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不過淮,蔗不過江」?看「北蔗牛人」如何「情定」 北部灣

我國甘蔗的集中產區一直限於北緯24°的長江以南地區,故有“橘不過淮,蔗不過江”之說。可是,蜜蔗專家李梅先生卻打破了這一說法,在北緯38°的華北平原上,展現出高密挺拔、壯觀迷人的北方蔗林風景線,徹底改寫了中國北方不能種植甘蔗的歷史。

攻堅克難育蔗種

針對“蔗不過江”這一說法,李梅先生想,過去北方不少地方種植蜜蔗未成功,可能是受品種不對路、技術不配套、氣候不適宜等因素影響。如果克服了這些因素,北方地區是否能如願種植蜜蔗呢?

“橘不過淮,蔗不過江”?看“北蔗牛人”如何“情定” 北部灣

李梅和他的“蜜蔗”

為了驗證自己的想法,李梅先生憑著一股鑽勁開始了他的“甜蜜”事業。

1992年,李梅先生辭去中國農業大學教學實驗場穩定的工作,開始鑽研甘蔗育種。1996年,李梅先生啟動“李梅蜜蔗技術項目”,六下廣西引種馴化和利用芽變純化育種,特聘廣西甘蔗行業專家為技術顧問,指導在北方種植甘蔗。

“人要換個活法,地要變個種法,想常人不曾想,種北方不敢種。”正是這樣敢為人先的闖勁,李梅先生上至科研院校,下至田間地頭,克服重重困難,從我國傳統果蔗選育優良品種,通過大量對照實驗,最終培育出一系列適合南北方規模種植的蜜蔗新品種。李梅先生培育的蜜蔗新品種得到業內專家的充分肯定,河北省李梅蜜蔗示範園也因此成為中國作物學會甘蔗協會指定的長江以北地區唯一種質資源基地。

昔日南蔗不過江,而今北蔗到南方

一方氣候長一方莊稼,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李梅蜜蔗”是北方蜜蔗新品種,屬特早熟、特耐寒、特高產、特高糖的高效益經濟作物,從華北平原到雲貴高原,凡適合種小麥、玉米、油菜、水稻的地塊,只要具備中等以上的肥水條件,均可種出莖粗、甜脆的“李梅蜜蔗”。在黃河流域,採取地膜加拱棚的大田栽培,一般畝產10噸左右;在長江以南地區栽培,則可實現一次下種、連年收穫,畝產量為10~12噸,高肥水地塊產量高達15噸,畝純利可超萬元。

“橘不過淮,蔗不過江”?看“北蔗牛人”如何“情定” 北部灣

健碩的蜜蔗林

廣西是我國最大的蔗糖產區,種植技術較成熟,但優質新品種依然稀缺。2018年,廣西當地相關部門向李梅先生拋出“橄欖枝”,希望他培育更多適合廣西種植的蜜蔗新品種。

在多方努力下,廣西北海市李梅蜜蔗研究中心育種基地落戶北部灣濱海城市北海市。李梅先生介紹,雖然甘蔗是廣西的支柱產業,但產量低、價格低,一般畝產五六噸,扣除成本後蔗農收益微乎其微。廣西北海市年平均氣溫在22℃以上,全年雨量充沛,四季氣候宜人,最適宜研發培育新蔗種,有利於商品蔗產業化規模種植。

“橘不過淮,蔗不過江”?看“北蔗牛人”如何“情定” 北部灣

莖粗高產

在廣西發展蜜蔗獨具優勢,完全能實現一次下種,連年收穫。因此,李梅先生將多年選育的萬山紅、北國紅、狀元紅等蜜蔗品種帶到廣西北海,讓北方蜜蔗在廣西北部灣這片熱土上“安家落戶”。

奇蹟來自先人一步的膽略,李梅先生靠著一股韌勁與執著,讓這份甜蜜事業不斷髮展壯大,並惠及南北方無數百姓,我們期待李梅先生繼續譜寫新的甜蜜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