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小学生斗鸡、挤油、抽陀螺,山区娱乐丰富多彩,你见过吗?

60年代小学时的课间活动。斗鸡:搬起左腿,单腿立地,跳动向前,互相攻击或敲打对方,站立不稳者,败下阵来。挤油:冬天靠墙晒太阳,为占向阳处,两边向中间用力挤,体力不支者被挤出局。

60年代小学生斗鸡、挤油、抽陀螺,山区娱乐丰富多彩,你见过吗?

抽陀螺:谁的陀螺个头大,在地上转动时间长,观者啧啧称赞。木质的陀螺尖容易磨损,掏一个小洞,安上钢珠,经久耐用。钢珠从哪里来?公社的粮站和供销社物资,全靠套毛驴的人力车运输。马路上深深地压出两条车轮沟道,车轴里的钢珠掉地,上学和放学路上,盯着马路,捡到一粒钢珠,如获至宝。

60年代小学生斗鸡、挤油、抽陀螺,山区娱乐丰富多彩,你见过吗?

小学的文艺活动也丰富多彩。学校的晚会上,脸上画一块贴着纱条的伤疤,挎着一杆道具枪演唱:“大头兵张老三,被困在台湾……”表演博得热烈掌声。“文革”前几年,风调雨顺,粮食丰收,百姓安居乐业。在学校,排演了小话剧《一百分不算满分》,小歌舞《东海小哨兵》。

60年代小学生斗鸡、挤油、抽陀螺,山区娱乐丰富多彩,你见过吗?

在家乡,也有各类文化活动。彩船、狮子、龙灯、社火,踩高跷,荡秋千,生产队院场上表演的“懒婆娘抢场”,再现了晒谷场上突降大雨妇女抢收粮食滑稽笨拙的场景。遇到谁家办喜事,还有“拐和尚”的滑稽戏。各种活动到公社所属五个大队二十多个生产队演出,跟着打灯笼,举火把,翻山越岭,乐此不疲。半夜回家,边走路边打盹。春节公社文艺汇演,被安排说快板。两个人在台口走来走去,口中振振有词:“新年到,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记得当年生产大队演出的节目有:小话剧《破诡计》、秦腔《红嫂》、表演唱《我们是公社的八大员》、《我的算盘好伙计》、《妈妈你好糊涂》等。从县城买回一只“天老鼠”鞭炮,一道火光直上空中,小河两岸村民十分好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