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城後,這些志願者撐起武漢的“毛細血管”

武漢“封城”後,這座時不時堵車的城市,街道一下子空曠下來。1月23日10時起,武漢全市公共交通暫停運營後,1月26日0時起,除經許可的保供運輸車、免費交通車、公務用車外,中心城區區域實行機動車禁行管理。


但空曠的街上,仍能見到“鄂A”牌照的私家車駛過——小轎車、SUV、電動汽車、豪車……他們的新身份是武漢的民間志願者車隊。


這些志願車隊為武漢臨時搭建起“毛細血管”,把物資輸送到需要的地方。有時是防護服、護目鏡和口罩,有時是呼吸機、氧氣罐,有時是蔬菜、牛奶、餐食,有的志願者還承擔著接送醫護人員的任務。據《湖北日報》不完全統計,武漢市目前有幾十個車隊,上萬個車隊志願者。


醫院和醫護人員始終是志願車隊服務的首要對象,然後是社區、單位和個人。車隊的乘客有獨居老人、殯儀館工作人員、在家自我隔離的疑似病例……


車隊志願者自負出行成本,隨叫隨到,以自己的方式守護武漢。有時,旁人的不理解、朋友的冷嘲熱諷會讓一些志願者覺得委屈;感染的風險也確實存在,防護物資緊缺的條件下,甚至還有“裸奔”送貨的志願者。


但醫生們的善意、感謝,家人默默的支持,讓許多志願者堅持下去,直到自己的城市好起來。


以下是三位車隊志願者的自述。


封城後,這些志願者撐起武漢的“毛細血管”

江瑩:我們一家三口都是車隊志願者


封城後,這些志願者撐起武漢的“毛細血管”

鄂A牌照的私家車志願者,在武漢封城時,為抗疫物資配送發揮了重要力量,黑色衣服者為王澤宇,藍色衣服者為受捐單位對接人。(受訪者供圖)


我是武漢市新河街學校的老師,我兒子王澤宇是武漢理工的大學生。家裡有一輛SUV,我們一家三口分工合作,主要是兒子開車、搬物資,我給物資分類貼標籤,有時也開車。丈夫是後勤,我和兒子有事情或者比較疲憊的情況下,他就頂上去。


1月25日,我在朋友圈裡看到一個私家車志願者群的二維碼,毫不猶豫地加進去,把兒子也推到群裡。後來,我們又加入“火神”隊。


最開始,我們接送醫護人員比較多。接送醫務人員時,儘量減少交流是我們的共識。我兒子不太擅長和陌生人社交,我開車時會和他們聊幾句,感覺這些孩子大都比較樂觀。叫他們“孩子”,是因為他們年齡比較小,有的剛開始參加工作,還沒有車,可能身體素質比較好。送完後,有時我也會在微信上關心一下他們。我會問,你怕不怕被派到一線?他們說,不怕。


在做志願服務期間,發生過一件讓我非常內疚的事。


有次我接了一單任務,1月29日中午12點左右去接送一位醫務人員,結果她前一天晚上八點多給我發了一條短信,可能是由於工作安排變動,她要提前去醫院。我手頭正好在忙別的事,沒看到這條短信。擔心她以為我是故意忽視短信,隨後,我聯繫到她,對她說:“你以後要接送的話,儘管跟我說,我隨時都可以接送你。”結果她告訴我,自己這幾天要天天住在醫院,不回家了。


從1月底開始,我們就沒有接送過醫護人員。那時確診病例增多,社區也有專門的車子可以調動。既然專業人士可以做這件事,作為志願者也要考慮後果,萬一自己感染了,會形成一種負面影響,反而給社會添亂。現在我們主要在活動範圍內負責物資的配送。


“封城”後的武漢,路上車蠻少,陰雨連綿,霧霾霾的一片,讓人感覺這座城市就像生病了。我家的車其實沒有辦理任何通行證,主要是在武漢三鎮跑。王澤宇被交警攔下過,但在說明是給醫院運送物資後,交警就放行了。交警們都戴著口罩,我們看不到表情,但我能感到他的眼神是善意、敬佩的。


因為經常要去不熟悉的地方,我們很擔心違規。我們第一次去紅巷藝術城那裡,把車停好搬拉物資時,才發現車停在了單行道,剛好那裡又有攝像頭,肯定是一個扣分多發地。


我還有一點壓力就是我70多歲的母親,她一個人在武漢。我們兩個居住的小區相隔大概500米。我還經常往她居住的小區送東西,有時都經過家門口了,我都沒進去看她一眼。我經常在外頭跑,怕一不小心把病毒帶給她,只能通過電話聯繫。


最開始,我媽媽蠻反對我做志願者司機。我是兄弟姐妹裡唯一一個大學生,也是母親的精神支柱和驕傲。她很擔心,在電話裡吼我。我告訴她,我全副武裝了,抵抗力也強,你不用擔心。她還是比較開明的,後來就同意了。不過,她目前還不知道王澤宇也和我一起在做志願者。怕她擔心,我們沒和她說。


我們做志願者是自費的,油錢我沒統計過。除了油,車隊志願者的酒精消耗得很快。每執行完一次任務,我們都要用酒精把全車進行徹底消毒。有次一個志願者向車隊免費發放酒精,一人一瓶。他看到我們母子二人時,特別感動,一下給了我們五瓶。後來,我們遇到另一個沒有酒精的車隊志願者,又分了兩瓶給他。


志願者做事,不是為了金錢或者名利。大家都很開心,尤其收到來自他人的鼓勵和肯定時。


封城後,這些志願者撐起武漢的“毛細血管”

周志國:因為封路,

一小時路程,我開了12個小時


我是做土建的,同時也是貨拉拉平臺上的一名司機。最近幾天,我的任務是送貨拉拉提供給醫院的愛心午餐。我家住蔡甸區,在西邊;取餐地在黃陂區,是東邊。路程大概要一個多小時,現在又有交通管制,遇見封路也只能繞行,要預留兩個多小時,以防出現突發情況。


封路是不可控的。有時昨天還能走,第二天早上就發現封死了,得繞。第一次繞路是在江北快速路下來那個位置,正好碰到一個警察在拍照,旁邊停著一輛警車。我打開車窗向他打手勢,他也一臉奇怪說:“我不知道(這封路)啊,我的車也過不去了。”像這樣臨時封路的情況太多了,本來很熟悉的路,最後只能不斷調頭、嘗試能走的路口。


還有一次是去孝感的醫院運送防護服,因為路全堵了,我一晚沒睡,一直在繞路,一直到第二天早上6:30才到。我現在想到這事就想笑,武漢到孝感也就五十多分鐘路程,我開了12個小時,我自己都奇怪,自己到底怎麼開的車?


封城後,這些志願者撐起武漢的“毛細血管”

貨拉拉平臺的司機是武漢車隊志願者中的一份子。(受訪者供圖)


我們現在很少有跨城任務,很難出去。我最遠到過孝感,我們這邊還有師傅到過咸寧和仙桃,這兩個地方有很多生產口罩的廠子。


去孝感那天是1月28日,我還捎了一位醫生。他是武漢人,在孝感醫院上班,剛結束休假,發佈了求助信息。協調員看到了,過來聯繫我。我開的是新能源輕型貨車,只有一個駕駛座和一個副駕駛座,後邊全用來裝貨,沒接過拉人的活兒。這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接送醫護人員。


我送的這位醫生讓我特別感動。他知道我沒吃飯,上車時,他拿著包子、小零食蛋糕、牛奶。我開始說不用,貨拉拉的人都很抗餓。快到地方時,他打開一瓶礦泉水,倒掉一半,又加進去一半開水。他知道我一天沒吃飯,怕喝涼水胃受不了。


一天一頓正餐是我的常態。2月4日那天,我還和同事開玩笑,說我好幸福,中午吃了方便麵,充電站附近正好有個超市,火腿腸賣完了,買了倆滷蛋。我愛人怕我餓著,總讓我帶這帶那,但說實話,我也不敢在車上儲藏食品,吃東西。畢竟我們去的地方是隔離區。


做車隊志願者這些天,各大醫院我基本都跑過了。我去火神山醫院送了幾次貨。它真是個奇蹟。短短几天內,那麼多人交叉施工,它也不是位於十分開闊的地段,沒有四通八達的道路,它就一條路。但就是一天一個變化。


哪個醫院什麼情況,哪個醫院缺什麼物資,我都知道。最缺的物資就是防護服和口罩。這都是一次性消耗品,患者多,必然會消耗得很厲害。有一次我們同事給武昌醫院送物資遇見因為口罩用完了,來換班的醫護人員沒有口罩,沒法接班,另一個沒法下班。


我的口罩是很早買的N95,送物資時看到一線醫護人員戴著一次性外科口罩,我心裡都覺得很過意不去。防護服,按道理也是一次一套,但很多醫務人員也做不到這樣,我們也是能省就省。我的防護服有一套最長穿了三天,它本身質量也比較好。我先用酒精消毒,再放到家裡的消毒櫃裡用臭氧消毒。


我的酒精是車隊發的,我特地在家裡找了一個小噴瓶,就是裝化妝品的那種,一點點噴,省著用。


現在路上車少,我偶爾會放空。但即使是放空,我滿腦子也都是任務該怎麼做。就連做夢都是工作的事兒。我愛人都說我魔怔了,夢話也說的是拖到這屋,拉上去什麼的。有次我說夢話把自己說醒了,發現還在琢磨送貨的事兒。


有件事兒,讓我心裡特別不好受。也是這件事,讓我在之後的工作裡特別小心謹慎。一般我們送餐是送兩家醫院,我會提前通知醫院,午餐大約半個小時到。


即便這樣,對接的醫生也可能因為忙或者在休息,晚一點才能來取。因為在前一家醫院等待時間比較長,我到下一家醫院時已經是12點多了。


醫生取完貨,打開一看,發現裡邊是麵包和牛奶。因為我不知道里面是什麼,也不能打開,所以看到只有麵包和牛奶時,我也吃了一驚,真的很尷尬,心裡也很難受,很心疼。直到第二天,我去取餐點裝車時,才知道我昨天掉了一拖貨。我對配送員說,當時你給我簽字時,我們不是核對數目了嗎?他回答說,這不怪你,我當時看見的也是那些,等到所有貨物配送完後,我才發現漏了。後來,我每一次的貨一定再三核對,清點好。


我們家是四世同堂,都住在一間大屋子裡。因為做志願者,我和愛人搬了出來,住到蔡甸這邊的房子裡,她住四樓,我住五樓。我的小孫女1歲了,我好長時間沒見到她了。想她時,就看看手機裡的照片。家人對我都很支持,知道這是公益,是好事情。晚上快十一點到家,愛人也會給我備好熱乎乎的飯菜。


2月5日大清早,我看到車隊志願者何輝因為新冠肺炎去世的消息,眼淚忍不住下來了。流完淚後,我將一如既往地守護武漢。


封城後,這些志願者撐起武漢的“毛細血管”

黃豪飛:醫生親手給我戴上護目鏡


我們“火神”隊到2月4日已經成立10天。實際上,我們不僅是個車隊,更是一個志願團隊,從前期的物資募集到與醫院等需求方對接,都要負責。


車隊目前有50輛車左右,除了自己團隊的派送任務外,我們和曙光、大象、善緣等車隊相互協作,一起來完成派送任務。


任務的分配、認領和派發都在微信群裡進行。我們有個總指揮群,裡面有幾個人,其中有一個單獨對接物資,一個人協調各種需求,還有人專門跟蹤物流。在群裡發佈的是一個非常具體的任務表,包括區域、時間、地點、對方單位的聯繫方式、聯繫人等。對方單位收到我們送來的物資後,會開具接收函,上面寫明物品類型、數量,派送人會在上面簽字後,把收條拍照發群裡,相當於形成一個工作閉環。我們會有存檔記錄,反饋給相應的捐贈者,讓他們知道捐贈的物資確實送到了。


作為隊長,我有一個很重要的任務就是保障隊員的安全。我聽說過其他團隊有志願者感染的現象,或者說出現了疑似病例。我在團隊裡主張“火神”隊還是以運送生活醫療物資為主。


我還有另一個群專門接送醫護人員,我們對這些志願者,往往提出更高的防護要求——從頭到腳全部武裝到位,從防護帽、護目鏡、口罩、防護服乃至手套,都要全部到位。但是,目前物資也比較緊缺,像是N95口罩、防護服,很多一線醫護都用不上,我們也只能要求防護級別越高越好。


車隊剛開始運作起來時,由於志願者本身防護物資就少,確實有志願者“裸奔”的情況,除了防護等級比較低的口罩,什麼也沒有。這種情況目前來說已經大大好轉了。


剛開始時,志願者口罩都自己買,各種各樣的都有。團隊也在儘量爭取一些防護物資分給志願者,比如,接收捐贈物資前,和捐贈人溝通,在徵得同意後,從中分出一部分給車隊志願者。慢慢地,我們做的事情有更多人知道,募捐小組也為車隊籌集到一些防護物資。也有一些人從朋友圈、抖音上看到我們,發出疑問:你們自己的防護怎麼也沒到位?前兩天有個普通市民向我們贈送了幾個N95口罩。目前,我們比較緊缺的是防護服和酒精。


我們有個工作環節,志願者到了接收單位後,需要和對方合影拍照,作為存檔文件之一。我也可以通過照片檢查防護有沒有到位,比如看到隊員沒戴手套,我會第一時間打電話,問他到底有沒有,如果沒有,趕快找我拿,如果有,請務必要穿上。


物資的配送範圍也在縮小。防控沒這麼嚴格時,允許送到周邊縣市,但隨著防控等級、嚴密性的提升,我們就只侷限在武漢三鎮。對於政府部門的要求,我們還是要儘量遵守。


在市內,私家車的通行受限。我們目前在為車隊所有的車輛辦理通行證。從實踐角度來說,想要順利通行送貨,有這麼幾種情況。


第一種是找紅十字會開綠色通行證;其次,是出動120。比如一些武漢市政府明確規定禁止通行的,我們會聯繫對接單位。120救護車可以自由通行,我們就會約定一個具體地點交接。上次,一輛從白沙洲過來的大卡車,拉來23噸蔬菜,我們就是聯繫醫院,他們派出救護車把菜領回去了。也可以找醫院開具證明,比如貨物需送到同濟醫院,醫院會出具一份證明,上面寫明某某車輛,牌號、聯繫方式,由於運送救援物資需求,需要在某路段通行,請予以放行。


個別情況也可以找武漢市公安局的交通管理局,他們也能出具證明。跨省市最難,需要衛健委或者防疫辦的公文才能出高速。


醫務人員對我們車隊志願者非常支持。他們會主動提出,不要到門診來,或者不進醫院,在門口或者相對比較安全、比較空曠的地方對接。


上次我去湖北省婦幼送護目鏡,我只戴了一個口罩。醫生收貨、寫好證明後,非常自然地對我說:“首先你必須自己戴。”然後親自給我戴上一個護目鏡。


有時,採購環節出問題,部分廠家生產或捐贈的物資不能達到醫用標準,醫護人員也會理解,這並不是志願者的錯。為了緩解志願者的心理壓力,他們還是會收下這些物資,發給後勤人員。


現在我們也有了經驗,在向醫院發送物資前,會先發物資信息給他們確認,如果對方不急需這類物資,我們會把這批物資送到真正需要它們的單位,比如漢口殯儀館、漢口監獄,以及其他城市保障部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