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石阵,古寨墙,神秘符,中央电视台曾为许昌此地做专题!


巨石阵,古寨墙,神秘符,中央电视台曾为许昌此地做专题!


【周末,跟着老梁逛许昌】

第71站:具茨山

巨石阵,古寨墙,神秘符,中央电视台曾为许昌此地做专题!‖老家许昌

文‖梁耀国


弟兄们都知道老大是个大忽悠,尽管如此,大伙还是喜欢被他忽悠。这不,老大说禹州具茨山多美多美,我们还真信了,于是老八开车,老大带路,拉着老二(我排行老二)、老五,真去跑了一趟。

老大知道我喜欢养蚰子(学名蝈蝈),忽悠我说具茨山上到处是蚰子,随便抓,让我激动得不得了,专门跑到文昌宫花卉市场,花了二十块钱,买了四个蚰子笼,一心想着到那儿多逮几只,过过蚰子瘾。

老四参加野驴队,昨天晚上八点才从太行深处回来,累得动都不想动,但经不住老大再三撺掇,最终答应与我们一路同行。我们到禹州接住老四,沿乌烟瘴气的郑平公路,颠簸前行。

到具茨山脚下,是十一点二十左右。老大说山不大,照我们的爬法,要不了两个小时就能回来。老八坚决不同意,说信了你,非被你带进沟里狼吃了不可。一看有人反对自己,老大也没再刚愎自用,固执己见,反而借坡下驴,指挥着老八,把车开进了附近的农家院就餐。


农家院依山而建,有窑洞,有大棚,还有木屋,很有特色。几株碗口粗的柿子树,长在停车场的旁边,压弯了的枝头上,挂满了红灯笼似的柿子,让人看着忍不住流口水。

饭其实很简单。四个菜:一个水煮花生米,一个凉拌山野菜,一个肉片炒焖子,一个清炖柴鸡。另外一人一小碗杂面条,一人一瓶啤酒,稀的稠的一喝一吃,得得劲,再不怕饿肚子了。因为食客太多,车子太多,把我们的车堵在了里面,想出也出不去。没法子,我们不得不撇下车,沿小路上山。

我自恃身体好,自告奋勇在前面带路。可是,刚走出密不透风的灌木丛,脚下就没了路。好在再往上走,全是齐腰深的黄背草,视野开阔,一眼可以看到周围的群山。老八体质不好,老四体力没有恢复,我飞檐走壁爬一阵子,就要停下来等等他们。

常言道:看山跑死马。山头看着怪近,近在咫尺,要想到那儿,还真需要加把劲。老八恐高,到半山腰时腿都软了。老大说摆在你面前两条路,要么自己下山当熊包,要么跟我们一起当英雄。老八无奈地摇摇头,说既然如此,还是继续爬吧。

山势越来越陡,我们只好手脚并用,脚蹬手攀,壁虎一般贴着岩壁,努力朝顶峰爬着。途中,不时看到蚂蚱从身边飞过,扑愣愣,弄出些响动。

野花呢,红的、粉的、白的,张着一朵朵灿烂的笑脸,欢迎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我有心想采一朵,拿在手里赏玩,但突然想起了“路边的野花你莫采”的老歌,已经伸出去的手马上又蜷了回来。野花莫采,这应该是戴在所有男人头上的紧箍咒。

南边是立陡的崖壁,需要借助绳索,下到谷底,绕过突兀的巨石后,方能登顶。我几番尝试,几番努力,想再探出一条路来,最后无功而返。回到北坡,我意外发现一条羊肠小道,隐在草丛中,蜿蜒伸向山顶,随之,我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大家。

一到山顶,上面的景象的确让我们大吃一惊。相邻的三座山头上,都有石头摆成的寨墙,都有石头摆成的屋基,层层叠叠,蔚为壮观。具茨山之所以出名,是与一个人分不开的,他就是禹州的刘俊杰先生。

刘先生几十年如一日,奔波在具茨山上,考察勒刻在巨石上的神秘符号,考察巨石阵,考察古寨墙。为此,中央十套还给他做过专题,张腾岳神乎其神做的解说,很吸引人。

不过,我走马观花,实地看过以后,却不敢苟同刘先生的观点。我觉得那些屋寨遗迹,那些神秘符号,并非远古的东西,而是近代的遗存。

具茨山还有一个看点,当是埋着明太祖朱元璋第五个儿子、明成祖朱棣的弟弟朱橚的周定王陵了。朱橚开封称藩王,因其封国为周,谥号为定,故称周定王。

周定王陵建在半山腰,它坐西向东,是一处由砖、石建成的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地下宫殿建筑群,被专家们誉为“十三陵的缩影”。遗憾的是,里面如今空空如也,只剩下一座空冢。

从王陵出来,老四腿疼得只能倒着走。歇过之后,想不走台阶,顺着山坡直接下到停车场。老八哩,看山坡那么陡,又没有路,没下腿就软了。兄弟几个一商量,老大陪老八走台阶,我和老五陪老四走野路直接下山。脚滑,滚石,蒺藜,好不容易下到山下时,我们三个无不带伤。不过,一路还算平安。

一圈转下来,我们整整走了四个半小时,几个人一致埋怨老大,要是听他的话,大伙非挨饿不可。老大牙一呲,说要不是我这大忽悠忽悠你们,你们会玩这么愉快。大伙一听,老大言之有理,也就原谅了他。


巨石阵,古寨墙,神秘符,中央电视台曾为许昌此地做专题!


(文图无关。文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摄影者或原制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

【作者简介】梁耀国,现就职于许昌市房产交易租赁管理处,河南省杂文学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

爱许昌老家,看“老家许昌”。 老家许昌,情怀、温度、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