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游击战法之精髓——“围点打援”的神头岭伏击战

少年时期开始接触红军战史,从此对他的偏爱和执着一直到过了不惑之年,纵观红军从反围剿到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乃至抗美援朝战争,人民军队的战术战法一直都处于不断的创新和升级,从游击战到运动战,再到大兵团作战,无不始终贯穿着避实就虚,灵活机动,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基本原则。而这些基本原则体现的最淋漓尽致的就是敌强我弱的游击战。

八路军游击战法之精髓——“围点打援”的神头岭伏击战

刘伯承和邓小平


国共对游击战的理解并不相同

国军对游击战的理解实质上没有脱离“匪”的概念,这是国军基于十年剿共经验的遗传,对中共游击战的“游动”,“流窜”,“东躲西藏”的片面“游击”理解。

归纳来说国军的游击战有几个缺点:

(一)各游击队常互争地盘,自相火拼

(二)缺乏统一指挥,互不信任,战术呆板,被各个击破

(三)情报工作不系统,不详实

(四)游击部队成分复杂,良莠不齐,除了一部分正规军外大多数是土匪和收编的散兵。

以中条山战役为例:据日方统计,中国军队此役被俘3.5万人,遗弃尸体约4.2万具,日军战死仅679名,负伤2292名,伤亡不足中国军队的1/12。蒋介石称此役为“抗战史上最大之耻辱”。

八路军游击战法之精髓——“围点打援”的神头岭伏击战

动员大会


反观中共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游击作战,首先强调生存和发展,建立相对稳固的敌后根据地,放手发动群众,灵活机动,进可攻,退可守,消灭敌人的同时能够壮大自己。

总结起来有如下特点:

(一)战法多样,有袭扰战,伏击战,运动战,甚至攻坚战。

(二)有统一指挥,互相支援,密切配合。

(三)有完善而准确的情报系统,知己知彼。

(四)“党指挥枪”的建军原则”使得部队能够上下一致,团结一心。

八路军游击战法之精髓——“围点打援”的神头岭伏击战

神头岭伏击战


神头岭伏击战——围点打援的经典战例

神头岭伏击战是我军继平型关和广阳战役之后又一次大规模的伏击作战,是八路军刘伯承和徐向前两位卓越的统帅共同制定和指挥完成的。此战不但发扬了我军勇猛坚决的战斗作风,更是一次“围点打援”的经典战例。日军对此也称之为:“八路军经典的游击战例”。

邯长大道是日军连接平汉线和同蒲线的一条重要运输线,沿途各个县城都有日军108师团部队守备,其中武安有敌1500余人,涉县有400余人,黎城是日军兵站所在地,驻有步骑兵一千余人。潞城则有日军108师团部2000余人。黎城是核心点,一处遭受攻击,其他各处会互相增援,尤其是潞城距离最近,而且两城之间间隔浊漳河,便于我军切断交通,神头岭一带地形复杂,又便于我军设伏,刘伯承和徐向前研究决定“攻其所必救”,击黎引潞,并相机打击涉县援敌。

八路军游击战法之精髓——“围点打援”的神头岭伏击战

进入伏击阵地

战斗过程:

七六九团一营攻入黎城,展开巷战,歼敌一百余人后立即撤出,待敌反击,引诱涉县之敌三百余人乘坐汽车向黎城增援,遭遇我七六九团主力阻击,日军见我军兵力较大,立即逃窜回涉县,随后潞城敌主力援军1500余人出动,凌晨五时分,我七七一团特务连烧毁浊漳河木桥,切断了神头岭和黎城之间的交通。

早上八时潞城援敌先头部队受阻于河边,九时主力到达集结,派出骑兵向我设伏区域搜索,由于我设伏部队隐蔽严密未被发现,九点三十分日军主力进入我三面设伏的口袋阵,陈赓和王新亭率领三八六旅从东西北三面发起猛攻,七七一团发起迎面攻击,七七二团和补充团从公路两侧对敌实施夹击,并以一部分切断敌之退路,旋即展开白刃格斗,日军建制瞬间被打乱,失去统一指挥,敌重武器,骑兵均不能发挥作用,纷纷躲在汽车下,马脚下顽抗,经过两小时激战,敌除后尾部一百余人逃跑,全部被歼灭,下午一时,潞城和黎城再派援兵,均被我阻击部队击退。

直至下午四时战斗胜利结束,此次战斗共毙伤日军1500余人,俘敌8人,缴获长短枪550余枝,毙俘战马六百余匹,我军伤亡240余人,大获全胜。


八路军游击战法之精髓——“围点打援”的神头岭伏击战

一生善于“以弱胜强”的徐向前元帅

八路军为何在敌后越战越强

在中国的抗日战争中,尤其是敌后战场作战环境艰苦,条件恶劣,八路军和新四军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坚持独立自主的抗战,放手发动群众,依靠人民的力量打击日寇,没有依靠所谓“苏援”,“美援”的施舍,不但照样发展,照样打胜仗,原因是什么?

第一:从战争中学习战争。

第二:团结紧密,同仇敌忾。

第三:依靠人民,拥有无穷力量。

第四: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

第五:人民军队为人民,人民为了人民军队。

八路军游击战法之精髓——“围点打援”的神头岭伏击战

英勇的一二九师指战员


人民军队经历了二十二年的武装斗争,能从弱到强的发展,最主要的原因除了发动群众以外,每次战斗之余的总结经验教训是必不可少的,刘伯承元帅作为卓越的将领曾给游击战提出概括性的总结中指出:“打伏击战要减少伤亡,赔本的买卖我们是不做的,枪要打在敌人的头上,刺刀要插在敌人的肚子上,手榴弹要甩在敌人的屁股上。"

刘伯承元帅还曾经无数次强调:“以八路军的英勇顽强迅猛的向日军发起攻击,让他的骑兵来不及上马,机枪迫击炮来不及架起,部队来不及展开,冲上去,以白刃格斗消灭他们!”——这就是八路军能无数次战胜强敌的关键。


分享到:


相關文章: