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羣衆》這篇關於防止返貧的文章,緣何被《紅旗文稿》轉載?

前不久,《群眾》2018年第16期刊發了江蘇省扶貧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胥愛貴的文章。最新一期《紅旗文稿》摘編轉載了該文。

文章說,作者赴蘇北宿遷、連雲港等地區調研,深切感受到脫貧攻堅給經濟薄弱地區與農村低收入群眾生產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但同時也發現返貧問題不同程度地存在,需要各級各地引起高度重視,並採取切實措施鞏固好已取得的脫貧成果。

文章認為,把防止返貧擺上脫貧攻堅重要位置,並提出具體的建議舉措。

《群眾》這篇關於防止返貧的文章,緣何被《紅旗文稿》轉載?


《群眾》這篇關於防止返貧的文章,緣何被《紅旗文稿》轉載?



我省脫貧攻堅取得了決定性成效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扶貧開發工作納入“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作為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重點任務,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安排,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

江蘇省委、省政府深入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以“緩解相對貧困、促進共同富裕”為主要目標,聚焦重點縣、重點片區、經濟薄弱村和低收入人口,集中優勢兵力,強化政策支持,狠抓措施落實,脫貧攻堅取得了決定性成效。

2016—2017年累計脫貧133萬人,貧困發生率從5.8%下降到2.6%;480個省定經濟薄弱村出列,脫貧比例58.5%。調研所到之處,低收入農戶獲得感明顯增強,經濟薄弱村面貌顯著改善。

我省脫貧攻堅取得的巨大成就,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奠定了良好基礎,為東部地區在全國探索緩解相對貧困積累了經驗,初步走出了一條具有江蘇特點的扶貧開發之路。

01

堅持黨政主導、社會參與,建立五級書記抓扶貧、全省動員促小康的責任體系,推動政府、市場、社會協同發力,構建行業扶貧、專項扶貧、社會扶貧“三位一體”大扶貧格局。

02

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建立精準識別、精準幫扶、精準管理的工作體系,因村因戶因人施策,有效解決“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如何退”問題。

03

堅持加大投入、強化支持,建立統籌整合、精準滴灌的幫扶資金使用管理體系,推行因素法分配,實行滴灌到戶,不斷提高扶貧資金使用績效。

04

突出重點、聚焦關鍵,建立整體幫扶、連片開發的幫扶體系,把重點片區和革命老區作為主戰場,大力推進基礎設施、產業發展、民生事業建設,不斷改善經濟薄弱地區發展條件。

05

堅持從嚴要求、強化考核,建立脫貧攻堅工作考核和督查巡查體系,確保幫扶工作紮實、脫貧結果真實,確保經得起實踐和歷史檢驗。這些經驗彌足珍貴,需要長期堅持並不斷完善和發展。

穩定脫貧防止返貧事關脫貧攻堅戰的成敗

脫貧是一個動態過程,少數低收入農戶脫貧後,由於主客觀原因可能又重新返貧。隨著脫貧攻堅工作的深入推進,前面脫貧的都是難度較小的,剩餘的未脫貧的農戶致貧原因更復雜、脫貧成本更高、難度更大,返貧形勢也將愈加嚴峻。

據統計,近兩年全省新增和返貧的人口達15萬多人。對返貧人口進行分析,主要有四種原因導致了返貧的發生。

01 因病因殘返貧

返貧人群中90%以上屬於因病因殘,這些家庭有人罹患大病後不僅要承擔按規定報銷後的醫療費用支出,還捆綁了家庭其他勞動力照顧患病人員,造成“一人得大病,全家陷困境”。

02 因災因老返貧

一些地方農民合作組織化程度低,缺乏利益聯結機制,低收入農戶遭遇自然災害和市場波動容易返貧。少數家庭將老人單獨分戶,有些子女有能力而不履行贍養義務,導致出現“老年貧困”現象。

03 脫貧基礎不牢返貧

部分已脫貧農戶發展能力較弱,收入渠道單一,雖然脫貧但屬於剛剛超過標準、“踩線”脫貧。在2017年省裡考核抽查的880戶中,有121戶脫貧不牢固,佔13.8%。

04 邊緣群體返貧

接近扶貧線而未納入建檔立卡的邊緣人口,在就醫、看病、住房、發展生產等方面缺少政策支持,存在“政策懸崖”,容易滑入貧困線以下。

黨的十九大把脫貧攻堅戰作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打贏的三大攻堅戰之一,並作出重點部署。近期,黨中央國務院又專門部署實施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脫貧攻堅已經到了攻克最後堡壘的階段,既有啃下“硬骨頭”的任務,也有應對返貧的壓力。確保低收入人口穩定脫貧防止返貧事關我省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成敗,事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大局,我們要從戰略高度充分認識鞏固脫貧成果、建立防範返貧機制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脫貧攻堅三年行動決策部署,把穩定脫貧防止返貧擺上更加重要的位置,精銳出戰、攻堅克難,確保低收入人口“一人不少、一戶不落”地同步進入小康社會。

採取有效措施穩定脫貧防止返貧

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穩定脫貧防止返貧是重要環節。要採取切實有效措施,在“一個提升、兩個穩定、三個強化”方面下功夫,鞏固脫貧成果,真正做到穩定脫貧。

提升產業基礎

產業是脫貧之基、富民之源。要深入實施經濟薄弱地區特色產業提升工程,優化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建立脫貧攻堅項目庫,推進優勢特色產業提質增效行動,發展“一村一品”“一鄉一業”。

積極培育優質農產品品牌,搭建網絡電商、“農超對接”等銷售平臺,實現低收入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大力發展生態友好型勞動密集型加工業,推廣一批扶貧車間、扶貧產業園、村社代工點等項目,吸納低收入農戶就地就近就業。

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利用經濟薄弱地區自然、文化資源,因地制宜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等特色產業。同時,深度挖掘農業多種功能,培育壯大新產業、新業態,推進農業與旅遊、文化、健康養老等產業深度融合,加快形成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

穩定就業渠道

促進就業是實現穩定脫貧的關鍵舉措。要穩定勞務轉移就業,結合產業梯度轉移開展勞務輸出,積極組織低收入勞動力參加崗前培訓、訂單培訓和技能提升培訓,並按規定落實培訓補貼,幫助他們掌握“一技之長”。

要堅持創業帶動就業,支持各地依託現有場地或各類園區建立農民工創業園區,鼓勵農民工返鄉創業、當地能人就地創業、低收入勞動力自主創業,不斷拓寬就業渠道。

要鼓勵開發公益性崗位安置低收入勞動力就業,結合開展農村環境整治、居家養老服務等工作,重點吸納低收入群體參與農村垃圾清運、環境保潔、公路養護、養老護理等,使他們有比較穩定的勞務收入。

穩定幫扶政策

延續脫貧政策是防止返貧、鞏固脫貧成果的重要保障。脫貧應留出過渡期,堅持脫貧不脫政策、脫貧不脫項目、脫貧不脫幫扶,在一段時期內繼續保持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金融扶貧等幫扶政策不變,支持力度不減,鞏固幫扶成果,切實防止邊脫貧、邊返貧。

充分發揮各類新型經營主體作用,建立健全利益聯結機制,因戶施策選擇聯結紐帶,通過股份聯結、訂單聯結、服務聯結、勞務聯結、租賃聯結等方式,把更多低收入農戶納入產業化經營鏈條,分享農業全產業鏈和價值鏈增值收益。

大力推進資產收益扶貧,深化拓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三變”改革,激活農村各類生產要素潛能,讓低收入農戶持續獲得穩定分紅收益。

強化保障兜底

對照“兩不愁三保障”標準,醫療、教育、住房仍是我省脫貧攻堅的短板。各地應統籌各類保障措施,打好政策組合拳,編密織牢兜底脫貧保障網。

我省因病致貧返貧比重居高不下,應把健康扶貧作為工作重點,加快完善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等多重醫療保障機制,發揮補充醫療保險、商業健康險、慈善救助和醫療互助等協同作用,切實降低低收入人口就醫負擔,確保大病和慢性病得到有效救治,降低因病致貧返貧風險。

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治本之策,應大力發展經濟薄弱地區教育事業,健全覆蓋各級各類教育的資助政策體系,完善義務教育階段控輟保學機制,不讓一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

危房改造事關群眾生命安全,我省尚有1.17萬低收入農戶需要實施危房改造,要充分尊重群眾意願,以產業支撐、生態宜居、集中集約為前提,落實好補貼政策,積極穩妥推進危房改造、集中居住扶貧,改善居住條件。

深入實施社會服務兜底工程、低收入殘疾人“福康工程”等專項行動,不斷完善農村低保制度,為完全喪失勞動能力和部分喪失勞動能力但無法通過產業就業幫扶脫貧的低收入人口提供兜底保障。

強化要素支撐

打贏脫貧攻堅戰離不開人才、科技和財政、金融、保險等要素支撐。各地要建立與脫貧攻堅任務相適應的財政扶貧資金增長機制,大力開展涉農資金整合,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作用,調動更多資源要素投向扶貧開發,提高扶貧資金使用效益。

落實好扶貧小額貸款政策,針對低收入農戶需求特點,靈活確定扶貧小額貸款期限,合理確定貸款額度,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可辦理無返本續貸業務或展期業務。

創新發展保險產品和服務,鼓勵保險機構建立健全針對低收入農戶的保險保障體系,擴大經濟薄弱地區涉農保險保障範圍。

紮實推進科技下鄉活動,積極開發鄉土人才資源,加大農村致富帶頭人扶持力度,培育一批帶頭致富、帶領致富的“土專家”“田秀才”。

深入推進抓黨建促脫貧攻堅,注重選派思想好、作風正、能力強、願意為群眾服務的優秀年輕幹部、退伍軍人、高校畢業生等到經濟薄弱村任職,培養一支“永不走的扶貧工作隊”,全面強化經濟薄弱村黨組織建設,夯實基層基礎。

強化跟蹤監測

建檔立卡是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必須完善動態管理機制,做到“脫貧即出、返貧即入”。要建立返貧預警監測機制,推動建檔立卡數據與民政、教育、衛計等部門互聯同享,通過幫扶責任人定期跟蹤回訪、返貧戶個人申報、系統信息自動比對等途徑,提前預警研判,精確掌握動態,及時將返貧人口和建檔立卡之外滑入貧困線以下的人口納入,並採取有效應對措施。

脫貧攻堅不僅要做好物質扶貧,更要做好精神扶貧。要堅持扶貧和扶志、扶智相結合,引導貧困群眾樹立主體意識,發揚自尊、自愛、自強精神,依靠自己的辛勤勞動實現脫貧致富。大力倡導文明鄉風,通過設立村規民約、宣講家訓家風、發展鄉賢文化等方式,著力遏制“等靠要”“重攀比”等不正之風,防止“因懶返貧”“不孝致貧”現象。

保證穩定脫貧防止返貧是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的重要任務,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我們要樹立系統思維,把鞏固提升脫貧成果與推進鄉村振興有機結合起來,跑好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接力賽,走出一條體現江蘇特點、富有成效的鄉村振興之路,為全國研究制定2020年後的減貧戰略提供有益借鑑。

來源:《群眾》2018年第16期,原標題為《把防止返貧擺上脫貧攻堅重要位置》

作者:胥愛貴(江蘇省扶貧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

《群眾》這篇關於防止返貧的文章,緣何被《紅旗文稿》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