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被電視劇騙了,這才是古人所用的銀子,它的真實模樣出乎意料


眾所周知,銀子是古代一種重要的流通貨幣。它出自漢代,明清時發展到鼎盛時期,朝廷還設有專門製作和發行的衙門。在古代題材的電視劇中,大家常常可以看到這些白花花的銀子,就如圖上所示,可在實際中銀子真是這個樣子麼?

古代的流通貨幣除了銀子還有很多,如銀票、銅錢等等。與之相比,銀子的價值高得多,普通百姓家很難見到成錠的白銀,最多有幾塊不成模樣的碎銀子而已。 圖上就是古代流通的一種銀錠,是不是跟電視上看到的很不一樣?

銀子的樣式很繁多,各朝代、各地方的模樣都不盡相同,大體上分為有碎銀、小錠、中錠、元寶四種。古代的窮苦人家,一輩子都沒見過銀元寶的人大有所在。 圖上的這塊銀子歷經多年,坑坑窪窪的已不成樣子,上面的條紋,密集恐懼症患者估計看了難受。


一般情況下,百姓家存著幾兩碎銀子都很了不起了。據說,一個百姓家庭,一年的花銷才不過5兩銀子。那種電視中,隨手就從衣袖中掏出幾十或上百兩銀子的鏡頭,只存在於藝術作品中。 圖上這種銀子的模樣真是超出想象,出乎意料。

普通的百姓沒有銀子,一般生活中都用銅錢進行物資交換,很少用銀子作為日常的流通貨幣使用。 圖上是一種官制的大銀錠,這種樣式倒也比較美觀。 別再被電視劇騙了,這才是古人所用的銀子,它的真實模樣出乎意料

電視劇中有一個很常見的場景,百姓們得了銀子都要用牙齒咬一咬,因為他們真的沒有見過幾次銀子,顯示出了銀子的寶貴性。 圖上的銀錠還刻有朝代和年份。

那麼,圖上這些銀錠身上的痕跡,有多少是人們牙齒留下的?想想渾身就起雞皮疙瘩。

到了晚清時期,人們已經很少用銀子進行交易了。後來,民國時又出現了銀元和銅元,銀子基本就退出歷史舞臺了。 別再被電視劇騙了,這才是古人所用的銀子,它的真實模樣出乎意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