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部旅遊業井噴 多地力推旅遊營銷新方式

國慶假期,國內多地旅遊收入攀歷史高峰,其中部分中西部地區旅遊增長迅速,而地方政府對旅遊產業的重視程度亦大幅增長。數據顯示,湖北、貴州、四川等多地景區旅遊收入刷新歷史記錄。而記者通過採訪地方旅遊委官員,以及曾在地方力推旅遊發展的前縣委書記,探討中西部地區旅遊經濟特點和旅遊營銷新方式。

中西部旅遊井噴

在旅遊部門的忙碌季和旅遊經濟的收穫季。數據顯示,“十一”七天假期,湖北恩施實現旅遊總收入4.84億元,累計接待遊客321.2萬人次,同比增加約27萬人次,日均接待人數均超過30萬人次,刷新歷史記錄。十一期間,武漢接待遊客2040.16萬人次,同比增長11.23%;旅遊總收入109.15億元,同比增長17.83%,武漢東湖風景區七天接待旅客157.9萬人次。

中西部地區另一個旅遊消費增速迅猛的是貴州省,旅遊消費增長迅速。貴州旅遊委數據顯示,貴州省共接待境內外遊客4934.1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332.1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2.74%和35.76%。過去兩年,貴州旅遊業“井噴”,接待遊客人次及旅遊總收入均實現年均同比增長逾40%。

而為推動地方旅遊發展,政府官員們也使出了渾身解數。

從十月一日到十月七日,恩施州旅遊委副主任胡福先,在微信朋友圈以每天十條左右的頻率,直播恩施當地的旅遊盛況,包括抖音小視頻、堵車紅色預警、限流情況以及每天的旅遊數據彙總通報。井噴的中西部旅遊和賣力營銷。

而曾在恩施州巴東縣任縣委書記的陳行甲,十一假期帶著他深圳的朋友們到巴東旅遊,並在微信朋友圈裡力推巴東的好山好水。他稱,發展生態文化旅遊,或將成為中西部一些貧困縣市的第一產業。

武漢市旅遊委主任楊相衛也在朋友圈更新武漢的旅遊盛況,包括“為緩解景點交通壓力,長江大橋調整單雙號限行時間”的民生信息,還在微信上推送“江城武漢.美好旅程”遊記全球徵集活動,邀請旅遊達人記錄武漢。

旅遊推動了地方經濟發展,同時地方對旅遊發展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包括湖北、貴州等地均在重點發展全域旅遊。旅遊經濟不僅僅涉及到旅遊部門,還包括交通、公安等多個部門的協調配合。

據楊相衛介紹,在十一假期的前半個月,武漢市已經開始了持續一個月的武漢國際旅遊節,結合旅遊節武漢官方組織策劃了多項旅遊推廣營銷活動,提前策劃活動引流,一批新景點加速推廣,包括東湖綠道、“知音號”等;節前武漢還在北京、鄭州、廣州等重點客源地開展精準營銷,預熱市場,在北京西站、南站投放了城市形象廣告,在國航、海航的航班上投放了武漢城市形象宣傳廣告;武漢還在國慶假期贈送30萬免費惠民票供市民遊覽部分景點。

在城市營銷方面,陳行甲經驗豐富,他曾被稱為網紅縣委書記,通過親自跳傘、錄MV推廣巴東縣的旅遊產品。陳行甲表示,地方官員應該有勇氣為地方代言,完全可以成為推廣地方特色旅遊資源的“網紅”。

旅遊發展力求特色展示

對於中西部地區來說,旅遊在地方經濟中的佔比也是越來越重,恩施州把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作為建設特色產業增長極的主抓手,將生態文化旅遊產業集群作為全州“四大產業集群”的第一集群進行打造。

據胡福先介紹,2017年恩施州旅遊接待人次、旅遊綜合收入較2011年分別增長了3倍和4.25倍,旅遊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達到15%,對第三產業的貢獻率超過50%。

早年受交通基礎配套和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影響,國內旅遊經濟開發一直處於東強西弱的情況,中西部地區旅遊目的地在旅遊產品豐富度、接待能力和服務配套方面,都弱於東部地區。近年隨著中西部地區高鐵網絡的加密和各項其他交通配套設施的完善,中西部地區旅遊開放迎來了較大的發展。

國慶假期,中西部省份也在努力打造新興體驗產品,迎合國人旅遊消費升級的個性化和多樣化的需求。

比如目前貴州、湖北等多地推廣發展房車營地,據悉,有來自北京的遊客舉家到貴州進行房車旅遊,地方房車營地建設也發展迅速。目前西南地區已逐漸形成了自駕遊的經典線路,雲桂川黔藏等地區自駕旅遊資源豐富,適合房車旅遊發展。

湖北多元化的特色旅遊產品也在形成。以恩施為例,其打造的活動包括建始花坪雞公嶺飛拉達戶外運動基地、恩施鹿院坪低空飛行、建始石門河玻璃橋、巴東巴人河滑索等,迎來了不少戶外運動愛好者,以驚險刺激、運動健身等受到遊客喜愛。湖北宜昌三峽國際房車露營地、百里荒帳篷露營地、朝天吼景區房車營地等一房難求。

不少地方還推出體育健身遊、教育遊、科技遊、康養遊、美食遊等特色旅遊產品和活動,滿足差異化需求。

以大江大湖著稱的武漢,近年也在努力開發其“江湖”旅遊資源。從上世紀90年代的黃鶴樓、歸元寺、古琴臺、東湖景點到現在力推“全域旅遊”,武漢在努力從過去的旅遊“過境地”變成“目的地”。

在城市旅遊營銷方面,武漢除了大手筆投放廣告,也在通過一系列有影響力的活動推廣城市旅遊資源。比如從2016年至今的三屆武漢馬拉松,充分利用武漢大江大湖的優勢,向數萬全國跑者呈現了國內最美的馬拉松賽道,賽事也成為廣受好評的良性賽事;同時武漢百餘公里的東湖綠道,也在近幾年建成,已成為城市名片之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武漢市接待遊客1.48億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1567.8億元。

“祖國江山到處都美,你的特色在哪裡?”曾在貧困縣力推旅遊發展的陳行甲建議,發展旅遊一定要和本地的風景資源、風土人情和文化傳承特色結合起來,不能貪大求洋和盲目跟風,更不能東施效顰。目前國內很多地方的旅遊不應該只是在假期大爆發,平時如何吸引人,關鍵還是要看旅遊特色的開放和吸引力,提供有特色的旅遊產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