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简叙围点打援

如果要问那种战术最能体现东方智慧,弹痕个人认为非围点打援莫属。围点打援,顾名思义即对战场上的某一点进行围困,摆出一举攻克志在必得的架势,而实际的意图则在于杀伤敌军前来增援的部队。


老兵简叙围点打援


这一想法最早见于《孙子兵法》:“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该战术表面上是为了夺取某一要点,但真实意图则在于杀伤敌军的有生力量,其目的不是通过一两次主力决战而取得胜利,而是通过以杀伤力量获得在战场局部的优势,通过敌我双方力量长期的此消彼涨来为最终的胜利创造条件。弹痕之所以认为这一战术最能体现东方智慧,在于其着眼此处而着手彼处,这种以迂为直的战术理念在西方一直到利德尔·哈特的《战略论》问世才受到广泛重视。


老兵简叙围点打援


我军围点打援战术最早出现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当时的红军由于缺乏攻坚重武器攻坚能力不足、且干部战士战术素养和训练水平都大不如蒋军,对盘踞在坚固工事内的蒋军缺乏有效的应对手段。因而不得不采用这种方式来实现调动敌军有生力量并在运动中对敌军合围歼灭的战术,以此达到空虚敌军守卫力量,并通过歼灭战获得武器、装备补充的目的。


老兵简叙围点打援


由于当时我军当时在规模、武器装备、后勤补给等各方面出于绝对劣势地位,因而对于所围之点的选必须预先精心选择。首先所围之点对于敌军来说要是必须下决心救援的点,否则难以实现调动敌军的目的,毕竟蒋军好坑队友这习惯不用多说大家都懂。其次,该点必须相对孤立,否则不仅难以实现围点打援的战役意图,而且参与作战的部队很可能遭遇敌军的前后夹击而陷入被动。


老兵简叙围点打援


在红军时期著名的围点打援战例苏家埠战役中,红四方面军选择苏家埠及青山店、韩摆渡三个据点进行围困的原因就在于苏家埠为敌军围困鄂豫皖根据地的中心所在,而且与其最近的六安、霍山两处敌军驻扎要点距离均在20公里左右,且两地敌军要救援该点都有河流阻隔。这样既保能保证红军一旦围困该点,敌军必然救援,又能保证红军有足够的时间展开部队对打敌援军。


老兵简叙围点打援


围点打援着眼点在打援,但必须从围点着手,必须让被围敌军感受到巨大的压力,让其无法突破我军围困,不断催促援军对其救援,为了尽可能调动敌军增援,围困可以在我军保障能力允许的前提下尽可能久的进行,但打援必须速战速决,一旦打援部队无法一举消灭来援之敌,战斗陷入胶着,则有被敌前后夹击的危险,意即所谓“中心开花”。苏家埠战役中,在六安、霍山的敌军遭我预先集结的优势兵力重创不敢出击后,我军又进一步加大对苏家埠等地敌军的围困力度,迫使驻扎合肥的敌军前往救援,并将其全歼。此次战役历时48天,红军歼敌3万余人,俘敌近2万人,并扩大了根据地,取得了辉煌胜利。


老兵简叙围点打援


部分资料将围点打援和围城打援作为两种战术加以区别,其区别的依据在于我军是否以攻克所围之点为目的。个人认为这种区分有失严谨,是否攻克所围之点是取决于敌我力量对比,而非我军的主观意愿。正如前文所说,围点打援所选之点都是敌军精心选择且重点经营的要点,对我军来说则是必须拔出的钉子。以其为诱饵调动敌军有生力量予以歼灭固然是我军的作战目的,但通此次作战能拔除一个对我军生存和发展威胁极大的现实威胁也必然是我军所全力争取的。苏家埠战役我军原先预定的目标是通过围困敌军以达到消灭敌六安、霍山方向援军,减轻敌军对我鄂豫皖根据地的“围剿”压力。


老兵简叙围点打援


因苏家埠、青山店、韩摆渡三处据点工事坚固,我军缺乏攻坚火力和装备,并未预定一战拔出这三处据点,而是考虑通过重创六安、霍山方向敌军增援部队后彻底孤立该区域,以后在逐步夺取。但这三处据点的敌军经过48天的围困之后,士气低落、军心涣散向我军投降,使我军攻克了这三处据点。如果按上述的区分,是否此战预定方案是围点打援,而战役结果却成了围城打援呢?能否打下敌军坚固据点取决于敌我力量的对比,最重要的是我军的攻坚手段。所以,是否以打下敌军坚固据点为目的是随着我军作战能力和战役进程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以此为依据强行再分出一个围城打援的战术是略显牵强的。


老兵简叙围点打援


抗战期间,由于敌我对比悬殊,八路军前期作战以伏击日军为主,除神头岭战役使用大兵团进行围点打援作战外,转入敌后作战的我军部队既缺乏攻坚手段,也缺乏进行大兵团作战的条件,以小股部队针对日伪军据点的围点打援较为普遍。


老兵简叙围点打援


到抗战后期,日军大量抽调部队前往太平洋战场,在华北地区不得不收缩兵力龟缩于重要城镇和据点。此时遭受攻击的日军既无援兵可派,我军自然也就无援可打。小说《亮剑》中李云龙攻打的平安县城是因为有日军的宝贝特战队,否则日军也不会不顾一切增援,而从战役完成后无论八路军、晋绥军还是中央军所控制的地区都得到扩大的情况来看,日军的增援部队基本上是依靠放弃部分日军认为次要的区域拆东墙补西墙凑出来的。


老兵简叙围点打援


解放战争初期,手握大批美援装备急于送交我军的凯申物流先是全面进攻,接着又重点进攻,我军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于运动中寻求歼敌机会。从东北到华北,从苏中到陕北的广阔战场上,我军围点打援予敌重创的战例多到我实在无法确定该选哪个做典型。像这样在如此大的战场范围内围点打援的后果是,接到某处被围战报的敌军已经看透,不管派不派援军,该被攻克的还是得被攻克。


老兵简叙围点打援


唯一的区别是派兵增援会很快损失掉最后的机动兵力,坐视不管反而还有能争取起义待遇的最后本钱。所以到了1948年以后,被围的敌军要么被围歼要么被解放,至于增援?是嫡系,人品好的话能得到空投的手令一张。至于伸出手来拉兄弟一把?对不起,人家两只手要么忙着收拾细软跑路,要么忙着草拟电文宣布起义,要么忙着举过头顶去功德林占个好位置,实在没空去拉你一把了。


老兵简叙围点打援


到了朝鲜战场,美军对遭受围困的美军部队多以空中近地火力支援和战场遮断为其打通突围路线,对于遭受围困的南朝鲜部队则任其自生自灭。而不管被围困的是哪国部队,其余的南朝鲜部队都跑的飞快,因而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军未有围点打援的实际战例。而中印边境战争中,我军正面遭遇的印军基本上一触即溃,就是想围点打援怕是围困部队还没展开人家已经投降了。


老兵简叙围点打援


对越自卫反击作战中,越军王牌316A师有幸在柑塘地区领教了我军围点打援的战法,我军在此战中不仅集结了优势兵力而且调集了优势炮火,据说炮兵的564门火炮在25分钟内向越军倾泻了80000多发炮弹。在随后我军对谅山的作战中,越南当局不管如何嘴硬但就是打死不再抽调部队前往增援,这使得316A师成为目前为止最后一支领教我军围点打援战法的敌军部队。


老兵简叙围点打援


随着我军军事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军综合作战能力和效率必将日益提升,在未来的战争中能在我军正面合围下顽强生存的敌军必然越来越少,面对我军强大攻势还能从容组织增援反击的敌军目标也必然越来越少,所以围点打援这一我军经典战术展现威力的机会只越来越少。如果未来哪支敌军遭遇了我军围点打援,幸存的敌军官兵完全有必要庆祝一下,因为他们很有可能是极少数的幸运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