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前三季經營向好 將聚焦六方面深化改革

本報記者 張一鳴

國有企業前三季度繼續保持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為實現全年目標任務打下良好基礎。在10月15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發佈會上,國務院國資委秘書長彭華崗表示,中央企業前三季度累計實現營業收入21.1萬億元,同比增長11%,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9個百分點,收入增速已連續四個月超過10%。前三季度累計實現利潤總額13491億元,同比增長21.5%,增速連續五個月超過20%;實現淨利潤9841.3億元,同比增長19.2%,超過三分之一的中央企業效益增幅超過20%。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研究員賈濤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央企業良好的經營效益一方面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初見成效的結果,是“借外力”,尤其是部分原材料行業“去產能”,市場形勢好轉;另一方面,也是近年來中央企業在經營管理方面“苦練內功”、提質增效、“強身健體”的結果。

此次發佈會是10月9日全國國有企業改革座談會後國資委首次召開發佈會,座談會上透露出來的信息,成為本次發佈會上媒體關注的焦點。彭華崗披露了下一步國企改革的六個重點。一是突出抓好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制度建設。二是突出抓好混合所有制改革。三是突出抓好市場化經營機制。四是突出抓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五是突出抓好改革授權經營體制。六是突出抓好國有資產監管。

10月9日的座談會上提出“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引起外界廣泛關注。彭華崗表示,這個思路是在改革方法論上的一個重要思路。國企改革的措施有很多,涉及的面也很廣,方方面面工作都在推進。在這個過程中,要更好地突出重點,解決一些制約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重點問題,希望在解決重點、難點問題上能夠取得突破性進展。

在具體的措施上,“雙百行動”是近期國企改革的重要舉措。彭華崗表示,“雙百行動”要堅持問題導向出實招、出硬招,不面面俱到,不平均用力,有什麼問題就解決什麼問題,什麼招管用就用什麼招。只要符合中央精神、符合文件要求、符合企業實際,就鼓勵支持企業大膽試、大膽闖、大膽改。

增強微觀市場主體活力的極端重要性則是全國國有企業改革座談會上另一個頗受外界關注的焦點。

賈濤對記者分析說,如何增強國有企業的活力,一直是改革開放以來經濟改革的核心議題之一。從早期的對國企放權讓利,到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再到推動建立完善現代企業制度,都與激發國有企業這個微觀市場主體的活力密切相關。

彭華崗認為,經過40年的改革開放,國有企業已經總體上同市場經濟相融合。改革的思路、改革的目標就是要使國有企業真正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擔風險、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獨立市場主體。

彭華崗還強調,混合所有制改革是雙向的,也是雙贏的。既大膽引進來,鼓勵支持民營企業參與國有企業改革,也積極走出去,鼓勵支持國有資本投資民營企業。同時,國企民企都不可能只是贏家或者只是輸家,兩者按照市場經濟規律和企業發展規律,堅持平等互利、優勢互補原則,實行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是雙贏的。

他舉例說,近年來中央企業推進瘦身健體、提質增效,減少11651戶企業法人,其中2618戶將控股權讓渡給民營企業;中國寶武旗下的寶鋼氣體,雖然盈利情況好,每年淨資產收益率超過10%,已成為行業主要競爭者之一,但是由於不符合集團發展戰略,也轉讓給了民營資本控股。

“有媒體反映國資‘抄底’收購民資上市公司,造成‘國進民退’現象。事實上,這只是在當前環境下國企和民企一種正常的市場化行為,是國企和民企互惠共贏的一種的市場選擇,不存在誰進誰退的問題,更不涉及意識形態。”彭華崗說。

此外,彭華崗還披露了劃轉社保基金試點的進展。他表示,目前三戶試點企業已經劃轉了國有資本200多億元,三戶試點的產權變更登記已經完成,國資委正在會同社保基金理事會修改公司章程,辦理工商變更登記。同時,著手研究第二批劃轉企業名單,將更多符合條件的中央企業列入劃轉範圍,加大劃轉力度,儘快推動劃轉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