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盛世王朝不過四百年,夏商周卻能最長存國八百年

封建盛世王朝不過四百年,夏商周卻能最長存國八百年

封建盛世王朝不過四百年,夏商周卻能最長存國八百年

鼎盛王朝

中華封建時期最鼎盛的五大王朝,均堪稱世界第一。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橫掃六國,結束了七國爭霸的戰亂局面,開創了中華民族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大秦帝國,在此後中國兩千多年封建歷史長河中,出現過五次最鼎盛的時期,每一次都站在世界之巔,堪稱世界第一強國,受萬族敬仰,然封建帝國總是逃不過從大亂到大治,從盛世到解體的命運,國祚竟不如夏商周等奴隸帝國。

封建盛世王朝不過四百年,夏商周卻能最長存國八百年

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第一個盛世在大漢王朝時期。漢高祖劉邦在打敗項羽後稱帝建立西漢,經文景之治休養生息,漢武帝即位後攘夷拓土,至漢宣帝時期國力達到極盛,後西漢走向衰亡,被王莽篡位。公元25年,劉秀稱帝,建立東漢,統一天下後息兵養民,史稱光武中興。兩漢時期奠定漢地範圍,極盛時東並朝鮮、南包越南、西逾蔥嶺、北達陰山,面積約為609萬平方公里,全國人口達六千餘萬,佔當時世界的三分之一。大漢王朝是中國最鼎盛的時期之一,那句“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成為了中華民族最驕傲的宣言,因為大漢的強盛,中華民族以“漢”為名,從此自稱“漢族”,西方最強大的古羅馬帝國在大漢王朝面前也不堪一擊,中國真正站在了世界之巔。雖然西漢、東漢兩代加起來超過400年,也是封建社會建國時間最長的王朝。

封建盛世王朝不過四百年,夏商周卻能最長存國八百年

龍吟四澤,鳳引九雛

第二個盛世在大唐王朝時期。唐太宗李世民繼位後開創貞觀之治,唐高宗李治與女皇武則天合稱為“二聖”承貞觀遺風開創永徽之治,唐玄宗即位後勵精圖治,開創了經濟繁榮、四夷賓服、萬邦來朝的開元盛世。鼎盛時期,國土面積達到了1250多萬平方公里,唐朝是中華帝國史上最頂峰的王朝,全方位超越世界,但安史之亂之後,後期雖有中興,由於元氣大傷,風雨飄搖的大唐,依然無奈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大唐王朝就度過了290年曆史。

封建盛世王朝不過四百年,夏商周卻能最長存國八百年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第三個盛世在大明王朝時期。1368年朱元璋稱帝,建立大明王朝,到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禎皇帝煤山自縊,明朝作為統一國家的歷史結束。明初歷經洪武之治、永樂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政治清明、國力強盛。大明王朝,經過百年的發展,大明擁有世界最強大的海軍,軍隊人數160萬,國家的軍事實力無與倫比,而且這個時期的明朝疆土面積甚至還超越了大唐,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強國。中期經土木之變由盛轉衰,後經弘治中興、嘉靖中興、萬曆中興國勢復振,晚明因東林黨爭和天災外患導致國力衰退,爆發明末農民起義,滅亡了這個封建社會漢人建立的最後王朝,可惜還差十餘年,就度過了300年大關。

封建盛世王朝不過四百年,夏商周卻能最長存國八百年

市列珠璣,戶盈羅綺

第四個盛世在大宋王朝時期。宋朝時期,中國的經濟、文化和人口達到了新的高度,中華民族人口總數達8500萬,經濟產值位列世界第一,佔世界的80%,科學技術先進,已經出現了最早的火器。宋朝歷史從960年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建立宋朝開始,一直到1279年趙昺跳海殉國為止,國祚將近320年。

封建盛世王朝不過四百年,夏商周卻能最長存國八百年

金戈鐵馬,氣吞萬里

第五個盛世在大清王朝時期。1644年大順攻佔明朝國都北京,駐守山海關的明將吳三桂降清,清攝政王多爾袞率領清軍趁勢入關,同年順治帝遷都北京,從此清朝取代明朝成為全國統治者。1760年,康熙平定準噶爾汗國的清朝疆域達到極盛,極盛時期總面積可達1316萬平方公里,至晚清1908年縮水至1135萬平方公里。早年的極盛和晚年的極衰,使得中華民族在這兩百餘年的時間裡,迅速退化 ,軟弱無能,割地賠款,葬權辱國。

封建盛世王朝不過四百年,夏商周卻能最長存國八百年

夏朝版圖

封建盛世王朝不過四百年,夏商周卻能最長存國八百年

商朝版圖

封建盛世王朝不過四百年,夏商周卻能最長存國八百年

東周戰國版圖

然夏商周三個朝代,前後竟有1800多年曆史,夏商周所經歷的時間都比較長。夏,前2207~前1766,共歷441年;商,前1765~前1122,共歷643年;周,前1121~前 249,共歷872年。夏商周每一個朝代所享年代,都是中國歷史朝代之最。除了夏商周三朝之外,其他的朝代最多享年不過300年,漢朝分西漢和東漢,實為兩朝。主要為何?

一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因為早期人類社會的生產能力低下,社會變動發展都很緩慢。生產力是決定歷史發展方向的最關鍵因素,夏商周三代時,生產力發展緩慢,需較長時間才出現飛躍,所以生產關係也就不會很快變革,所以發生量變到質變的推動能力就很慢才能積累起來。後面社會生產能力逐步加強,經濟社會發展速度加快,所以才會朝代更迭加快,特別是在宋明清後期,科技力量的推動,文化知識的普及以及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萌芽,這是推動生產力發展的結果。

二是基於本民族的地域之爭,夏,商,周更像是以血緣為關係的單一民族國家,商取代夏,周取代商,實質上是本民族發展後所帶來的為擴大生活區域而引發的對其他民族的戰爭,說白了就是擴大地盤,早期地廣人稀,生存空間足夠,除非少數民族入侵,夏商周均出現遷都事件,一般不會發動大規模戰爭。至於周,之所以存在時間長,是因為相當長的時期裡,它的王都是被當作傀儡對待,這個和英國、日本等實行君主立憲制政體國家的“天皇”很相似,基本沒有權力,只是一個象徵。周到了最後,秦國的實力已經絕對強大,所以連這個象徵也不需要了。

三是社會生產關係及宗教禮儀的限制,除了東周時期已初步具備封建社會的屬性之外,夏商周三朝都是奴隸制社會;早期國家基本重禮,從堯舜禹禪讓時代開始,中華大地各階級劃分得十分嚴格,即使很多貴族權傾一時,也不敢枉自到篡權,取代中央的地步,所以權臣亂國的現象很少見。

封建盛世王朝不過四百年,夏商周卻能最長存國八百年

中華版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