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造」助力打通全新歐亞聯運通道

“武漢造”助力打通全新歐亞聯運通道


同江中俄鐵路大橋144米主跨最後一吊鋼樑安裝到位,標誌中方施工段全部完成 通訊員明正輝 攝

60多年前,中俄用智慧和友誼創造了中國長江上首座大橋;如今,一座中俄共建跨江大橋首次通過鐵路將兩國相連。10月13日上午8時,由中鐵大橋局承建的“一帶一路”重點工程同江中俄鐵路大橋144米主跨最後一吊鋼樑安裝到位,標誌該工程中方施工段全部完成。

同江中俄鐵路大橋位於黑龍江省同江市與俄羅斯下列寧斯闊耶之間,是連接中俄兩國的首座跨江鐵路大橋。同江大橋工程中國境內線路全長31.62公里,工程包括兩座特大橋、引線及站場相關工程。同江中俄鐵路大橋貫通中俄國境,主橋鋼桁梁部分共有20跨,全長2215米,中方負責施工17跨,長1900米,俄方負責施工3跨。主跨144米鋼樑跨越中俄國界線,由中方負責鋼樑架設施工,其中有13.6米處於俄方境內。

同江中俄大橋中方施工段於2014年5月15日正式開工,歷經一年半時間,除與俄方對接的144米主跨鋼樑外,其餘工程全部完工,並於2016年10月完成驗收。中方主跨鋼樑架設從今年9月3日開始,歷時40天全部架設完成。

據中鐵大橋局有關專家介紹,同江中俄鐵路大橋創多項新紀錄,它還是國內首座跨境套軌鐵路大橋,可同時適應中俄兩國不同規格的鐵軌。此外,是國內首例在同一座橋上進行T梁、鋼樑、箱梁三種不同架樑方式同時施工。

今年10月2日,俄方將其境內的4號橋墩也交給中方施工。中鐵大橋局建設者在我國境內的154號橋墩與俄方境內的4號橋墩之間架設144米鋼樑。為了趕在11月初黑龍江流域冰凍來臨前完成架樑,建設者在確保安全質量的前提下,倒排工期,提前7天完成了中方段全部鋼樑架設。

同江中俄鐵路大橋建設戰略意義重大。大橋建成後,設計年過貨能力2100萬噸,連接同江口岸與俄羅斯下列寧斯闊耶口岸,可緩解滿洲里、綏芬河口岸的貨運壓力,將極大推動對俄經貿合作戰略升級。

同時,同江鐵路已併入東北鐵路網,中俄跨江鐵路大橋建成後,向北可與俄遠東鐵路末端相連,向西通過西伯利亞大鐵路通往俄羅斯腹地,形成一條連接大連、哈爾濱經同江中俄跨江鐵路大橋出境,沿俄西伯利亞大鐵路西通歐洲的全新歐亞聯運大通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