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魯木齊打通城市脈絡 疏理「毛細血管」

出租車司機張勇從烏奎高速出發,途經新醫路西延、西外環,不到10分鐘就抵達克拉瑪依西街。

張勇走的新醫路西延是今年被打通的斷頭路。隨著新醫路西延(衛星路- 西外環)斷頭路的打通,西外環以西的新醫路西延道路全部貫通,成為城市向西的重要走廊和輻射道路。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抓住人民最關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幹。

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改造具有示範作用的20個交叉口,打通50條斷頭路、丁字路及畸形路口改造,建設交通誘導系統,實施公交線路優化調整......作為今年民生建設十大實事之一的暢通工程由於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從規劃、建設、管理等方面多管齊下,多部門齊心協力從現有交通上挖潛、提升、完善,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

隨著烏魯木齊29條“梗”在城市路網中的斷頭路、丁字路被打通,132處交通擁堵路口和路段被優化,公交線路陸續優化調整......首府城市路網逐步進入“宏觀、微觀良性循環”狀態,市民出行也更加便利。

緩解區域交通擁堵城市脈絡更加舒展

民之所盼,就是施政所向。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目前烏魯木齊擁有各種機動車輛已超過110萬輛,交通壓力逐步顯現。

交通擁堵、停車難,已成為大中型城市的頑疾,也是群眾呼聲較高的一個難點問題。

烏魯木齊通過實地調查、聽取市民意見、編制方案等一系列措施將珠江路立交、新醫路西延、躍進街東延、九家灣立交、城北主幹道東延等重要的交通轉換節點列入暢通工程。

市建委重點項目處副處長翟國華說,由於歷史原因,部分斷頭路、丁字路、畸形路口以及低等級的巷道,造成片區的交通聯繫不夠密切、區域內外部交通不順暢。這些道路因牽扯到多種因素,遺留問題較多,施工難度較大,但必須立足實情講實際,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

以前新醫路到了阿勒泰路就成了斷頭路,而高鐵片區、白鳥湖片區等地的快速發展急需一條快速通道連通中心城區。9月12日,新醫路西延斷頭路正式通車,西外環與烏奎高速形成了貫穿一體的快速通道。今後新醫路西延還要繼續向東延伸,終點與阿勒泰路相連。

看到斷頭路被打通,居住在宜品家春秋小區的居民吳明高興地說,道路打通後,從經開區(頭屯河區)到西外環就不用再繞行蘇州路或騎馬山路。

市公安局交警支隊交通科民警滿志明說,新醫路西延斷頭路打通後,使得高鐵片區進出市區又多了一條快速通道,緩解了蘇州路立交、九家灣立交目前交通擁堵的狀況,通過現場調研,能夠節省高鐵片區進入市區12分鐘的出行時長。

如果說新醫路西延道路的打通實現了中心城區、高新區(新市區)、高鐵片區、白鳥湖片區短距離連通,那麼珠江路立交則打通了天山區、沙依巴克區的交通瓶頸,實現了河灘路與珠江路、高架與地面各方向的互通。

私家車車主馬超說,珠江路立交今年徹底變成了全互通立交,河灘路駛出的車輛可從上行匝道進入珠江路,從新華南路、英阿瓦提路駛出的車輛可從下行匝道進入河灘路,再不用繞行倉房溝路了。

由於烏魯木齊市自然地形的原因,路網規劃也有所側重。外圍區是城市空間擴展的主體,規劃重心是提高網絡密度,加大對外通道建設力度,發揮交通引導作用。核心區及城市中心區新建道路可能性較小,規劃以梳理、改造為主。通過對這些主幹道、交通節點的改造,緩解了區域交通擁堵,打通了片區之間重要通道,提高了交通運行效率。

疏通道路“毛細血管”,滿足居民出行需求

群眾滿意是出發點,也是落腳點。能不能取得讓人民滿意的實效,關鍵看能否解決聯繫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問題。

今年烏魯木齊區級斷頭路、丁字路項目有44項,主要負責打通改造巷道和次幹路,以滿足人民群眾生活和方便群眾出行的需求。

例如文光路南延、雙創巷道路,打通後將緩解四平路與河北東路路口、京疆路沿線交通擁堵情況,便於創新廣場、自治區質監局及紫煜臻城小區周邊居民的交通出行,緩解該區域高峰期交通壓力。

會展經二路北接紅光山路向西與東八家戶街公園柒號處相接,是尚德苑、中天博朗天御、綠城百合2期、公園柒號等住宅小區重要的出行通道。

市民張華說:“斷頭路、丁字路很多都是城市的老大難問題,其實四周有很多羊腸小道,但有的路走著走著就沒路可走了,如今政府對這些道路實施若干個小手術,真是解決了我們出行的大問題。”

一方面疏通“毛細血管”,一方面科學調整交通組織方式。滿志明說,今年年初,市公安局交警支隊彙總了交通擁堵路口和路段108處,並逐項進行了問題成因分析,既制定了有針對性的緩堵保暢措施,同時對繼續推進排查和整改的新問題列入X項中,持續開展了“108+X”緩堵保暢工作。截至9月已完成132處點段的優化工作。

從區域性交通管理入手,通過分批次設置單行道來減少支路巷道與周邊道路平交路口的交織點,提升支路巷道的通行能力。目前,交警支隊已完成對烏蘇路、吐魯番路、和平南路一巷等12條支路巷道單行道設置,路網通行能力提升15%,極大地緩解了黃河路、八道灣路、和平南路等片區的交通擁堵問題。

軟件硬件齊下手,理順城市交通

交通強國不僅體現為路網規模的擴張,更在於道路利用效率的提升,尤其要補齊城市建設和民生改善的短板。

而暢通工程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專業多、社會影響大、時間延續性長,它的順利實施,需要靜態交通和動態交通的相互配合、互相融合。

2017年烏魯木齊市城市綜合交通項目研究中心開展了全市斷頭路、丁字路及畸形路口普查工作。併合理制定分階段、分步驟的近期、中期及遠期實施計劃。一方面梳理出問題突出、對市民出行影響大、投入少見效快的疏堵改造行動方案,另一方面結合本市總體規劃的發展目標與城市格局定位,系統研究本市的城市結構、出行特徵、交通系統供給能力,尋找擁堵產生的根源和深層次原因,確定長期治本的城市交通發展策略。

烏魯木齊市城市綜合交通項目研究中心主任洪曉龍說,目前市民對出行服務水平的要求在不斷提高。我們需要通過精細化管理,在滿足人們基本出行需要的前提下,堅持高密度、集約化的模式,鼓勵城市公共交通建設發展。通過“大數據”技術,讓交通管理變得更加“智慧”。為逐步構建安全可靠、舒適便捷、集約高效、綠色生態的城市交通體系奠定堅實基礎。

在交叉口改造中,今年對紅山路片區交叉口進行了整體改造。目前光明路-新民西街-友好南路-新華北路交叉口和紅山路-新民西街交叉口距離只有80 米,是首府早晚高峰期比較擁堵的路段,所以天山區和水磨溝區通過重新施劃標誌標線、設置待行區、添加文字標識、科學調整紅綠燈配時等措施對其綜合改造。

滿志明說,為全面提升交通信號配時精細化管理水平,藉助信號配時專業維護團隊,對問題路口信號配時設置10種以上解決方案,並根據不同時段、不同交通特點科學匹配最優方案來提升路口通行能力,目前已完成45處路口信號配時優化工作,通行能力提升18%。(來源:新疆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