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总统认为哈里里突然辞职因遭沙特"绑架"?

朱砂丄172cm


近期,沙特在驻伊斯坦布尔领事馆内残杀本国记者的新闻引爆多国媒体。很多人都在质疑沙特政府太不把法律当回事了,居然国外搞这种拙劣的暗杀。其实熟悉沙特行事风格的人,很快就会联想到2017年11月,沙特政府扣留黎巴嫩总理哈里里的事件。哈里里作为一国总理访问沙特,被沙特政府扣押半月滞留不归,还被迫在沙特的压力之下,宣布辞去黎巴嫩总理的职务。后来还是在法国等西方国家的斡旋之下,沙特政府才被迫将哈里里送还回国。

可以说软禁他国总理的行为比起此次暗杀记者,不遑多让。思维还停留在中世纪的沙特政府,看来还是需要一些深刻的教训,才能够转变过去为所欲为的作风。

沙特为什么要扣押黎巴嫩总理?

黎巴嫩是中东地区政治环境最复杂的一个国家。黎巴嫩虽然是一个议会制国家,但是按照黎巴嫩独立时确定的教派分治原则,基督徒担任黎巴嫩的总统,逊尼派穆斯林担任黎巴嫩的总理,人口占多数的什叶派穆斯林,却只能够担任黎巴嫩的议长,但是什叶派的真主党却是黎巴嫩真正的实力派。为了处理好本国各教派之间的矛盾,三度出任黎巴嫩总理的哈里里,不愿意按着逊尼派盟主沙特的想法对什叶派的黎巴嫩真主党,这才有了沙特扣押哈里里的情况。

沙特扣押哈里里之后立刻在黎巴嫩国内引发了巨大的反响,无论是哈里里所在的未来阵线还是黎巴嫩真主党都对沙特的无礼行为表示强烈的不满,要求沙特立即释放哈里里。但是沙特却以哈里里个人害怕回国遭遇暗杀为由,扣押他半个多月,并逼迫他在沙特宣布辞去黎巴嫩总理的职务。

只不过沙特的这一行动,主要目的是向与伊朗关系良好的黎巴嫩真主党施压,完全符合美国的中东利益,因此美国在沙特这场胡作非为的外交行动,始终没有向沙特政府施加任何的压力。还是在黎巴嫩的前宗主国法国的积极斡旋下,才使得哈里里顺利回国。回国之后的哈里里立刻宣布不再辞职,狠狠的打了沙特政府一记耳光。

沙特会因为暗杀记者遭遇怎样的教训?

沙特可能觉得扣押一国总理也没有遭到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指责,这次在本国驻土耳其伊斯坦布尔领事馆内暗杀沙特籍记者更不是什么大事,但是沙特政府这一次却失算了。沙特记者哈苏吉虽然没有黎巴嫩总理哈里里那么显赫的政治地位,但是他现在毕竟是《华盛顿邮报》的一名记者。此人在沙特使馆内失踪,立刻引起了西方媒体的高度关注,与沙特关系良好的特朗普政府也不能够对此装聋作哑。而沙特选择暗杀哈苏齐的地点也不够理想,土耳其虽然与沙特同为逊尼派国家,但是埃尔多安与沙特的关系并不算太好,好不容易抓住了能让沙特出丑的机会,埃尔多安当然不会放过。

目前沙特、土耳其和美国正在围绕记者被杀事件进行激烈的博弈。在这次事件发生之前,特朗普已经在国内竞选场合表示,沙特必须为美国的保护付费。当时沙特王储还表现得非常强势,公开拒绝了特朗普的勒索。这次记者被杀事件发生之后,恐怕沙特政府不付出上百亿美元的保护费,是很难过美国这一关的,而饱受金融危机困扰的土耳其也会狮子大开口,要沙特付出惨重的代价。

恐怕这次沙特政府要为记者被杀案付出上百亿甚至数百亿美元的“丧葬费”。不知道这一次的教训,能否让沙特人长点儿记性,以后处理涉外问题时,能够更加细腻一些,避免被这些“饿狼”再抓住机会狠咬一口。


冲击时评


要说当日世界,“睚眦必报”排第一位的一定是以色列,那么我认为排第二位的就是沙特了。

在中东风云初起的中东战争时期,沙特还算善良,跟在埃及大哥的屁股后面,跑东跑西,安心伺候。待埃及和以色列建立外交关系后,凭借着贩卖石油积攒的财富,沙特开始嘚瑟,向心中的中东霸主迈进。两伊战争,沙特押注伊拉克没有获得回报,自叹学艺不精,开始紧紧追随美国,自愿成为中东的帮办。在美国发起的两次打击伊拉克的战争中,沙特十分卖力气,不仅借机壮大自己的军事实力,还狐假虎威笼络住海湾国家和其它中东国家,通过金钱援助和安插扶持自己人,让他们自愿成为沙特的随从,令沙特迅速成为伊斯兰逊尼派和阿拉伯人当之无愧的中心。

美国也很帮忙,不仅主动让沙特替他代办中东的一些事情,还有意无意地威胁不听沙特指挥的国家,令他们服从命令。尤其是在伊朗实施伊斯兰革命之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伊朗长期实施经济封锁和石油禁运,无异为沙特独步中东扫清顽敌。这一切必然助长了沙特的霸气,对于不听话的国家和政府,开始从偷偷地“打枪放炮”,转为公开谴责和政治军事打击。

以上全是背景铺垫,现在言归正传。

哈里里家族虽生长于黎巴嫩,却发迹于沙特。靠从王室分包建筑工程业务起家,一点点坐大,成为黎巴嫩首富。他的父亲广布善施,赢得民心,被一致推举为国家领导人。从此黎巴嫩在其家族为首的大富豪们的带领下,走上了幸福快车道,曾享有中东小巴黎之美誉。

但毕竟与以色列相邻,在伊斯兰教与犹太教的冲突中,黎巴嫩难以独善其身。后又因为美伊关系改善,逊尼和什叶教派之争也开始严重波及。伊朗和沙特作为两大教派的舵主,都希望哈里里领导的黎巴嫩政府,向自己一方靠近。原有政权框架中,总统、总理和议长三权各有归属,已经很好地照顾到各方利益,彼此曾长期相安无事。但在奥巴马解除对伊朗制裁,签订伊核协议之后,伊朗在黎势力极度膨胀,国内政治天平开始向什叶派倾斜。为保持国内稳定,哈里里不顾沙特的多次威胁和反对,要进行政治改革,打算向什叶派移交更多权力。这让沙特十分愤怒。

而就在此时,叙利亚内战正酣,俄罗斯已经全面支持巴沙尔政府,组织有效反攻,沙特支持的反政府武装已经显露出颓像,曾经不可一世的伊斯兰国更是命悬一线。这一切令沙特很沮丧。而身边的卡塔尔也在蠢蠢欲动,越来越不听沙特的调遣,竟然开始和伊朗眉来眼去。

为杀一儆百,打出皇家威风,沙特假借邀请国事访问的名义,命令哈里里到利雅得负荆请罪。哈里里很傻很天真,以为自己问心无愧,想去当面说个清楚,求得谅解,哪知话不投机半句多,当即遭到软禁,并在之后不久,被迫提出因病辞职。

但这种因缘巧合,引来世界大国猜疑。没有不透风的墙,沙特的任性之举让以民主斗士和守护者自居的西方国家十分生气。迫于强大压力,哈里里不得不被“送”回国,不久又自行宣布恢复自己的总理职位,回敬沙特一个响亮的耳光。

之后,黎巴嫩公开接受西方国家的保护,允许美国在黎叙边境驻军,以保护叙利亚难民名义建立军事基地。见状,沙特也只好认怂,不敢再放恣。

从哈里里风波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到:沙特王权一步步走向暴虐和肆无忌惮,对异己冷酷无情,甚至罔顾外交礼仪。

但在沙特领导者眼里,美国的强势地位依然存在,依然拥有对沙特独一无二的影响力。






新文化街男孩



深山道人张75909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