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IPO:上半年通過率54%,11家被否,45家終止審查!

新三板轉板項目一直是市場關注熱點,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新三板企業申請IPO過會率為54.2%,略高於整體過會率水平,但與去年前三季度的81%相比,依舊明顯下降。

在今年上半年58家過會企業中,13家企業來自新三板,佔比22.41%。

在經歷了IPO撤回潮之後,雖然有赴港股上市或“新三板+H”的選擇機會,但在A股排隊IPO仍是新三板企業的主要上市路徑。

01

上半年:24家新三板上會,通過率為54%

2018年上半年共有24家新三板企業上會,13家企業過會,新三板企業的過會率約為54.2%,11家被否。

而2017年全年有40家新三板企業上市,過會26家,過會率65%,今年新三板企業轉板過會率明顯下降。

2018年至今新三板轉板企業上會數量與2017年相比,為2017年(40家)全年上會企業數量的60%,過會企業數量為2017年全年過會企業數量的50%。

圖表:2018上半年新三板轉IPO過會公司名單

新三板IPO:上半年通過率54%,11家被否,45家終止審查!

來源:wind資訊,前瞻IPO(qianzhanipo) 製圖

上半年過會的13家新三板企業中,有8家是擬上交所主板上市,3家擬中小企業板上市,2家擬創業板上市。

2018年通過審核的新三板企業中還有4家暫未上市,分別是浙江泰林生物技術、深圳市捷佳偉創新能源裝備、青島海容商用冷鏈、浙江捷昌線性驅動科技。

02

11家新三板轉IPO被否,創業板佔比54.5%

圖表:2018年上半年新三板轉IPO被否名單(11家)

新三板IPO:上半年通過率54%,11家被否,45家終止審查!

來源:wind資訊,前瞻IPO(qianzhanipo) 製圖

上半年11家新三板被否企業中,有4家是擬上交所主板上市,1家擬中小企業板上市,6家擬創業板上市,佔比54.5%。

整體來看:新三板轉主板IPO上市的成功率最高,轉創業板上市的成功率最低。

03

45家新三板轉IPO終止審查

圖表:2018年上半年新三板轉IPO終止審查名單(45家)

新三板IPO:上半年通過率54%,11家被否,45家終止審查!

來源:wind資訊,前瞻IPO(qianzhanipo) 製圖

1、創業板撤回材料最多

上半年45家新三板IPO企業選擇撤回材料,其中,有18家是擬上交所主板上市,8家擬中小企業板上市,19家擬創業板上市,佔比54.5%。

2、3家終止後,再次提交輔導備案登記

上半年撤回材料的新三板企業彙總,有三家已再次向證監會提交了IPO輔導備案,分別是博彙股份(831213.OC)、湘佳牧業(831102.OC)、艾錄股份(830970.OC)。

3、立信撤回的新三板項目最多

在保薦機構中,海通證券撤回的三板項目最多,有5家,其次是國金證券和天風證券,各有3家。剩餘的都不高於3家。

會所方面,立信撤回項目最多,有13家,其次是天健9家。

律師方面,則最多的是北京德恆律所,有5家。

04

新三板轉IPO被否企業的審核關注點

新三板企業IPO被否遭遇的問詢題目,總體來看,關聯交易問題、持續盈利能力、毛利率異常、應收賬款異常和信息披露等五個方面成為被否新三板企業的高階難題,其中,10家被否企業中曾有9家企業被問詢“關聯交易問題”。

對於新三板公司轉IPO中所反饋的問題,問題主要集中在:

(一)“三類股東”問題

新三板企業轉IPO,發審委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就是“三類股東”問題,這個問題成了很多新三板企業轉版的障礙。

三類特殊股東指契約型基金、資產管理計劃和信託計劃(以下簡稱“三類股東”)等“非公開募集”的金融產品。由於三類股東在工商登記時不被視為民事主體,無法登記為非上市公司的股東,實踐中三類股東對非上市公司投資的方式通常是由金融產品的管理人簽署投資協議並約定由其管理的具體金融產品履行出資義務,在工商登記的股東名稱則為管理人名稱。

而2018年3月13日,文燦股份帶著“三類股東”成功過會,成為首家攜“三類股東”過會的新三板企業,剛剛過會的捷昌驅動也同樣有“三類股東”,這樣“三類股東”問題也並非存在即被否,符合規定的帶“三類股東”的新三板企業不會影響自身的IPO審核。

(二)財務與會計規範問題

具體表現為:財務費用明細、波動性、與收入匹配性、波動性、合理性、審慎核查、信息披露準確性客觀性。應收賬款收入佔比、賬齡、回款情況、壞賬計提、結算方式及信用政策;存貨餘額波動情況、庫齡等分析、核算、結轉以及存貨跌價準備計提充分性;主營業務成本核算及結轉、成本結構及與收入變動的匹配性;公司增資以及股權轉讓的合規性。

例如,恐龍園、時代裝飾涉及應收賬款及其財務確認合理性,時代裝飾資產負債結構、現金流量;龍利得的營業收入及其財務確認的合理性;天元集團毛利率持續提升等問題。

(三)股東超過200人

股東超過200人,是新三板企業常見情況。根據《非上市公眾公司監管指引第4號——股東人數超過200人的未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申請行政許可有關問題的審核指引》(以下簡稱“《非公4號指引》”)作出了明確的規定,股東人數超過200人公司符合《非公4號指引》規定的,可申請公開發行並在證券交易所上市。

對於因在股轉系統公開轉讓或定向增發而導致股東人數超過200人的新三板掛牌企業,在符合公司依法設立且合法存續、股權清晰、經營規範及公司治理與信息披露制度健全等合規性審核標準的前提下,200人股東問題不會構成其申報IPO的實質性障礙。

(四)涉及關聯交易問題

關聯交易問題只要存在,發審委就會問到,新三板企業要提前想好這類問題的解釋。例如,發審委質疑天元實業的前五大客戶銷售產品的毛利率差異較大且跨年波動較大;春暉智控的潛在關聯交易;龍利得的未披露的潛在關聯交易的關注;時代凌宇也被質疑是否有“實質重於形式”原則認定的關聯方,是否存在重大依賴等。

(五)持續盈利能力

持續盈利能力是18年審核的重點問題,代表了一個公司未來的盈利和投資價值,持續盈利能力將直接影響投資者對該公司投資價值的判斷,新三板企業更需要注意。

具體表現為:採購成本能否轉移給下游客戶/政府採購比例較高,是否具有獨立市場拓展能力/不能續租約對盈利影響/經營模式和盈利模式的可持續性(互聯網企業)/淨利潤大幅波動/“兩票制”實施後對發行人經銷模式及後續生產經營的影響/業績下滑/主要產品訂單下滑等。

附:2018年新三板排隊企業名單(截止7月4日)

新三板IPO:上半年通過率54%,11家被否,45家終止審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