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是聯想的機會嗎?

聯想成立新零售公司,意思是要“二次創業”,聯想內部給它的期待是“輸入新鮮血液”,那麼新零售會是聯想的機會嗎?


中國的互聯網電商體系進入了2.0時期,其突出的表現是互聯網巨頭阿里和京東大規模開拓線下市場,整個電商體系迎來了重新洗牌的機遇。

此時,聯想抓住時機,由線下向線上市場開拓,提出了新零售體系,雖然目前規模尚小,但其必將跟阿里和京東爆發正面交鋒,正所謂狹路相逢勇者勝。

新零售是聯想的機會嗎?

聯想放出新物種,跟阿里的有何不同?

據說與傳統聯想專賣店重點放在產品性能展示不同,聯想新開的新零售店除了專門開闢了私人定製專區、生活區等,還提供全品私人定製等一體智能服務,除自有品牌產品之外,店面將有聯想智選產品,覆蓋智能家居、智能穿戴出行領域。其店內商品線下線上全渠道同款同價。據稱,未來線上線下商品品類總數將超過1000個。

聯想集團旗下新零售公司天禧傳奇甚至放言,採用直營+加盟的方式,在2018年,聯想計劃開設150家左右的新零售店。

總之,無論從各個方面看,聯想此次提出的新零售及落地門店,都是一個新嘗試。

而為了尋找新一出路,通過自建渠道等方式,聯想也必須全力投入新零售戰場。

在純電商紅利退去後,阿里和騰訊通過併購、參股等各種形式從線上向線下實體零售加速滲透。而從傳統IT巨頭身份開始不斷進行自我調整和轉型的聯想,要跟上互聯網巨頭步伐的焦急是顯而易見的。如果通過對這一智能門店的塑造進行品牌轉型,又可以成功孵化出新一獲利模式和獨角獸公司,何樂而不為?

過此次聯想在新零售上是否有所建樹,我們也可以看到聯想是否真正突破了傳統思維的掣肘。

新零售是聯想的機會嗎?

新零售能否讓手機復甦?

聯想集團發佈了2017/2018第三季財報,創下近三年來單季新高。其中,PC業務中規中距。但是,聯想集團的移動業務收入同比卻下降了5%,無疑已成為公司發展的短板。

面對移動業務的下滑,楊元慶信心滿滿的說,“移動是聯想大方向的一部分,我們會繼續在智能手機上投入,尤其是國外市場,會進一步發力。” 楊元慶還表示,“人工智能是我們現在非常關注的焦點,未來聯想戰略可能就是圍繞人工智能的戰略,AR和VR是我們發展新型智能終端的一個重要的領域。”說實話,楊元慶的表態更像是展望未來,鼓舞士氣,但依然無法掩飾移動業務的窘境。

解決聯想手機下滑的問題,已成為聯想集團的當務之急。

聯想手機曾經是中國手機市場的四大品牌之一,後來,隨著小米以互聯網營銷取得優勢,以及oppo和vivo依靠嫻熟的線下渠道營銷崛起、華為的強勢廣告營銷。聯想手機事實上退出了一線品牌的隊伍,移動業務出現了虧損。

2017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人意料的下滑,

這是這一產業在國內市場的出貨量首次出現負增長,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手機價格的上漲,質量的優異,導致手機耐用性的提高,再加上手機市場趨於飽和,各品牌手機同質化嚴重,抑制了用戶換機的需求。同時,廠商出庫存現象嚴重。而手機巨頭捍衛自有既定的市場份額,不斷在手機上迭代,也讓眾多中小手機品牌的路越走越窄,喪失優勢。

公平的講,沒人能說出小米手機比聯想手機究竟好在哪?可見其同質化之嚴重。聯想手機銷售的下滑,原因就出在品牌認知度上。在大眾眼裡,聯想是做PC機的,是消費者的首選,正如,沒有人會去買小米的PC機一樣,消費者也不十分認同聯想手機。

新零售是聯想的機會嗎?

聯想手機的突圍在哪裡?答案是新零售體系的建立?

回顧聯想的發展史可以看出,聯想是一家十分成功的集科、工、貿一體的IT企業,聯想擁有20多年的零售渠道體系,對線下實體店的經營和管理有著豐富的經驗。

聯想手機的突圍就是建立新的零售體系,不同於阿里和京東從線上線下佈局的策略,聯想經過深思熟慮,採取了從線下向線上發展的策略,可以充分的運用聯想20多年積累的線下營銷經驗。為此,聯想提出了新零售的戰略。

現在,中國的營銷格局分為線上和線下兩大塊市場,且兩塊市場相對獨立,其中線上營銷以阿里和京東為代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隨著互聯網電商市場的趨於飽和、線上營銷的成本不斷攀升,線上的成長大幅放緩,這也是為什麼阿里和京東積極開拓線下市場的原因。

聯想集團認識到,線上和線下的營銷融為一體將成為不可避免的趨勢。為此,聯想搶先一步,積極佈局新零售體系,不但銷售手機,也銷售具有優勢的PC機,以及其他產品。

價格大戰一度是智能手機企業競爭的有效手段,新零售營銷成本的高低將決定聯想手機未來的成敗。

中國的智能手機市場已經進入了飽和期,而且智能手機的營銷正進入線上和線下的融合期,不可避免的會進入洗牌期,手機價格大戰的贏家,就是最後的勝者。

從聯想手機的角度來觀察,其最大的競爭對手究竟是誰?這個問題必須搞清楚,才能圍繞新零售體系,有針對性的制定營銷戰略。

先看小米,小米手機是一家通過互聯網營銷發展起來的企業,然而在國內市場,其互聯網的線上營銷已經被阿里和京東瓜分殆盡,留給小米的發展空間幾近於無。小米手機何嘗不想發展線下實體店業務,可是面對強大的聯想,其優勢蕩然無存。

至於華為,華為手機的銷售增長主要來源於子品牌榮耀獲得市場任何,華為手機的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便是依靠強勢的廣告宣傳和樹立高端品牌形象走高端路線。華為的渠道還相對傳統。華為的手機渠道分為分銷渠道和直銷渠道,其中分銷渠道主要分為全國總代理商、區域代理商、網上代理商,直銷渠道包括蘇寧、國美等家電連鎖商場、迪信通等手機連鎖銷售點、商超、移動運營商營業廳,還有一些分佈在三四級以下市場的各類小型手機專賣店、電子產品小賣鋪。不過開始想擺脫對運營商過度依賴的華為手機,目前在線上還沒有紮實的根基,其有向三四級以下城市、區縣滲透的強大願望。這點華為和聯想有相似之處。

那麼,聯想手機的真正競爭對手是誰?oppo和vivo,這兩大品牌手機線下營銷的功底極深,而且與聯想的新零售體系正面競爭。聯想必須搶在這兩大品牌手機之前,構建集線上線下融為一體的新零售體系,儘可能降低營銷成本,取得最後的勝利。

聯想新零售體系的建設是著眼於未來,其不僅僅是為了PC和手機的營銷,而是為了搭建起經營多個業務模式的平臺。PC和智能手都是未來的IoT或Smart Devices其中的一部分。在此平臺上,聯想集團還要大力拓展AR和VR等新型智能終端,為公司的發展開拓一個重要領域。不過,聯想的新舉措能否湊效,要看市場是否願意買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