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文清:我的老長官余程萬將軍

旷文清:我的老长官余程万将军

1939年我剛滿16歲,參加了在南嶽舉辦的遊擊幹部訓練班,此間我被一位將軍看上了,因為我會書寫、勤奮又老實,他希望收編我做他的隨身侍從。以後的11 年裡我一直跟隨著這位將軍,出生入死,寸步不離!甚至我28 歲成家後,仍住在將軍寓所附近,尊敬他尤如父執,而將軍也由始至終待我如同家人。這位將軍就是餘程萬。

餘將軍(1902-1955)祖籍廣東臺山,出生於一個富商家庭,自幼受過良好的教育,早年畢業於番禺師範學校。1924 年5 月考入黃埔軍校一期第一隊,時年23歲,成為軍校中為數極少的有大專文憑的學生。他同年11 月底於黃埔一期畢業,其後還就讀於中山大學政治系,再後又進入陸軍大學一期研究系深造,文武全才。

旷文清:我的老长官余程万将军

1946年,我和餘程萬將軍和其元配夫人全家攝於南京

餘程萬於1936 年2 月5 日,晉升少將銜, 時年33歲。

1939年,任第四十九師副師長的餘程萬少將,調至五十七師任副師長( 師長是施中誠)。1940年,餘程萬升任五十七師師長。在淞滬會戰、武漢會戰、南昌會戰、高安會戰、上高會戰,長沙第三、四次會戰,浙東衢州會戰中,他一次次地顯示出自己的軍事才華,得到了原五十七師師長施中誠、七十四軍軍長俞濟時和繼任軍長王耀武的賞識。特別是上高會戰中,他以頑強堅韌的意志和出色的指揮才能,帶領五十七師堅守下陂橋陣地,冒著猛烈的炮火與日軍第三十四師團浴血奮戰,為上高戰役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為五十七師贏得了“虎賁”的榮譽稱號。

1942年9月浙贛會戰後,鑑於日軍已熟識我軍番號,能破解我軍各部活動情報,七十四軍因此改變其部隊番號,軍部及其直屬部門番號改為“輝煌”,五十一師為“文昌”,五十八師為“榆林”,五十七師則由“徐聞”改為“虎賁”。“虎賁”一詞來源於《書經》中的《牧誓上》篇:“武王有戎車三百輛,虎賁三百人。”後來,“虎賁”稱號成為歷代英勇無敵的軍隊的最高榮譽。

1943年11月,日本第十一軍在鄂西會戰(1943年5月下旬) 之後發動常德會戰。常德地處湘西北,歷來是水陸交通的樞紐,可北扼長江,進逼宜昌,東指粵漢鐵路,西協黔川,戰略地位重要。所以,5月鄂西會戰之時,“虎賁”師就到此佈防,抓緊修築工事,積極備戰。常德會戰時,餘師長向全軍官兵動員,發出了“城存與存,城亡與亡”的作戰號令。各路“虎賁”勇士同仇敵愾,誓與常德共存亡,餘師長有序地部署守城,並分作三個階段禦敵:城郊防禦時期,城牆防禦時期和城市街道防禦階段。

11月18日常德保衛戰開始,日軍先頭部隊在飛機的掩護下進攻,接著日軍六十八師團主力近十萬人全線進攻常德。而常德的守城軍隊只有8000 多人的五十七師,除力量對比懸殊外,槍炮彈藥和物資也很缺乏,裝備更不及日軍精良。經過日軍14 天的飛機轟炸和大炮轟擊,無數次的攻防戰和白刃衝殺,戰鬥已進入非常接近位於中央銀行師部的街道,此時餘師長身邊可用的官兵已不足百人。鑑於救援軍遲遲未到,派出去接引援軍的人都失敗而回或音訊全無,12月2日晚上,餘師長召集所屬將校官,宣佈決定突圍,以圖與增援友軍會合。12日3日凌晨,天空一片漆黑,餘師長率領著我和衛士共8 人,用木梯翻過南門西面城牆,分乘三條日軍遺下的小木船,橫渡沅江向南突圍。我是餘師長的上尉副官,共乘一艇時護衛在他身邊。木船上無槳無舵,剛巧一陣北風夾著小雨,把木船吹往南岸,靠岸時遭岸上日軍的手榴彈和機槍阻擊,其他人在分散躲避時都跑失了,我們兩人一直被逼向西北方逃跑,直至天亮到達一小村落停下休息。後來有五十七師的官兵也跑到來這村落集結,原來在餘師長突圍後,只有柴意新團長死守在常德,所有將校都分別突圍了。12月4日,餘師長命我把散兵集合起來,點名共有83人。12月5日餘師長帶領這八十多人往德山方向進發,以圖與增援友軍會合,途中探到日軍都是向北澧水方面撤退,因而估計友軍可能已開始合圍常德。

12月8日,薛嶽長官嚴令德山方面的五十八軍軍長魯道源中將限期克復常德。推進中的五十八軍新編十一師遇到了我們自常德突圍的八十多人殘部,餘師長遂命杜鼎團長帶這八十餘人協同新編十一師反攻常德。佔領常德日軍已經撤守,常德成為空城,新編十一師於12 月9 日從德山老碼頭渡口入東門列隊開進常德。在常德的斷垣殘梁中,奇蹟似地竟走出一些倖存的五十七師官兵。大家望著國旗再度招展於殘缺的中央銀行大樓時,不禁痛哭失聲。

剛回常德僅數天,餘程萬被認為遺棄部屬放棄守土,軍委會下令拘押,由濱湖警備區副總司令傅仲芳負責執行,我和李嶽山上尉參謀陪伴著被押的餘程萬同往重慶。其他突圍退卻的將校官長,一律都要按革命軍連坐法處置,決不寬待。但在戰後真正遭到懲處的僅餘程萬將軍一人,蔣介石曾揚言要槍決餘程萬。時在陸軍大學特別班第六期深造的丘維達將軍於回憶錄中,即提及蔣介石在主持該期畢業典禮時當眾宣讀槍決命令。後來經軍法執行總監部審判( 審判長為張治中上將),鹹認餘師長死守常德達15 晝夜,其情可憫,改判五年徒刑,但未獲軍委會允准。後得七十四軍前軍長俞濟時和軍長王耀武向蔣介石求情,又得到常德百姓簽名和縣長戴九峰聯名求情上訴,聲稱常德會戰時全城已被日軍炮火夷為平地,只剩中央銀行殘破大樓,五十七師官兵守城為國捐軀,彈盡糧絕,實守無可守已盡全力。餘程萬被囚四個月後,離開重慶南岸土橋監獄無罪釋放,隨即任命為七十四軍副軍長之職。

為了紀念常德會戰,當時在重慶土橋監獄坐牢的餘程萬,覺得有責任把常德會戰那些壯烈的事蹟記錄下來,而名作家張恨水當時也住在重慶南岸土橋附近山中的一處草廬,餘程萬就派我找到了張恨水,交給他兩包剪報、行軍日記、地圖、筆記和照片,希望他能夠寫下“虎賁”軍的感人故事。愛國將士的壯烈事蹟使張恨水很激動,但是他當時還沒想到以此來寫一部小說,因此他以沒上過戰場不懂得軍事婉謝了。我當時要照料正在坐牢的餘師長,和李嶽山參謀住在土橋附近,此後便常常探訪張恨水跟他聊天,還送他日用品,對他口述一些自己在戰爭的見聞。張恨水不再說拒絕的話了,只應允以先研究材料,等有時間再寫。後來他果然寫出了《虎賁萬歲》。可惜我收藏那一部原裝舊版,在60 年代僑居香港時,被襲港颶風打溼浸壞了。

旷文清:我的老长官余程万将军

我和餘程萬攝於香港

1955年8月24日,流落香港的餘將軍在其寓所遭劫匪所擒,警察與劫匪槍戰時,將軍不幸遇難。

虎賁軍

“賁”(音:奔)意思是虹虎舞跑,像虎一樣勇猛有力。古代時指守衛王宮、護衛君主的專職人員和軍中驍楚者、勇士。“虎賁”軍——七十四軍是整個八年抗戰期間,中國軍隊作戰能力最強、戰果是最輝煌、得到評價最高的部隊。

“虎賁”軍的稱號是七十四軍(確切地說是七十四軍下屬第五十七師)在上高會戰中用血換回來的。而在常德會戰中,五十七師表現極為英勇。當時,第五十七師固守常德,與日軍3個主力師團血戰16晝夜。日軍先後使用飛機、大炮、毒氣輪番進攻,第五十七師官兵傷亡殆盡,最後該師所有勤雜政工人員全部上陣,師長餘程萬親率衛隊參戰。戰至彈盡後,官兵只好肉搏,但仍誓死拼殺,戰況慘烈空前。此役僅第五十七師就斃傷日軍萬人以上,但幾乎損耗殆盡,此時全師不足600人只有師長餘程萬率180人突圍,其餘官兵自願與常德共存亡,與突入城內的日軍逐屋爭奪,以血肉之軀打出了“虎賁”的聲威。6 天后餘程萬率殘部隨反擊部隊又殺回常德,收復常德,最後僅存83人。

(本文內容由曠先生口述,常德會戰研究會整理,《黃埔》編輯)

旷文清:我的老长官余程万将军

學習古籍版本,離不開查看實物、進入圈子、瞭解市場價格!網拍是無成本、最方便的學習方法:

長按圖片選擇“識別圖中二維碼”關注點滴拍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