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縣傳真|專利權質押,小微企業「知本」變資本

中小微企業之中,科技創新型企業佔了不小比例。由於體量小、底子薄,找銀行貸款,往往因缺乏抵押物而難以獲批。但這類企業也有自己的“財富”,那就是專利技術。


市縣傳真|專利權質押,小微企業“知本”變資本



“要想把手中的技術轉化成產品並得到市場認可,需要一定的週期,而且週期比較長。”長沙經開區一家科創型企業負責人表示,亟待資本滋養的小微企業等不起、拖不起。

那麼有沒有什麼辦法,能把企業手中的“知本”快速轉化成“資本”?記者近日採訪瞭解到,自2009年起,長沙就積極推動專利權質押貸款工作,通過政府與銀行合力,讓大批科創型企業獲取發展資金。

專利權質押,無形資產變成“真金白銀”

專利權質押是知識產權質押的方式之一,這種融資方式,可以讓企業把合法擁有的專利權中的財產權,作為質押標的物出質,經評估作價後向銀行等融資機構獲取資金,並按期償還資金本息。

這種方法既讓企業獲得貸款,又讓銀行獲得了無形的抵押物,得到不少企業的好評。

位於長沙經開區的湖南耐普泵業股份有限公司,擁有國家級水泵設計專家組成的研發團隊和一流的科技創新能力。然而伴隨著業務量的增長,資金的需求也在擴大,在一次企業洽談會上,耐普泵業相關負責人接觸到了長沙銀行的知識產權質押貸款產品,並通過3項發明專利和9項實用新型專利,在獲得首批500萬元貸款的基礎之上,還得到了1900萬元的綜合授信。企業負責人向記者算了一筆賬,如果按照以前找擔保公司,2000萬元的融資成本至少要60萬元,“與長沙銀行合作,這筆錢就省下來了,對企業來說,這可是看得見的真金白銀。”

除了長沙銀行,交通銀行也有類似的解決方案。該行針對科技型、創新型中小微企業固定資產較少的具體情況,推出“智融通”產品,盤活了企業的“智權”:包括專利權、版權、商標權等權利質押融資,以此解決智權類中小微企業缺乏抵押物的融資難題。

風補基金,共擔風險鼓勵銀行加大投入

2009年,長沙市政府就與中國人民銀行長沙中心支行、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湖南監管局共同下發了《關於促進專利權質押貸款工作的意見》,要求銀行業廣泛收集專利權質押融資需求情況,開展專利權質押貸款工作。

2013年,長沙出臺了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貼息和補助管理辦法,由市財政預算安排,對於符合條件的中小微企業,給予銀行利息的補貼。此後,長沙高新區等多個園區,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了園區的貼息和補貼政策,送給企業第二套福利。


市縣傳真|專利權質押,小微企業“知本”變資本



據長沙市知識產權局統計,從2013年至2017年,共有100餘家企業享受到了專利質押帶來的服務,質押金額達到17億元。而據最新調查統計,目前全市仍有40多家企業有專利質押的融資需求,金額為7億元左右。

雖然政策好,但金融機構也有自己的顧慮:輕資產、無抵押,萬一轉化失敗怎麼辦?市場前景的不確定和高風險,也讓一些金融機構望而卻步,敬而遠之。

“今年計劃成立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風險補償基金,政府幫助銀行分擔風險,”市知識產權局專利管理處處長龍長佑表示,基金設立後,銀行只需承擔風險的50%,另外50%由基金分擔,“這樣既有補貼政策,又有風險分擔,相信銀行和企業的積極性都會更高。”

記者手記

給專利權質押上點潤滑劑

古人云:書中自有黃金屋。對於科創型小微企業來說,他們所掌握最大的財富,就是知識,包括專利、商標、著作等等。這些無形的資產雖然是“黃金屋”,但要轉化成真金白銀,用於企業發展,並不容易。而銀行出於對自身風險控制,對無抵押、純信用的貸款,始終非常謹慎。

專利質押融資,給科創型小微企業的融資提供了一種新路徑。但銀行仍有顧慮,畢竟“知識”看不見摸不著,能扛住風險麼?這樣的合作迫切需要“潤滑劑”,讓放貸的步伐加快。長沙的“潤滑劑”精準施放於兩端:一方面不斷優化補貼政策,給企業融資降成本;另一方面籌備風補基金,分擔銀行風險。有了這樣的推動力,“黃金屋”不再虛無縹緲,企業發展也後勁更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