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需要些“私人定制”

教育,需要些“私人定制”

同事王老师发现班里有几个孩子特别喜欢玩魔方,经常利用下课时间玩,她并没有苛责他们,而是激励并帮助他们成立了魔方社团。这些玩魔方的孩子成立了一个“魔方小站”的社团,自己招募社团,并在学校社团活动的时间,展开了社团成员的培训甚至比赛。在每次学校接待来访或者是举行大型活动时,总能看到他们的激情互动、气势磅礴的节目。

同样,庄老师组织她班级中比较爱表演的几个孩子排练了一个戏剧节目,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排练,最终获得了省戏剧比赛的一等奖。

这些有着“特殊”喜好的孩子都发挥了自己的特长。

原本无事可干的孩子变得忙忙碌碌;

原本追逐打闹的顽童开始静坐学习;

原本垂头丧气的孩子开始积极上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
正是王老师和庄老师的的善于发现,为孩子们带来了春天。我觉得,教育确实需要有些“私人定制”,来满足孩子的个性化需求。

教育,需要些“私人定制”

人人都有才能


现在都提倡以儿童的视角办教育,每个学生的特点是不一样的,在追求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促进孩子个性化的发展和成长。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最基本的就是要做到因材施教。陶行知说:“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教育,需要些“私人定制”


我们不得不承认,很多孩子在某些方面是有潜力的,这种潜力的挖掘就在老师和家长不断的发现中。其实对于老师,尤其是班主任来说对某些特长生的“私人订制”,还会减少自己班级管理的阻力。让学生能够“各尽其能”的老师,在我看来是比较成功的老师。

教育需要些“私人定制”,为孩子创造适宜的空间,是树就让他们长成参天大数,成为栋梁之才,是草就让他长得繁茂,来装饰整个春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