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既然是个火球,那太阳靠什么在太空中燃烧,燃烧的空气又从哪来?

路人甲1305561


太阳的光和热不是普通的燃烧,而是来自中心的氢核聚变。

核聚变是不需要空气或氧气的,需要的只是高温或高压。在强大的压力或温度下,氢原子核发生了融合反应,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就是太阳发光发热的原理。

核聚变巨大的扩张力抵御住了巨大的引力,所以太阳一直处于稳定的主序星状态。太阳的寿命大致100亿年,现在约有50亿岁了,还可以坚持50亿年。

所有的恒星都起源于原始星云或者再生星云,太阳也不例外。科学界分析,太阳产生于再生星云。再生星云就不是宇宙大爆炸产生的初始星云,而是上一代甚至几代恒星死亡时抛弃的外壳物质形成的。

在50亿年前,形成太阳的那坨再生星云遇到某种扰动,开始收缩聚集,而且越来越快,形成数量级加速塌缩,巨大的引力形成中心巨大的压力,终于引发了核聚变,于是太阳作为一个恒星星胚就形成了。

通过吸积,太阳把这坨星云的总量99.85%的质量吸到了自身身上,太阳形成后强劲的太阳风把剩余的残渣余孽吹向了远方。

剩下的这些残留星云总质量只占太阳的约0.14%,但它们依然围绕着太阳形成时的吸积盘转动,并在各自轨道残留星云聚集较多的地方形成了行星星胚。

这些星胚不断滚动吸附轨道物质,渐渐清除了轨道上的残留,八大行星就形成了。还有一些逃脱的残留物质就形成了为数众多的矮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和继续做着的尘埃。

太阳系就这样形成了,大家围绕着太阳这个老大规规矩矩的运行了几十亿年,太阳老大也源源不断的放射出光和热。这些光和热孕育了地球上的生命,使地球成为了一个特别的蓝色星球,而太阳也因为有了地球在银河系里身价百倍。

太阳中心的压力有3000亿个大气压,温度约1500万度,在这样的压力和温度下,核聚变时时刻刻在进行着。

太阳中心每秒钟有6亿吨的氢通过核聚变转化为5.96亿吨的氦,其中400万吨的氢被转化成光和热发射出来。

科学界研究认为,太阳中心核聚变产生的光子从半径70万公里的中心一路磕磕碰碰,要数万年甚至十几万年才能来到太阳表面,最终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开来。

所以说每个今天照射到我们身上的太阳光子,都可能是十几万年前产生的,大家可以抚摸一下,感受一下这古老的气息。

当然,太阳表面的光和热辐射到我们身上,走过1.5亿公里的路程,只要大概500秒钟。

太阳的这种核聚变,随着太阳的衰老,将会越来越快,太阳的温度和亮度也会越来越高。但太阳所蕴含能源,足够再烧它50亿年。

当太阳寿终正寝时,它会由于引力不足而膨胀,变成一个红巨星,半径扩大200-300倍,那个时候地球将很可能被吞噬,与太阳同归于尽。

最终,太阳会把红巨星的外壳抛去,只留下一个地球大小的白矮星。

这个白矮星是一个电子简并态的极端星球,表面每立方厘米的物质重达10吨左右。太阳的末日就是这样。

有人问地球人类这么办,时空通讯可以告诉你,如果人类不在早期的天灾人祸中毁灭的话,还有5000年将发展到宇宙二型恒星级文明,就可以进行星际殖民。

在数亿年内,人类早就离开地球了,所以太阳最终的死亡与人类毫无关系。

时空通讯观点,欢迎点评讨论。


时空通讯


说“太阳是个火球”是比喻用法。太阳并不是一个“火球”,实际上也没有在太空中“燃烧”,当然更不需要空气了。

这个问题其实已经被问过很多次了,本来不想回答的,但是鉴于有些答案说的有问题,所以不得不写两句。

大家都知道,太阳的巨大能量来自其核心的聚变反应,然而这里面有两点需要澄清一下。

第一:太阳的核心并不大,只占太阳半径的四分之一左右,太阳体积的1.6%左右。

有些答案(不止一个)里面放的这个图,似乎是随便ps的,以至于问题多多,比如没有正确描述太阳的内部结构,夸大了太阳产生能量区域的大小,夸大了该区域的温度分布,而且还少画了辐射区等。

错误的太阳结构图,图片来自某些答案↓


↓正确的太阳结构示意图,中心白色区域是日核,日核外面是辐射区,再往外是对流区,图片来自wiki↓

第二:太阳核心并不是像氢弹爆炸一样,太阳产生能量的功率并不高,远没有地球上燃烧的火球那么高。

即使在太阳中心(半径为零的地方),温度也并没有高到聚变反应可以很快很顺利的进行,所以一立方米的太阳物质聚变产生的能量的功率只有两百多瓦,还不如一个小电饭锅。从太阳中心向外,温度和密度都会降低,功率也会下降。

↓太阳内部越往外温度越低,日核中心有上千万度,日核外部降到几百万度,图片来自NASA↓

那为啥太阳有那么大能量呢?

因为太阳很大很大,太阳半径约7亿米,算下来日核半径约1.75亿米,日核体积约为22亿亿亿立方米,所以即使平均下来每立方米日核物质的功率只相当于一个17瓦的灯泡,太阳还是可以产生足够的能量来照亮我们的太阳系。

最后,正因为太阳产生能量的效率这么低,才可以持续发光发热几十亿年,让地球有足够长的时间演化出人类。

如果您有感想,请留言多指教。


乔小海


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可燃物与氧化剂(大多数情况下是氧气)发生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由此释放出光和热。在反应过程中,原子种类和个数并没有发生变化,而只是原子之间的重新排列,这就是化学反应的元素守恒原则。

虽然太阳就像一个熊熊燃烧的大火球,但太阳其实并没有发生燃烧反应,它的光和热来自核聚变反应,而这个过程不需要空气(氧气),并且太阳自身以及太阳所处的空间也没有氧气。尽管太阳的组成元素包括氢(质量占比73.5%)、氦(24.9%)、氧(0.8%)、碳(0.3%)等元素,但它们并不会发生化学反应,而且它们也不是以我们所熟知的常规状态而存在。在太阳的高温环境中,电子将会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自由运动,从而形成等离子体。

太阳的核聚变只会出现在核心的高温高压区域,其他部分不会发生核聚变反应。在距离太阳中心小于太阳半径的25%的核心区域,由于温度和压力变得极高,使得氢原子核能够相互碰撞形成氦原子核。这种从氢到氦的核聚变反应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质子-质子链反应,第二种是碳氮氧(CNO)循环。对于太阳这种质量级别的恒星,能量的来源主要是第一种反应,占比达到了99%。无论是哪种方式,净反应都是四个氢原子结合为一个氦原子核。在此过程中,将会损失一小部分的质量,它们则会转化为光和热被释放出来。此外,氢弹的原理与太阳的核聚变反应是一样的,只是氢弹使用氘和氚(都是氢的同位素),它们更容易聚变成氦。


火星一号


我们常说的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燃烧过程中释放光和热,而把太阳说是火球,其实是比喻而已,太阳在太空中不是燃烧,况且那里也没有氧气,太阳的光和热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太阳,位于太阳系中心,是一颗质量巨大的气态星球,从化学组成来看,太阳质量的大约四分之三是氢元素,剩下的几乎都是氦元素。从太阳的中心到大概四分之一太阳半径处是太阳的核反应区,这里的温度极高,压力极大,在这种极高温高压环境中时刻进行着核聚变反应,就是四个氢核聚变成一个氦核的热核反应过程。根据质能方程,核聚变反应的结果就是产生巨大能量,向太阳四周释放,这就是太阳发光的源泉。

有人担心,一直进行的核聚变反应,会把太阳的质量给被耗完吗,通过核聚变反应速度来估计太阳内部的氢元素含量,结论就是太阳大概还能正常工作50亿年,所以我们人类对此无须任何担心。


震长


太阳既然是个火球,但是太阳并没有在太空中燃烧,而是利用核聚变反应来发光发热!

那么什么是核聚变反应呢?就是如上图所示,借助氢元素的同位素,氘和氚进行来生成氦原子和一个中子,同时释放巨大能量。

这个热量就足以让太阳释放巨大的光和热,从而是太阳看起来像一个大火球!但是,这个火球可不是靠燃烧形成的,因而也不需要空气!

而太阳质量中超过75%的都是氢元素。因此,太阳上面有足够多的氢元素来进行核聚变反应,从而不断来发光发热。具体过程就是在太阳的核心出通过氢元素的同位素,氘和氚的核聚变反应变成氦元素,从而使太阳核心温度为2000万开尔文度,然后热量被氦原子吸收,而氦原子通过对热对流把热流传送到太阳表面。从而使太阳表面发光发热,看起来像个火球!


地震博士


都说地球存在了46亿年,那么,太阳也就存在了46亿年,它高高地挂在天空,它究竟是怎么燃烧的呢?它又靠什么燃烧呢?我觉得这个问题绝对不是人类所想的那么简单,就象神话传说中的三昧真火,一个人的精神如果达到了一定的境界,身体就会虹化,放出来的光芒是人世间所有的光所不能比拟的。

再比喻佛光,在《佛说阿弥陀佛经》里佛说:舍利弗,汝如意如何?彼佛何故号阿弥陀?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故号为阿弥陀。又舍利弗,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其劫,故号为阿弥陀。‘’



可想而知阿弥陀佛的光明能照无量,能照十方佛国,是十方诸佛所共同赞叹的,他的光芒可超百千个日月,佛在法华经里说,众星之中,月天子最为第一,此法华经亦复于是,于百千万亿诸经法中最为照明。又如日天子能除诸暗,此经亦复如是,能破一切不善之暗。‘


古人亦说过太阳是天上星宿中的一个,自然也会象阿弥陀佛一样会发出光芒。如果不是这样,你能拿出一个合理的解释给我听听。

科学的解释说太阳是一颗恒星,里面有什么气体氢气和氦气以及其它能燃烧的气体,似乎也不能拿出让人信服的理由,人类在不断地探索和研究,希望将来的某一天能开这其中的原理。


当花岳新满


太阳不是燃烧,而是核聚变。

我们都听说过原子弹和氢弹,也知道太阳,三种有着相似之处。原子弹属于核裂变,而太阳和氢弹都是核聚变,聚变可以产生巨大的能量。

什么是核聚变?

在高温和高压下,核外电子摆脱原子核的束缚,使得两个原子核吸引撞击聚合在一起,

发生互相聚合作用,生成新的质量更重的原子核(如氦),大量电子和中子从原子核的束缚中逃出,,从而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太阳的组成与核聚变

太阳主要是氢和氦组成,其他成分很少,如氧、碳、氖、铁和其他的重元素质量少于2%。太阳不断通过氢元素合成氦元素发生聚变反应,无时无刻不在释放着光和热。

核聚变和燃烧不一样

燃烧需要氧气,核聚变不需要氧气的存在。太阳不是燃烧而是核聚变,自然太阳也就不需要周围的空气。

太阳质量巨大,质量占到整个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科学家预测,太阳至少还能够坚持50—60亿年。


地理爱好者


太阳在形状上接近球体,直径大约为139万千米,,相当于地球的109倍,质量约为2x10的30次方,相当于地球的33万倍,占整个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也就是说从质量来看,除了太阳,太阳系这个家族中其他成员的质量可忽略不计。

向左转|向右转

太阳是一个燃烧着的大火球,核心区域的温度达15000000,表层温度为6000,但太阳耀斑的温度可达1000000,太阳诞生于47.5亿年前,由一个坍塌的氢分子爆炸而成,一个分子要多小有多小,但其核裂变后却变成了这样一个硕大的火球,可见其能量之大。

向左转|向右转

太阳本身是白色的,但可见光中黄绿两色表现强烈,由大气的散射作用,我们看到的太阳就象是金黄色。

前面说过,太阳是一个燃烧着的火球,几十亿年过去了也未熄灭,那么,太阳究竟是靠燃烧什么来维持不熄火的呢?能让太阳持久燃烧的不是什么燃料,而是氢的核裂变,太阳的成分中氢占四分之三,正是这些氢元素不断的裂变释放的能量让太阳一直处于燃烧状态。


门卫的狗


说太阳是火球,只是个比喻的说法。它实际上进行的是核聚变反应,来释放大量的光和热,和我们平常所见的燃烧不是一回事。

不严格来讲,日常生活中的燃烧产生的火焰,属于等离子体;而太阳正是这种物质组成的,所以我们经常将太阳比喻成一颗大火球。


太阳半径约70万公里(地球半径6371公里),而真正发生核聚变释放能量的区域半径只占四分之一,称为日核。虽然从半径来看,日核的半径是总半径的1/4,但在体积上只有太阳总体积的1.56%,所以说太阳内部的“发动机”体型并不大。

而太阳核聚变产生的条件正是其内部强大的引力约束以及极高的温度(一千五百万摄氏度),但主要还是由于引力约束的作用,像人类要的核聚变装置,温度往往需要上亿度,因为地面制造不了那么大的压力。

所以说,太阳很像氢弹,但是是一颗持续释放的氢弹,它的寿命约100亿年,目前正值壮年,约50亿岁。

期待您的点评和关注哦!


赛先生科普


太阳在空中发光发热,看起来像是在燃烧,其实不然,太阳并不是在燃烧!当然讨论这个问题也没有多大的意义,太阳是宇宙中熊熊燃烧的火球,将太阳比喻成火焰也不是不可以的。


从组织的构成上来讲,火焰、核聚变和太阳大气有深刻的相同之处。火焰本质上是一团电离气体,在适当的条件下,可燃物发生氧化反应,氧化反应提供的能量使得气体电离,电离气体中激发态电子向低能级跃迁,与此同时发出了可见光,形成我们所看见的火焰。同样的,太阳大气也是一团电离气体,从这个方面来讲,太阳就是一团悬浮在宇宙中的超大的火焰,说太阳是在燃烧,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妥。

太阳的结构可以简单地分为太阳大气和太阳内部两个部分,太阳的内部是不透明的,我们通常所观测到的,都是太阳的外部。同时,太阳大气被分为三个部分,从内到外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太阳大气中可以产生极为复杂的现象,如绵延数十公里,像拱门一样的日珥,相当于数百亿颗百万吨级氢弹爆炸产生的耀斑,这样的一些结构的确会让人感觉太阳就是一团火焰。但是我们知道火焰的能量产生机制,来源于氧化还原反应,太空中是没有氧气的,那么太阳大气是通过什么手段使得太阳表面产生火焰状的结构呢?


很多的人第一反应是核聚变,的确不可否认的是,太阳核心的核聚变,是太阳能够维持几十亿年发光发热的最终的能量来源,但是正如我前面所说的,太阳的表面和内部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在太阳上,核聚变只发生在太阳的核心。如此一来,中心的能量得传递出去才能被外界吸收啊,同样的只有传递出去才能够形成我们看见的光啊。那么太阳中心区的能量是怎么传递出去的呢?太阳中心区的能量传递主要依靠辐射形式。但是啊,这个传递并不是很容易达到,通常而言光子从太阳的核心到达太阳表面,需要经过太阳内部的辐射区和对流区,而传递的时间长达上百万年。这主要是因为这趟旅程太难走了,所以从这个方面看来太阳内部发生的核聚变是无法直接影响到太阳表面的活动。


这么说来,火焰状结构的本质并不是核聚变,那到底是什么呢?关于这个问题,我的知识也有限,只知道目前的主流观点是磁重联,因为太阳表面的磁场的环境与地球相比很不一样,它表面的物质处于高电导率的等离子体状态,使得磁感线能够与其一起运动,于是这些物质会沿着磁力线排布,同时被蹦得紧紧的,越蹦越紧,就像弹簧一样不断储存能量,等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像扭曲过度的弹簧会断裂一样,猛地一下子把能量又给释放出来,这就是磁重联。

按照现有的理论,磁重联,是太阳表面所有高能现象的来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